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包裝調查(一) | 生活中這些“不合理包裝”你注意到了嗎?
編者按:當下生活中,絕大多數商品都需要包裝,隨着商家品牌意識的增強,包裝也逐漸被賦予了更多意義,不合理、過度包裝也隨之而來,繼而引起了資源浪費、損害社會利益、破壞環境等現實問題。市民對此怎麼看?商家又是怎樣的態度?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實地走訪了西安的消費市場,發現因不合理包裝引起的資源浪費現象仍然存在。很多相關領域人士認為,優化政策制定、改良生產過程、提升環保的消費意識,才能讓商品包裝回歸本源。
西安某生鮮超市的貨架。
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你被“不合理包裝”了嗎?近日,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走訪發現,市民對於商品不合理包裝問題越來越理性,崇尚複雜、奢華包裝的聲音少了,而大多民眾對於商品外包裝材料的過度、不合理使用感到煩惱:“不僅拆裝麻煩,扔垃圾要扔好多造成了浪費,而且感覺包裝越好,消費者平白無故就要多掏錢,實在沒必要。”
圖片來自美團外賣用户拍攝。
外賣、果蔬包裝一層又一層 無法利用只能淪為垃圾
如今年輕人的生活中,外賣已經不可或缺。叫外賣固然方便,但吃飽喝足之後往往會產生一堆垃圾,市民劉先生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不久前,劉先生在家叫了樓下的米線,想着距離近就專門在外賣平台上備註説不用把米線和湯分開,結果收到外賣後米線和湯還是分裝在兩個帶蓋子的塑料盒子裏。
“多收我一塊錢不説,主要是覺得這盒子沒法二次利用。可能在商家看來這是個小事,但是我覺得能節約就節約,為什麼明知沒用還要白白浪費?”
此外,劉先生認為,裝外賣的保温袋、外包裝帶設計也很不合理。“我經常會收到一些在顯著位置印着商家LOGO的保温手提袋,這些袋子質量都很好,但是作為一個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來説,我平時出門也不會拎着裝飯的袋子出門,這些袋子只有被扔掉。”劉先生告訴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自己能理解商家要增加品牌曝光的心情,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説確實造成了麻煩。
成女士經常在七鮮、盒馬等生鮮超市購買水果、蔬菜,拿回家盒子拆一大堆。“我覺得,如果是節日禮品就還行,畢竟送人圖個好看。平常自己吃喝這麼包裝也太浪費了,很沒有必要。尤其在疫情期間,我們小區扔垃圾有限制,隨便做個飯就要產生這麼多廢棄的包裝,就覺得更麻煩。”
成女士表示自己不覺得包裝複雜就顯得果蔬高檔。相反,蔬菜用保鮮膜裹一下,怕水果變形的話在下面墊個紙板就行,真的不用一層又一層。
化妝品、禮品包裝與理念相悖 造成資源浪費
生活中,食物領域的不合理包裝比比皆是,化妝品、禮品界也充斥着五花八門的包裝。
生活中的楊女士熱愛運動、喜歡“做減法”的生活,但在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時常常因為理念衝突而犯難。“隨便在網上買一個化妝品,回來都是大盒套小盒,盒子裏還會鋪一些裝飾的紙絲,有時再放好幾張硬紙卡片。”
楊女士經常購買的化妝品品牌一直宣傳自己“不添加防腐劑”的優勢,但產品包裝卻“過度添加”了消費者不需要的東西。“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用沒有LOGO的布袋子替換硬紙盒,因為布袋子可以清洗,還可以再次利用,出差、旅遊都可以用得上。”
在走訪的過程中,只有市民齊女士表示,自己給包裝盒找到了更好的去處。齊女士之前收到過一份包裝精美的圓形禮盒月餅,禮盒不小,上面有精美的刺繡圖案,但是打開只裝了一個月餅。“雖然月餅味道不錯,但是隻裝一個真的有點誇張。我又捨不得扔掉漂亮的盒子,最後拿它裝首飾了。”
商家:不考慮“不合理”成本 取悦消費者更重要
西安一家米線店門口擺放着成堆的塑料包裝盒和套裝餐具。
作為商品的一部分,外包裝是商家形象和消費者的第一次接觸,因此很多商家都在外包裝上下足了功夫。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走訪餐飲行業時瞭解到,打包外賣時商家並沒有考慮到浪費的問題,只是想通過精美的包裝在消費者心中留下好印象。
一知名連鎖韓餐店的工作人員説,每一份送出去的外賣都有標配包裝:一個保温袋,若干套餐具,以及塑料餐盒。“這些包裝都是從總部發來的,我們只是接收到包裝然後把外賣包好再送出去。有時顧客會點湯,用保温袋可以避免湯汁變涼,我認為這是可以表現我們貼心服務的細節。”
另一家個體經營的米線店老闆告訴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我們店只賣米線所以包裝盒比較單一,就是塑料盒和筷子。粗略算一下一天外賣能賣五十單左右,一年就是將近20000單,也就是需要這麼多數量的包裝。我一般都會多放一兩雙筷子,因為這些都不值啥錢,而米線的利潤空間相對較大,所以也不心疼。就算是消費者用不上,那浪費了就浪費了吧,總比不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