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零點十分。
在經過長達四個多小時的搶救無效後,毛主席永久地閉上了雙目。
毛主席的逝世,讓全國人民都陷入到了極其沉重的悲痛當中。而在周圍一直陪伴着晚年毛主席,目睹着這一切發生的“專屬理髮師”更是傷心欲絕。
他始終無法想象眼前發生的一切,隱隱約約想起曾經與毛主席共同度過的17年,回憶生活片段中的酸甜苦辣,他終於忍不住,痛哭到失聲。
而在看到躺在病牀上,已經沒有了呼吸的毛主席,他有些遲疑了,他似乎不想讓已經“睡”下了的毛主席再受到打擾,畢竟毛主席的一生是那麼的勞累,這是他難得的安靜。
但想起毛主席一生都十分愛整潔,甚至有着一星期就要理髮一兩次的習慣,如今卻因卧病在牀多日,已有兩三個月未曾理過發。
他還是毅然而然地拿起了推子,然後用它小心翼翼地在毛主席的頭上緩緩移動,幫助毛主席整理頭髮,然後修面......
這位伴隨着毛主席一起走到生命盡頭的理髮師,名字叫做周福明。他一生為毛主席理髮不少於一千五百次,是給毛主席理髮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理髮師。
毛主席與周福明,兩人的緣分是終於理髮,但亦是始於理髮。
周福明出生於1936年的揚州。
在歷史上,江南一帶一直素以“三把刀”而聞名遐邇,即廚刀、修腳刀、理髮刀。
——而周福明能夠在20出頭的時候,就在這一帶的理髮領域闖出名堂,就鐵定説明了他的技術與天賦之高,幾乎無人能出其左右。
在23歲的時候的時候,他又代表理髮行業出席了杭州市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表彰大會,甚至還一舉被選為了標兵,這又證明了他的品德亦是受到了廣大民眾的認可。
而這樣一個有才又有德的青年,註定了將來他會在一個屬於他的舞台上發光發熱,而不會一直在地方上被埋沒。
1959年年底。
由於臨近新年的緣故,周福明的理髮店生意異常的火爆,周福明也是忙個不停。
但在中午的時候,市裏的領導們居然找到了周福明。
問了他一些理髮的問題:比如理一個頭發要多久?理髮有時候會不會緊張?諸如此類。
周福明聽到這些問題其實很震驚,但他並沒有多想什麼,認為這可能只是簡單地詢問,畢竟自己剛成為標兵不久,問點技術上的問題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因此,周福明在思索片刻之後,就憑藉着自己的記憶與經驗,簡單地回覆了一遍。
而在聽完周福明的回答之後,領導們很滿意,於是便向周福明提出了一個要求:想讓你給首長理個髮。
周福明很興奮,畢竟這是對自己理髮水平的一種認可,於是他在忙完手頭上的活後,便帶上推子,梳子等工具,跟着上了車。
但到了目的地之後,帶他來的一個領導卻突然對他説:“我是毛主席的衞士長,今天理髮的對象是毛主席。”
周福明聽得有些蒙了,他激動得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萬萬沒想到毛主席會在杭州,更沒想到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居然能有機會給毛主席這樣的領袖理髮。
不過在激動之餘,更多的卻是緊張。
周福明雖然已經有了一些心理準備,但他還是沒有想到等待他的“首長”居然會是毛主席這種級別的。
而衞士長也似乎看出了周福明情緒上有十分明顯的波動,於是連忙叮囑道:“千萬不要太緊張,該怎麼理就怎麼理,和平常一樣。”
其實也難怪周福明會有些“蒙”,畢竟誰都沒想到組織會讓他這個從未與毛主席見過一次的人來理髮。而本來也的確不會讓周福明前來,主要的是當時不巧剛好有兩個意外。
第一個意外:在杭州出差那天,恰好是毛主席的66歲生日。在生日那天,理髮頗有“改頭換面”的寓意,毛主席在這天理髮有新的開始的意思。
而第二個意外:平時專門在杭州給毛主席理髮的師傅生病發燒了。
在杭州地界,最為出名的理髮師傅又是周福明,他又剛得標兵不久,這在冥冥之中又似乎像是註定了兩人會相遇。
即有偶然,又存在必然。
之後在見到毛主席後,周福明冷靜下來,扯着嗓子大喊了一聲:“毛主席,您好。”這即是為了緩解情緒上的,同時也是為了讓毛主席看到自己陽剛、有朝氣的一面。
毛主席看着周福明,則微笑地説道:“你就是給我理髮的周師傅。”
周福明聽到毛主席回覆後,連連點頭。
雖然經驗豐富,但這次理髮毫無疑問還是周福明一生中難度最大的一次。
這從周福明的緊張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當時已經是年底了,天氣已經逐漸轉寒,但是周福明額頭上還是不斷滲出汗珠。
而毛主席倒是顯得很從容,理髮的時候,也不願意浪費時間,拿出了一本《二十四史》慢慢看了起來。
但毛主席的表現越是淡定,看書越是認真,周福明就越怕哪裏會讓毛主席感到不適,從而打擾了毛主席那難得的休閒時光。
周福明越想越燥熱,不知不覺竟然脱得只剩了一件襯衣。
這一切,毛主席都盡收眼底,他看出了周福明的緊張,於是放下了手中的書,開始與周福明嘮起了家常。
而這樣一來,兩人的關係便在不知不覺中被拉近了,周福明之前的緊張情緒,也隨之煙消雲散了。周福明本來就技藝高超,在擺脱情緒上的困擾後,不到20分鐘就把毛主席雜亂的頭髮清理乾淨了。
其實在聊天的過程中,同樣也是毛主席對周福明的一種考察。而兩人在聊天的過程中,毛主席對這個小年輕的各方面都十分滿意,衍生出了想把他帶回中南海的打算。
於是他在離開前對周福明説:“小周啊,把你帶到北京去,你同意不同意啊?”
