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年38歲高中學歷三輪車伕讀復旦博士的蔡偉,現狀如何?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經典


2009年4月,38歲的遼寧錦州人蔡偉僅有高中文憑,憑藉着他在古文獻研究方面的天賦和鑽研精神,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自學,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錫圭教授與校外兩名教授聯名推薦,敲開了復旦大學博士生招生考試的大門。僅以高中學歷沒有經過碩士課程的培訓而直接讀博士的,蔡偉成為復旦百年校史上的第一人。

1991年高中畢業後,由於嚴重偏科,蔡偉沒有考上大學,而是進了膠管廠當了工人。1994年下崗後,蔡偉在一家商場門口擺起了小攤,所得僅夠養家餬口。

擺攤之餘,蔡偉的業餘時間全部用來看書,就在這期間,蔡偉憑藉自己的古文字學知識,得到了裘錫圭先生的賞識。

裘錫圭先生是古文字學泰斗,在學術圈內,裘先生的嚴謹務實,是出了名的,他和蔡偉的結識,算起來已有十餘年。1995年蔡偉還在自學期間,就給裘先生寫過信,他至今保留着裘先生的回信:“你對傳統‘小學’真心好之,不計功利,刻苦潛修,十分欽佩。”

1997年1月,裘先生在《文物》上發表文章《<神烏賦>初探》,文中提及尹灣漢墓出土的簡牘篇目《神烏賦》,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偉寫信告知“佐子”應讀為“嗟子”,亦即“嗟嗞”,是嘆詞。後來裘先生就在1998年第三期《文物》上,發表了《“佐子”應讀為“嗟子”》,稱蔡偉“其言甚為有理”。從此,裘先生開始格外關注蔡偉。

2003年之後,蔡偉在國學網陸續發了一些文章。“他寫東西不多,很謹慎,難得的是,能把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結合起來看。”裘先生説,蔡偉一些想法很有見地,“比如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亙’,‘亙’通常認作‘恆’,從詞義上講不太好理解,蔡偉提出,楚簡中常把‘及’寫成‘亙’,有終極的意思。對我很有啓發。”

2007年蔡偉的妻子生病後,為了增加收入,蔡偉蹬起了三輪,看書時間無法保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劉釗教授得知後,恰好復旦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要與中華書局、湖南圖書館聯合編纂《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劉教授和裘先生商量後,中心決定臨時聘請蔡偉。

2009年,在裘先生的推薦下,已38歲的他,終於獲得了復旦大學讀博的機會。

蔡偉入學後,面對的將是不小的補課任務。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顧雲深説,蔡偉入學後,須先完成本科及碩士階段的學業,再修讀博士。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學校將在科目上做一些微調,比如可免修英語,改修日語,一是蔡偉從頭學起來容易些,二是日本也有同類研究,今後有益於他閲讀國際學術報告。“與科班出身的研究者相比,他的知識結構較偏,知識結構有所欠缺。”劉釗告訴記者,“比如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的知識,都需要惡補。”

對此,裘先生也有同感,“把蔡偉招進來後,要對他加以訓練,讓他做一些實際的工作,多看一點文獻。我們還要提醒他注意自己的不足,例如外語。這個時代,儘管出土文獻和古文字都是中國古代的東西,但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引用別人的成果,交流,都需要外語。”裘先生説。

對於通過“申請-考核”制度錄取的博士生,復旦表示都將本着“因材施教”的思想,進一步創新培養機制,為這些人才度身定製適合其個人特點的課程計劃。

2015年12月,蔡偉博士畢業後,招聘到貴州省安順市安順學院任教。

2016年5月23日,致公黨大連市委會崔巖副主委、致公黨大連市委委員市貿促會孫連運副會長一行來到安順學院開展工作調研。古籍特藏室蔡偉老師向來賓介紹了我館古籍收藏的概況,展示了我館收藏的特色古籍。


山東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許立全(中)一行聽取安順學院圖書館蔡偉博士介紹館藏古籍。


2017年10月14至15日,圖書館古籍部蔡偉老師應邀參加了由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辦2017“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共有來自美國、日本、中國(含香港、台灣地區)的60多位學者與會。

2018年7月14至15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的先秦兩漢訛字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近春園賓館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台灣“中研院”史語所的40多位學者參加了會議。我校圖書館蔡偉老師受邀參加了這次研討會,並提交了題為《先秦秦漢古書校字九則》的會議論文。


2017年9月12日安順市委書記曾永濤、市政協主席楊華昌、安順學院黨委書記羅榮彬看望慰問安順學院普通教師蔡偉。

可見,蔡偉博士為安順學院一名普通教師。

今天,我們再次重温這個普通人的故事,仍舊覺得不平凡,仍然被感動:

38歲高中學歷,從三輪車伕到復旦大學博士生,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勵志故事。廣為傳頌的“佳話”背後,不僅是一個年輕人對學問的執著,還有一門學科無盡的魅力,幾位學者惜才的慧眼,一所大學開放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