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托起北大,誰托起了浙大?他用十三年將浙大締造成一流學府

導語:

中國近代史初期,在救亡圖存的運動之中,許多仁人志士提出了各種救國主張,如“師夷長技以制夷”等。的確,人才乃一國之根本,教育乃百年之大計,提高我國教育水平和國人的素質,才能使中華民族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回顧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為了擺脱“東亞病夫”的蔑稱,祖國大地湧現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教育家,竺可楨便是其中之一。浙大從一個二流大學到世界一流名校,被譽為“東方劍橋”,竺可楨校長只用了十三年,可謂功勳卓著。

蔡元培托起北大,誰托起了浙大?他用十三年將浙大締造成一流學府

1890年,竺可楨出生於浙江紹興。明代著名大哲學家王陽明曾經説過:“志不立,則如無舵之舟”,自幼勤奮好學的竺可楨以王陽明為偶像,立下了高遠的志向。不僅如此,竺可楨還做到了“知行合一”,190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唐山路礦學堂。後來,美國為了招攬中國優秀人才,將部分庚子賠款歸還清政府。面對千瘡百孔的舊中國,竺可楨希望“師夷長技以制夷”,為祖國貢獻一己之力。

蔡元培托起北大,誰托起了浙大?他用十三年將浙大締造成一流學府

民以食為天,中國一直都是農業大國,所以竺可楨選擇了農學作為自己的專業。俗話説,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中國民間流傳着許多氣象俗語,但缺乏有力的科學根據。為了促進祖國農業的發展,大學畢業後,竺可楨又進入哈佛大學攻讀氣象學碩士學位。

八年的異國求學之旅結束後,竺可楨已是氣象學領域的專家,他毅然踏上了歸國的道路。歸國以後,竺可楨謝絕一切高官厚祿,毅然站上三尺講台,自編講義,傳道授業,誨人不倦。

蔡元培托起北大,誰托起了浙大?他用十三年將浙大締造成一流學府

竺可楨最喜歡的詩人陸游曾寫過一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學術和教學方面,竺可楨一直將其奉為真理。氣象學是一門重視實踐的科學,竺可楨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

他的課不僅內容新穎,而且注重實踐,他常常親自領隊,帶學生們到野外觀察和實習。在竺可楨的敦敦教誨之下,同學們如沐春風,竺可楨本人也是也深受愛戴。1936年,戰火紛飛的年代裏,竺可楨臨危受命,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從此便與這所大學難解難分。

蔡元培托起北大,誰托起了浙大?他用十三年將浙大締造成一流學府

竺可楨接手浙大的時候,這所學校簡直就是破敗不堪,要藏書沒藏書,要教授沒教授,還不斷有老師辭職。但是,竺可楨並沒有臨陣退縮,他深知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七七事變以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浙江大學被迫一遷再遷。

然而,在竺可楨校長的帶領下,浙大不但沒有人心渙散,反而蒸蒸日上,逐漸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重點學府。這極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宏大的教育格局。

竺可楨校長在浙大期間,協調各方,平易近人,不僅留住了一大批優秀教授,比如著名數學家陳建功、蘇步青,生物學家貝時璋,化學家周厚復等,還請來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教授。俗話説,以力服人,利在一時;以德服人,功垂永久。

竺可楨被譽為“浙大保姆”,不管是脾氣暴躁的束星北,還是性格乖張的馬一浮,都對他頗為敬重。

蔡元培托起北大,誰托起了浙大?他用十三年將浙大締造成一流學府

馬一浮是當時著名的國學大師,被譽為“現代三聖”之一,但是他脾氣向來古怪,在學術界以清高孤傲著稱。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請他去北大教書,他竟然毫不客氣地謝絕了。

為了請到這位國學大師,竺可楨可謂是三顧茅廬,煞費苦心。

抗戰爆發以後,馬一浮在落難之際才想到了浙大,許多人都指責他恃才傲物。但是竺可楨不僅答應了他提出的諸多要求,還不計前嫌,力排眾議,為他單獨開設了一個“國學講座”。竺校長的君子之風可見一斑。

蔡元培托起北大,誰托起了浙大?他用十三年將浙大締造成一流學府

有人説,一個好校長等於一個好學校。竺可楨之於浙大,猶如蔡元培之於北大。竺校長認為教授才是大學的靈魂,也正是他這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讓這所大學一躍成為首屈一指的名校。十年時間,竺可楨帶領浙大南遷北徙,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浙大從600多人的規模壯大到2200多人,名師濟濟,被外國科學家譽為“東方劍橋”。

我們前進的同時,也不能忘卻曾經為我們鋪路的前輩。滿腔熱血酬壯志,一片赤心獻祖國。竺可楨校長一生執着追求,厚德篤行,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必將名垂青史,永載史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2 字。

轉載請註明: 蔡元培托起北大,誰托起了浙大?他用十三年將浙大締造成一流學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