能夠在毛主席身邊,自然是莫大的榮譽。
周福明甚至沒多想,便立馬回覆道:“主席沒問題,我同意。”而毛澤東笑了笑,親切地説:“莫急啊,還要去問問你的領導和家人同意不同意。”
如果説之前對於毛主席的敬仰是單純地出於功績的話,那麼在聽到這番話後,更多的則是對毛主席人品上的折服了——因為毛主席在任何時候,都不曾忘記過主次、公私原則。
這也更加堅信了周福明想去北京的決心,因為在這樣一個偉人身邊工作,與他一起度過最後的歲月,或許將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幸運。
於是周福明在料理完剩下的工作後,便立馬與家人告別,跟隨毛主席來到了北京,而這一呆便是17年之久。
很多人覺得,理髮是一種熟能生巧的職業,只要做的經驗豐富了,自然就手到擒來。
所以在不少人看來,給毛主席理髮,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只要克服好心理上的問題,一切都手到擒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經驗對於理髮而言,的確是至關重要的,但單純的憑藉“經驗”只能保證理髮師能夠做好,卻不能夠做精,理髮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一門藝術。
而藝術的性質就決定了它需要具備一些創造力,因人而異地設計各種髮型,而不是單純刻板的修剪,很顯然周福明就是一名極其具備天賦的藝術家。
他在給毛主席的理髮過程中,似乎已經把自己的創造力發揮到了極限。
毛主席並不是一個對理髮極其挑剔的人,一般只要舒適就行了,但奈何周福明想盡量讓毛主席的髮型顯得更加完美,畢竟在自己心中,毛主席一直都是最完美的存在。
他不能,也不願意讓毛主席的形象有一絲絲不“整潔”。
而毛主席的早年的髮型雖然不固定、不講究,有平頭、也有分頭。但是晚年的形象卻是深入人心的,基本都是“右多左少”的背頭髮型,因此這個特點不能隨意改變。
——也就是説能夠給周福明發揮的空間,其實是極其小的。
但這也並沒有難倒周福明,在發現毛主席兩鬢的頭髮留得太少,顯得有些禿,比較呆板後,他精心打磨、修正,留出適當的長度。
而在經過加工後,不僅髮型更加自然了,而且臉型也愈發豐滿了。毛主席在看了之後,也是毫不吝嗇對周福明的讚賞之情,他十分高興地誇獎道:“不愧是學理髮出身的。”
而在理完髮之後,固定髮型又是當時的一個大問題。
剛剪的時候,或許髮型不會受到影響,但在睡一覺起來,整個髮型便很容易亂了——更別説毛主席的髮質本來就有些硬,睡一覺起來就猶如“怒髮衝冠”那麼誇張。
後來周福明又想出了一個好法子。
——先用熱的濕毛巾敷,然後再用蓖子(用竹子製成的梳頭用具)反覆揉搓,直到頭髮順溜為止。這辦法很土,是地地道道的土方子,但很有用,甚至不下於電吹風機所具備的功效。
在很多毛主席的晚年照片中,他的髮型之所以能夠那麼精神、一絲不苟,這一切都離不開周福明在後面默默地奉獻。
而周福明晚年回憶起這些點點滴滴,尤其是幫助毛主席固定髮型這一難題上,他始終是充滿着自豪,這或許就是那個年代人們所具備的某種特殊使命感吧!
小夥子聰明,又在工作上竭盡全力,毛主席很難不對這個年輕人高看一眼。
周福明當時年紀小,工作也很輕閒,毛主席深知這樣並不利於他的成長,況且這同時也是對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
於是有一天,毛主席就對他説:“我理髮不多,一星期不過兩次,你年紀輕輕應該多做點工作,也好鍛鍊鍛鍊自己。你跟着衞士長值值班,做點管理工作,你看行不行?”
