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讀大學之前,我一直以為唯一區別於其他教師的“另一種”老師,是幼師。
因為從教學內容到教學目標,甚至連教學對象,都和其他教育階段的老師完全不同。
即便是拋開工作內容不談,也至少是沒有家長希望見到中小學老師,但卻有家長喜歡到幼兒園接送放學。
但是,我顯然是對大學老師的力量一無所知。
如果剔除幼兒園,單説文化課教育的話,你會發現大學老師,才是所有老師裏最“另類”的那個羣體。
不信的話, 不妨回憶一下,是不是高中老師都跟你説過,“上了大學就輕鬆了”。
而大學老師是不是也都跟你説過,“誰告訴你上了大學就輕鬆了”?
你別看就這一句話的差別。
但凡是經歷過大學生活的人可能都知道,高中老師和大學老師之間的差別,能判若兩種職業。
先説點名。
我要是沒猜錯的話,沒有人在高中時代還被點名這種事“支配”過。
老師都是走上講台直接翻開書就講。
但是在大學裏,老師能把點名給玩成“藝術”。
你不翹課他不點名,但你只要翹課了,基本都要點你。
就像是在專門針對誰似的。
上課的過程,也一樣是風格迥異。
高中的老師,講課細緻入微。
語文老師恨不得把標點符號的用法,都再重新給你梳理一遍。
像是專門用一節課來講一道題的這種事,更是稀鬆平常。
但是到了大學,老師講課是論“章”講的。
你翻書的速度都沒他講得快。
一節課講下去半本書這種事,幾乎在每個科目裏都會發生。
因為“這些你們高中老師應該都講過,我就不講了”。
高中老師覺得,上課如果講得不認真,回頭考試會出事的。
但是大學老師認為,要是把課講得太認真了,那才真的會出事。
所以,上課會拖堂的是高中老師,從不會拖堂的是大學老師。
課堂板書也是一樣。
高中老師的粉筆,一半是寫字用的,一半是砸學生用的。
而大學老師…
不好意思,大學老師有一用好幾年的PPT,從來都不需要粉筆。
下課後,很多學生會有問題去問老師。
高中的時候在課外向老師提問,會獲得老師讚許的目光。
而在大學裏向老師提問,獲得的卻是疑惑、不解,或是“受寵若驚”的目光。
而且高中的時候,你至少還知道有問題應該去辦公室去找老師。
但是到了大學以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壓根就不知道老師平時在哪。
到了考試,“畫風”還是一樣。
高中考的全都講,大學講的全都考。
應該説,高中老師就像是學生“統領”一般。
他們完全“支配”着你的學習生活。
但是大學老師,卻像是“牧羊人”一樣。
你只要別出事,一般都不會管。
大學裏的師生關係,也和高中完全不同。
高中時,當你做錯了事,或者考試成績下滑被老師罵的時候,他們那是真的恨鐵不成鋼,想要激勵你知恥而後勇。
但是如果你被大學老師給罵了…
別多想,他可能純粹就是真的想罵你而已。
不得不説,老師真的能影響人。
因為當你習慣了大學老師之後,就連你自己對好老師的評價標準,都會跟着發生變化。
高中的好老師:教學水平高、教學態度好、關心學生心理、不偏不倚一視同仁…
大學的好老師:不點名、作業少。
思來想去,我覺得高中老師和大學老師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就是都要面對paper。
只不過高中老師的paper,指的是試卷。
而大學老師的paper,指的是論文。
剛讀大學的時候,我感覺我們那個二本院校就沒有一位負責任的老師。
但是到了某985高校去“蹭”了幾節課後發現,“天底下”的大學老師似乎都一樣。
這一度讓我懷疑自己拼了老命考上大學,到底值不值。
但是到了工作崗位後我才發現,值。
如果不是在大學裏習慣了獨立規劃、獨自學習的習慣和思維,或許到了工作崗位後,會更讓人覺得一頭霧水,毫無頭緒。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你的困惑不再會有人來為你講解,你的迷茫不會再有人來安慰。
或許大學老師在四年的時間裏,一直在為了讓我們由“跟隨”轉變到“獨立”,上着一門“附加課”。
從高中到大學,老師對學生的差異甚大。
但他們傳道受業解惑的初衷卻沒變。
只不過大學裏的相對鬆懈,是不同於高中那種全都體現在紙面上的另一道“人才濾網”。
能吃苦、肯自律的人,可以通過篩選成為合格的大學畢業生。
而藉着寬鬆的環境,放縱成癮的那些人,則終將變成介於大學生和高中生之間的“半成品”。
大學生,也是學生。
而大學,也只是求學生涯的另一段旅途。
或許在大學文憑越來越“不值錢”的現在,不忘記自己學生的身份,才能讓自己比別人更有含金量吧。
趣談教育新鮮事,大型表情包工廠。
在這裏,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歡迎關注,公號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