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教育部官網發佈通知,向各地教育局及高校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餐飲浪費問題。
圖片來源:中南大學官方微信 楚天舒
圖片來源:湖南大學 學通社 胡興海
《方案》明確:
不斷提升餐飲從業人員技能水平,改進烹飪工藝,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嚴格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和浪費。
改進菜品口味,通過菜品創新、傳統節日食品和風味小吃進校園,建立符合師生多樣化口味的餐飲保障體系。
根據男女生和不同人羣餐飲消費特點,實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行按量收費制度,方便師生按需購餐。
在食物收殘環節對浪費行為進行直接監督和提醒,對有嚴重浪費行為的人員聯合學工、院系加強教育管理。
積極創新管理思路,建立激勵機制、問題反映機制,結合實際開展光盤換水果、浪費隨手拍等活動。
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支持大學在食堂建立育人實踐基地。
相關鏈接
袁隆平:居安思危,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
今日,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刊文,對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袁隆平表示:居安思危,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
敬天惜糧、勤儉節約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年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2019年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但是,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我是研究雜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產糧食,保障糧食安全。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穫,每一粒糧食可以説吸天地日月之精華,附農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員想方設法鑽研怎樣提高水稻產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糧食增產是令人高興的事!但當看到提高產量的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廠食堂、酒店賓館、學校飯堂,白花花的米飯倒在泔水桶裏,太刺眼了!現在,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超過10%,大型聚會的浪費更是接近40%。雖然他們是用錢買的,但是沒有糧食的時候,有錢又怎麼樣呢?過去説:兩個金元寶挑不到一個窩窩頭;20世紀60年代,有人拿着當時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錢想要買一斤糧票,但是買不到。有錢也不能填飽肚子啊!
提倡節約不是強制做什麼,也不是要求少吃飯,更不等於缺糧,而是提醒人們銘記“豐年不忘飢苦,富歲當思節約”之誡,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對飢餓會有深刻的印象,我曾親眼看到有人因為飢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真是錐心般的刺痛。在那個困難年代,糧食非常珍貴。因為經歷過飢餓的痛苦,我們這一代人對於糧食格外珍愛。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