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鄉親們有了家門口的“文化圈”

由 哈愛朵 發佈於 經典

核心閲讀

近年來,安徽省當塗縣五星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不斷整合當地文化資源,創新文體活動,打造家門口“文化圈”。

辦起廣場舞隊,開好農家書屋,成立文化志願服務隊……公共文化服務不斷下沉,暢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後一公里”,鄉親們的文化生活越過越美。

“姐妹們,跳舞咯!”午飯剛過,安徽省當塗縣五星村廣場舞隊隊長陶小香,就在微信羣裏吆喝起來,“大家抓緊,老地方見。”

不到半小時,隊員們就陸續趕來。動感的節奏、精美的服飾、整齊的舞姿,五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大舞台上,這支全部由本村村民組成的廣場舞隊,正在為第二天的演出進行最後排練。

“廣場舞隊隊員的年齡普遍在50歲左右,除此之外,我們還組建了鑼鼓隊、詩歌朗誦團隊等等。”正在台下指導排練的五星村文化協管員黃震説,近年來,五星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不斷整合當地文化資源,創新文體活動,打造家門口“文化圈”,暢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後一公里”。

上午,閲讀室

老人們有了聽報的好去處

上午9點,走進五星村村部大門,就聽見一陣清脆洪亮的朗讀聲。循着聲音,村部一樓的電子閲覽室,幾位老人圍坐閲讀,領讀人戴玉正在朗讀報紙上的文章。

“你看,這上面清楚地標註了領讀時間、領讀人和領讀類型。”拿起這一週的領讀活動安排表,黃震介紹起來。“每天上午8點半,我們都會在這裏開展領讀活動,只要不是雨雪天,村裏老人們就會約着一起來,聽我們讀報紙。”

許立勇老人是領讀活動的忠實聽眾,今年已經72歲的他,只要有時間,都會準時趕到閲覽室。“年紀大了,眼睛也花了,看報紙上的字有點模糊。”許立勇説:“現在好了,村裏專門有人讀報,每天早上走到這裏,聽上一個小時,國家大事基本就瞭解了。”

與許立勇不同,楊永金老人更喜歡聽當地新聞。“一些本地政策、民生新聞,我都特別感興趣,有時候還會喊上朋友一起來。”楊永金笑着説。

“為了滿足每位老人的閲讀需求,每天早上8點,我們的領讀人就要趕到閲覽室,挑選不同類型的文章。”戴玉説:“除了國家大事和當地新聞,我們還會讀一下近期的天氣預報和養生知識,比如今天正好有一位患有痛風的老鄉,我就讀了《痛風患者還能自在涮火鍋嗎?》這篇文章,提醒他注意日常飲食。”

説起領讀活動的初衷,黃震深有感觸。如今,800餘户村民告別了雜亂的村莊,住進了整齊的樓房,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原先在村裏,老人們可以時常聚在一起聊天,可到了小區,家門一關,反而沒那麼方便。”黃震高興地説:“現在有了領讀活動,老人們每天多了新去處,除了聽聽報紙,瞭解新聞,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還能一起嘮嘮家常。”

傍晚,農家書屋

孩子們在這愛上讀書

臨近傍晚,農家書屋逐漸熱鬧起來。

暖黃的燈光,整潔的地面,室內擺滿了書籍和孩子們的畫作。有孩子在讀書,也有家長正給孩子輔導作業。“今天一放學我就帶孩子過來了,這裏環境好,離家近,學習氛圍濃厚,還給我們提供免費的紙筆。”村民魏亞萍打開了話匣子,“做完作業,孩子還能在這看會課外書。”

兩年前,農家書屋可不這樣。

黃震剛成為村裏文化協管員時,這家書屋只見房子不見讀者,冷冷清清,利用率極低。黃震坦言,縣城圖書館離五星村很近,圖書種類又豐富。

怎麼才能用好農家書屋?黃震利用各種機會走訪調查,瞭解村民的閲讀需求。“有一回,一位家長問我書屋裏有沒有教輔書,因為孩子在書屋寫作業時,想查閲相關資料。”黃震説:“這件事啓發了我,實際上,五星村潛在的閲讀人羣很龐大,村部對面就是一所初中,孩子們不願意來距離近的農家書屋,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精準滿足他們的閲讀需求。”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黃震和同事一起購置孩子愛看的課外書和實用的教輔書。“遇到家裏有初高中畢業生的,我們鼓勵他們把輔導材料和做過筆記的課本捐出來。”

在書屋的一角,黃震專門設立了“流動圖書專欄”,裏面是各家捐的教輔材料。“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來書屋借書的孩子越來越多,還有家長反映,孩子弄不懂的知識難點,通過書屋的教輔材料和舊書筆記得到了解決。”

書屋的人氣越來越高,黃震趁熱打鐵,又連續策劃了好幾期特色活動。“我家孩子參加過書屋舉辦的‘21天閲讀打卡計劃’,現在每天晚上吵着讓我讀書給他聽。”魏亞萍説。

日常,志願服務隊

調動更多村民的積極性

今年76歲的袁仕鵬,退休前是一名中學老師。如今,他有了一個新身份--五星村校外輔導站輔導員。

“幾年前,我偶然聽到有家長説,學校一放暑假,孩子就沒人管,在外面瞎玩,功課落下不説,安全也沒法保障。”回憶起創辦輔導站的經歷,袁仕鵬説:“當時我就想,作為一名退休教師,如果我能把這些孩子集中起來,給他們輔導功課,家長們的擔憂不就解決了嗎?”

説做就做。“當時很多家長不相信,怎麼會有人免費辦輔導班呢?我讓他們把孩子交給我,試一試。”袁仕鵬説:“教室就設在我家的一間屋子裏,第一個暑假下來,效果不錯,這讓我決心把這件事堅持下去。”

輔導站的名氣越來越大,來上課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教室空間顯得有些不足。2017年,五星村黨委書記許武梅瞭解情況後,把村裏閒置的一間屋子交給袁仕鵬,用作教學場地。“村裏不僅解決了場地問題,還給輔導站添置了學習用品,考慮到暑期氣温高,還給我們送來了風扇、礦泉水等物資。”袁仕鵬説。

2018年,五星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通過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資源,深化志願服務,組建了一支文化志願服務隊,並第一時間把袁仕鵬吸納進來。

“有了統一的制度和管理,村裏對輔導站的支持越來越大,原先學生上課需要自帶板凳,如今村裏專門抽出一筆錢,請師傅為孩子們製作椅子,還把原來的課桌進行加固。”袁仕鵬告訴記者,2014年至今,自己已經輔導了100多個孩子。“有些孩子雖然不在輔導班了,但平時見到我,老遠就打招呼,我的心裏有股説不出的感動。”

目前五星村文化志願服務隊共有26人,志願活動涉及課外輔導、書法教學等方面。想讓村級文化服務中心真正發揮作用,不能僅僅依靠文化協管員,還要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真正滿足大家的需求。

為了發揮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安徽省通過整合資源與共建共享,兩年來建成村級文化中心1.6萬多個,覆蓋率從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村級文化中心利用鄉村舞台、廣場等自辦演出、開展活動,既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又推動了鄉村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