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曾經説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其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他的人際關係和為人處事的能力”。
我們身處社會中,與他人溝通時必不可少的,而是否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口才、清晰的表達、與人通暢地溝通,不僅能夠影響到孩子的性格,更影響孩子的一生。
大多數孩子在入學時無法適應環境,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幼年時期語言方面就有以下這些特點:
説話膽怯,不夠自信
許多孩子見了生人就不敢説話,家裏來了客人就躲在角落裏一言不發,家長讓他打招呼就閃閃躲躲;在幼兒園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更不敢向老師提問;當老師點名時,要麼聲音細小,要麼慌慌張張,顯得非常不自信。
思維不清,邏輯混亂
有些孩子雖然喜歡説話,但思維不清楚,邏輯不順,説出來的語言可能就容易答非所問,顛三倒四。
性格內向,不愛説話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只能和父母溝通,遇到外人就不説話了,在外面受到小朋友欺負也不敢反抗,也不敢説出來,只會自己默默哭泣。
但孩子的説話水平和能力並不是天生的,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和訓練,有效提高小朋友們的口才和溝通能力。
克服恐懼感,與陌生人交流
生活的圈子不可能一成不變,孩子們總是會有需要走出熟悉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人羣。能否和其他人交流,將陌生人變成朋友,這就是對孩子能力的考驗了。家長可以鼓勵孩子主動和其他小朋友聊天,幫他克服恐懼感,增強對他的心理暗示。
每個小朋友在剛開始面對其他人的可能都是有點膽怯的,我們可以一點一點引導。
小寶三四歲開始有自己的意識之後,也總是會有點害羞,見着生人總想躲,有的時候我會跟小寶説“媽媽工作太久有點累,你可以幫媽媽去跟鄰居阿姨説一件事嗎?媽媽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的”,給小寶一些心理暗示,增強他的表達自信。
注意説話的語速和邏輯
説話的語速太快,會給人留下毛毛躁躁的感覺,很有可能讓聽話的一方聽不懂你在説什麼。同時也要讓孩子注意説話的邏輯,不要一會在講天空,一會又跳到了咖喱飯,語言邏輯不通也很容易讓人不想再繼續溝通下去。
無論是孩子語速快還是説話邏輯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解決。讓孩子跟着大人的語速來讀故事,慢慢讓他習慣語速的變化;然後是邏輯的問題,之前姐姐家的鬆鬆説話也容易讓人摸不着頭腦,姐姐用講故事的方式告訴他,一件事應該有哪些部分,而不是一會兒講到了巨龍,一會兒又出現HelloKitty。
藉助模仿來訓練口才
我們的語言能力都是從牙牙學語開始的,這種過程其實就是模仿。想讓孩子提高語言能力,可以讓他從模仿開始:找到一個合適的模仿對象,從語調、語勢、表情等方面開始練習。
如果孩子的普通話不好,可以模仿電視台的播音員;如果孩子吐字不清,可以模仿磁帶朗誦;如果孩子表情不夠自然,可以多模仿演員和節目主持人。
孩子溝通能力的提升,需要我們給孩子充分鍛鍊的機會,去儘可能的展現自己,讓自己的童年更充實,更有意義。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