毛主席所想,其實亦是周福明所憂。
在大好的年紀,不經歷經歷一些鍛鍊,周福明自己也很擔心會就此荒廢掉,對不住毛主席的一番苦心。
於是當毛主席提及這件事的時候,他立馬便答應了,自此跟着老衞士學習值班。1962年,在老衞士們逐漸退伍,或是被調離,周福明成為了毛主席身邊唯一的衞士。
這個時候,毛主席對周福明説道:“小周,我們一貫提倡精兵簡政,我是一黨主席,精兵簡政首先應該從自己做起。”
看到周福明很認真地聽着自己的教導,毛主席語重心長地繼續説道:“我看你就很能幹,小張(以前衞士張景芳)走了,你就一個人把各項服務工作都拿起來,替我管好這個家。”
毛主席的一番話,讓周福明很自豪。
不過興奮之餘,卻仍有一些焦慮——他覺得毛主席把整個生活工作都交給了自己,這是一個重擔,而對於自己能不能挑起這個重擔,他還不太自信。
於是他有些膽怯地問毛主席:“主席,我行嗎?”
毛主席卻十分堅決地回覆道:“行,我看你行。”
這樣的肯定相當於是給周福明打了一針強心劑,讓周福明能夠安心幹好工作。
而事實説明周福明也的確是做到了,而且讓毛主席十分滿意——在當時,很多困擾毛主席多年的一些問題,都是周福明想到的解決方法。
比如有一次,周福明跟隨毛主席去廬山。
廬山濕氣重,東西很容易發潮,毛主席最喜愛的香煙也是一樣,十分容易受潮。而這就讓毛主席很難受了,因為受潮的煙吸起來是很費力的。
但沒過多久周福明便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在煙盒下放個燈泡,毛澤東快要吸煙前開燈照5分鐘,煙就不再潮了。
毛澤東看着曾經困惑已久的問題,竟然這麼容易就解決了,興奮地對周福明説:“多少年多少人沒能解決的問題,被你給解決了。”
不過也不是什麼時候,周福明都能讓毛主席安心,有一次他就曾惹過毛主席動怒。
那是在天安門城樓上,當時太陽相當毒辣,毛主席站了一會兒就出汗了,身邊一直站着的周福明看不下去了,就想拿上毛巾上去擦擦。
但還沒有走到毛主席身邊,毛主席便用手使勁把他扒拉開,很明顯是有些生氣了。毛主席的意思不難理解:畢竟別人出汗都沒有人擦,我難道就該特殊嗎?
不過周福明並沒有絲毫委屈,他反而有些喜悦:原來毛主席在任何時候都是這樣講原則,不搞特殊化的。
周福明對於毛主席的情感是很複雜的,並不單單是隻包含崇敬與佩服,其實還有感激在裏面,畢竟在17年內毛主席對他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不僅是工作上,生活上也一樣。
有一次,周福明的兒子得了敗血症,毛主席知道後,不僅讓他趕緊休假,還立馬派人給他送了500元,讓他治病用,而這500元也完全是來自於毛主席自己的私人稿費。
周福明後來回憶起這事的時候,老是會忍不住想落淚,他感慨萬分的説道:“500元在當時是個不小的數目,真是救命的錢啊!孩子的病治好了。這命是醫生救的,也是毛澤東給的。”
也正是因為此,在毛主席逝世後,周福明才會那麼傷心,才會在後來向組織申請給毛主席理最後一次發。
不過在周福明心中,毛主席從未走遠,因為毛主席説過的話,做過的事,他依稀都還記得,毛主席在某種程度上是照亮周福明內心世界的那一道光。
而當然,這個第一次見面便被毛主席相中的青年理髮師,也從未讓他失望過。
其實周福明看似很傳奇,畢竟他實現了從一個平民到國家主席理髮師的身份轉變。但如果我們細細品讀完周福明的故事,就會發現他也僅僅是一個普通人。
只不過,他這個普通人能夠做到兢兢業業,敢於主動學習、動腦,吃苦耐勞。
這些品質如果用一個代名詞來指代,那就是:工匠精神。
而正是因為周福明具備這個所謂的“工匠精神”,才會在後來被領導所發現,再之後被毛主席這個伯樂所選中。
毛主席一生中固定的理髮師只有兩人,一個是錢水桃,另一個便是周福明,這也絕非是偶然。
周福明事蹟的成功無疑是給瞭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打了一針鎮定劑。告訴大家:做事還是得腳踏實地,實事求是。
其實對於我們個人來説,無論從事什麼行業,處於哪種位置,在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或者對什麼事產生畏懼的時候,不妨多看一看周福明與毛主席的故事。
近距離地感受一下週福明的工匠精神與毛主席的偉人榮光,相信我們都能對老一輩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勇敢地面向挫折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