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長安號:打通中歐物資“補給線”開啓絲路經貿“新氣象”

中國日報網4月22日電(記者 徐子茗)2013年11月28日首趟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開出。經過8年的發展,長安號從原來的只有一條中亞線路,擴展到現在的15條幹線通道,覆蓋了“一帶一路”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中歐班列成為沿線各國合作抗疫的“生命通道”和穩定供應鏈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4月21日,“2021中國有約 Dating with China”主題採訪國際傳播活動媒體採訪團走進西安國際港務區,探訪中歐班列長安號。

逆勢增長,打通中歐物資“補給線”

中歐班列長安號:打通中歐物資“補給線”開啓絲路經貿“新氣象”

來到西安港務區西安港,這裏堆滿了集裝箱,來來往往的車輛絡繹不絕,誰能想到,這裏已經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物流樞紐的中心站。

“長安號的開行頻次從2013年的一週2-3班,到現在的每天10-12班。特別是疫情期間,長安號實現了逆勢增長。”西安國際港務區港口局相關工作人員吳廣強告訴記者。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當空運費率的波動和航行時間不可控時,鐵路貨運就成為了可行的選擇。“長安號一般情況下是15天左右到歐洲,最快到德國紐斯是10-12天,到中亞比如阿拉木圖是5-7天,到塔什干是8-9天。在時間上大大快於海運,基本上是海運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吳廣強説。

此外,相比空運和海運,國際鐵路聯運分段運輸具有人員檢疫限制相對較少、運行相對安全穩定的優勢,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進一步凸顯了這些優勢。吳廣強介紹,“長安號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比如,外地的司機在貨運過程中,中途是不下車的,避免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此外,我們還採取了24小時不間斷的箱體消毒措施。”

據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再次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和跨越式增長,全年共開行3720列,同比增長1.7倍,運送貨物總重281.1萬噸,是上年的1.6倍,有超過8萬噸防疫物資運抵歐洲,為國際防疫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飛速發展,開啓絲路經貿“新氣象”

中歐班列長安號:打通中歐物資“補給線”開啓絲路經貿“新氣象”

伴隨着中歐班列的飛速發展,西安一批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進入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在媒體團探訪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過程中,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一帶一路”給企業帶來的發展機遇。據介紹,依靠着中歐班列,西安老字號糧油企業愛菊集團在2016年3月26日,進口哈薩克斯坦非轉基因優質油脂約2000噸。截止目前,已累計進口小麥約7萬噸、麪粉約2萬噸、食用油約2萬噸,進口葵餅、菜餅約4萬噸。中歐班列成為後疫情時代中歐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的縮影。

如今,在這條班列上的貿易產品包括:大到重卡、整車、製造業零部件,小到德國廚具、荷蘭奶粉、中亞麪粉等農副產品。可以説,這些已經與陝西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深度融合。奔馳在新絲綢之路上的“長安號”,成為西安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平台。長安號馳騁8年,是陝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的8年。

今年1-3月,中歐班列長安號共開行879列,是去年同期的1.4倍,運送貨物總重約64.3萬噸,是去年同期的1.2倍,班列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高質量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對於我們陝西來説,有了中歐班列長安號,意味着我們有了一個向西的窗口,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港口’,有利於我們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同時,從全國範圍內來説,國家也在打造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發揮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倡議中一個重要成果的作用,未來我們也要繼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吳廣強説。

中歐班列長安號:打通中歐物資“補給線”開啓絲路經貿“新氣象”

據瞭解,目前,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全力打造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促進國內外雙循環體系。在國內,通過“干支結合”的方式構建了“+西歐”集結體系,相繼開行了“襄西歐”“徐西歐”“蚌西歐”“冀西歐”“廈西歐”“唐西歐”“永西歐”“渭西歐”“常西歐”“宛西歐”“漢西歐”等15條“+西歐”集結線路,實現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晉陝豫黃河三角洲等地的互聯互通。加強與青島、寧波、連雲港等沿海港口合作,無縫對接全球航運體系。在國際合作上,加強與俄羅斯加里寧格勒港、德國穆克蘭港合作,在境外實現了海鐵聯運,提升了班列運行時效;應土耳其、立陶宛、斯洛伐克等國來函申請,加密開行了合作班列。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來源:作者:中國日報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歐班列長安號:打通中歐物資“補給線”開啓絲路經貿“新氣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