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提出一個巨大的命題供大家思考。如果在戲劇選角時,我們摒棄演員的種族、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標準,戲劇會變成什麼樣?我們又會變成什麼樣?
我的老師理查德 - 謝克納 1989 年時寫過一篇學術文章“Race Free, Gender Free, Body-Type Free, Age Free Casting”討論這種可能性。
在一個自由的、非傳統、沒有思維束縛的選角方式中,不管你是白人、黑人、亞洲人,不管你是年輕還是年老,不管你高矮胖瘦,不管你有什麼身體特徵,你都可以出演任何一個你喜歡的角色。
這種極端性的假設也許過於先鋒所以不那麼現實,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為什麼要討論這個問題?
在戲劇歷史上,偉大的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多得多。從古希臘、伊麗莎白時期,到文藝復興,甚至當代戲劇,絕大多數的角色都是男性。我們當然應該期待更多的劇作家創作偉大的女性角色,但就現狀而言,這注定了女性演員要比男性演員獲得更少的表演機會嗎?相同的情況當然也發生在種族的問題上。黑人演員要比白人演員擁有更少的表演機會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戲劇作品在試圖扭轉這種已經極端傾斜了幾百年的天平。之前已經有答案提到過了《悲慘世界》中的黑人沙威、亞裔愛波寧。
另外一個例子是 2015 年 8 月在百老匯上演的《漢密爾頓》。它講述了幾位美國“國父”級別的人物亞歷山大 - 漢密爾頓、喬治 - 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托馬斯 - 傑佛遜(美國第三任總統)、詹姆斯 - 麥迪遜(美國第四任總統)作為年輕造反者,征戰沙場、撰寫憲法、探討經濟局勢,互相之間口誅筆伐,但又情深意切的故事。
雖然演員服裝和舞台設計都得到了真實的還原,但有趣的是《漢密爾頓》中的角色幾乎全部是由黑人和拉丁裔演員扮演。
好像從沒聽到有人表示我們“國父”怎麼能是黑人和拉丁裔呀。有人問林 - 曼努爾 - 米蘭達少數族裔扮演“國父”是否會讓觀眾因為覺得不真實而頻繁出戏時,他説,“我們的演員表看上去就和現在的美國一樣。”
如果,我們願意接受這個每一位演員都擁有相同表演機會的前提,一個人的演唱、舞蹈、表演技巧才是最根本的評判標準,那我們進行下面的討論。
在戲劇中,我們是否有可能將角色特徵與演員特徵分離?一個有技巧有經驗的演員是否能夠表演任何所需的性別、種族、年齡、身體特徵等?一個演員可以為了飾演一個光頭角色可以把頭髮剃光;一個演員可以學習其他地區的方言和口音;一個演員可以通過演出扮演盲人、殘疾人;一個演員可以扮演不同年齡的角色……
就算赫敏這個角色是白人,為什麼,一位黑人演員不能扮演赫敏呢?
我們已經非常習慣主流戲劇舞台上各種與演員自身特徵不相符的角色扮演,但是性別和種族的概念,由於根深蒂固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彷彿在角色扮演中還是很難逾越。
不過,一些曇花一現跨越性別和種族演出的例子包括,女演員菲奧娜 - 肖扮演了 1995 年英國國家戲劇院作品中的理查二世。
百老匯 2015 年的話劇《金拉米遊戲》和 1975 年的音樂劇《新綠野仙蹤》,以及 2015 年的 NBC 直播的復排版也啓用了黑人演員飾演其中的角色。
這是電影中可愛的桃樂絲。
這是音樂劇《新綠野仙蹤》2015 年版本中的桃樂絲。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觀眾大可以評論演員和自己心目中的角色是否符合,但選角這件事,其實包含的內容遠遠不止一個外表那麼簡單。最後,開放自由的選角會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首先,演員可以有機會表演被種族、性別、年齡和身體特徵所限制和禁錮的其它角色。其次,這會鼓勵觀眾和演員批判性的評價文本,而不僅僅通過簡單的視覺認知來判斷演員的角色。再次,這會繼續削弱戲劇和現實之間已經非常微弱的聯繫。最後,演員和觀眾都會更加容易將那些原本被視為“生理特徵”的概念理解為更加靈活的、處於歷史條件下的特徵。
所以,我的結論是,這位黑人演員演的如何,的確還需要等到看後才能做出評價。但是,從戲劇選角發展的角度上來説,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好消息。
李梅里,倫敦歌劇演員PKU|RAM|GSMD
説選黑人演員演赫敏是因為政治正確的人,並不瞭解英國舞台和戲劇。
在英國,尤其是藝術界,膚色的差別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演員水平如何,能不能演好角色。演員並不一定要符合所演角色的年齡,膚色,甚至性別。黑人演白人角色,白人演亞裔角色,男演員演女角,快五十多歲的女演員演十多歲的少女等等,在英國的舞台都屢見不鮮。比如説,歌劇音樂劇的角色中是亞裔或非裔的有多少?屈指可數。如果所有白人角色都只能由白人演員飾演,那眾多優秀的亞裔和非裔演員都直接改行得了。作為中國人,我就在英國演過施洗者約翰,凱撒大帝,奧伯倫,納喀索斯,甚至狩獵神阿特米斯,這些沒一個是亞裔角色,裏面甚至有一個是女性角色。除了有個好朋友嘲笑我沒胸毛之外(囧),觀眾們都習以為常絲毫不引以為怪。
電影、插圖和戲劇中的形象只是導演和藝術家自己的詮釋;書中赫敏的真正形象如何,是留給讀者自己去詮釋的。其實部分中國讀者對於他們喜愛的人物是白人的執念比英國人更高,當然這跟電影中沃森深入人心的形象有關。反正這劇的市場也不是在中國,導演沒必要考慮中國觀眾能否接受赫敏由黑人演員飾演。
羅琳説的是“white skin was never specified ”,僅表示她從未在書中寫明赫敏是白皮膚,她尊重將赫敏設想成黑人的想法,認為這樣想也沒有錯。這跟“暗示赫敏是黑人”完全兩碼事。一個聰明的作者懂得如何給讀者留下自己的想象空間,就算作者寫作時把赫敏設想成一個白人女孩,讀者和所有的二度創作仍然可以對於人物形象和種族有自己的詮釋和理解,這與政治正確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