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信息快速流動的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5歲的孩子,基本都在上網看各種信息、視頻等,可這對於孩子們來説究竟是不是件好事呢?
有人曝光了當代小朋友在網上的聊天方式,作為80後的我看得一臉懵圈,仔細看評論想學習一番,卻發現90後也完全看不懂,而00後表示感覺自己老了。
到底當代小朋友的網絡聊天方式是怎樣的呢?簡單來説,就是“不説人話”,用各種縮寫,讓人想入非非。
沒有詳細解讀之前,你能看出來這張圖説了些什麼內容嗎?
“BZ:梓軒”的意思就是“備註:梓軒”,舉一反三,你就能知道“BZ:雨桐”的意思是“備註:雨桐”了。
那麼,“XS”又是什麼意思呢?兩個人還不約而同地説了“XS”,應該是句寒暄吧?是的,就是寒暄,它的意思是“幸識”,有幸認識的意思。
接着,一方發出了一個問句“CGX?”另一方馬上給出了回答“K!”
完全摸不到頭腦呀,其實這是一句充滿曖昧的話,説的是“處關係?”而“K”就是可以的“可”,也就是同意了對方關於處關係的提議,不愧是小朋友,速度可以。
然後,一方又説“缺男E嗎?”另一方回答“缺!”不知道的,恐怕還以為這是什麼見不得人的買賣呢吧,什麼“男E”,聽上去好像不良少年的樣子,有點像不良工作者的統稱。
而答案真是讓我大跌眼鏡,“缺男E嗎”的意思就是“缺男性唯一嗎?”而“缺”就不用解釋了,就是缺,簡明扼要。
這時,一方直白地表示“我來做你的男E,PAWR都給你!”另一方回答“ZQSG!”
等等,我知道“我來做你的男E”是什麼意思,可這個“PAWR”和“ZQSG”又是啥?原來是“偏愛温柔”都給你,還挺會説話,這難道就是傳説中的土味情話,而“ZQSG”的意思是“真情實感”。
最後,對方又表示“掛公司嗎?”另一方回答“掛!”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怎麼還有公司的事呢?掛是咋個掛法?掛了?後來我才明白,“掛公司嗎”意思就是“QQ空間公佈關係嗎”,對方回答“掛”就是認可了,要“公佈”的意思。
眾網友看了這個聊天方式都表示看了個寂寞,紛紛留言表示自己的疑惑:
有的説,這是在幹啥?阿姨都看累了,好在有翻譯,這要是在跟我聊天,估計我的理解能力要把對方氣瘋了!看多了有點點上頭,好像還有那麼點兒意思,這就是小朋友的摩爾密碼吧。
有的説,傷害不大,侮辱性極高,感覺被冒犯到!他説了我也懂了,但是要是真有人這樣給我發我還真不知道是啥意思?搞得我想直呼“什麼鬼呀!”也太秀了吧。
有的説,好傢伙,一個也沒看懂,真不想承認自己老了呀!如果一直用語言聊天是不是就不會這麼尷尬了?現在的混網一哥一姐都這麼厲害了,要笑死了,我跟不上潮流了,世界是你們年輕人的。
還有的説,別説90後、00後了,10後的我也沒看懂呀,看來我已經OUT了,看了講解我都沒完全明白這是腫麼個意思呢,話説以後都要這樣聊天才行嗎?
要是以後真的都這樣聊天,估計大部分人要累死了吧,還是年輕人才會有這心氣啊,老了就只剩簡明扼要了。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習慣於運用網絡用語來與人交流,什麼奧利給、集美、乾飯人、檸檬精等等,可是這樣對於孩子來説真的好嗎?
在來自北京、西安、廣州等10個城市的82名兒童調研活動中,專家發現,六成兒童經常使用網絡語言,他們認為網絡語言好玩又方便溝通。可對於家長來説,如果不熟悉時下最新的網絡用語,不免時常和孩子陷入“尬聊”的境地,也不免擔心“這語文學不好該怎麼辦”?
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王學東老師從語言發展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表情達意的角度看,在熟悉此類詞語的人羣中,溝通極其順暢,簡單明瞭的幾個字就傳神得表達了內涵豐富的意思;從詞語流傳的空間和時間範圍看,詞語有一定的使用範圍和使用頻率;從語言學發展的角度來看,語彙聯繫人們的生活最為緊密,因而變化也最快,最顯著。
由此可見,網絡流行語因其實用性而成為一種獨特的語言現象是語言發展的必然。
而我個人認為,網絡用語是把雙刃劍,如果一點都沒有不太現實,有的網絡用語還是可以增加生活的樂趣的,但是過於頻繁的使用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感知和認識,還是儘量少用,不要把孩子帶偏了。換句話説,真正“會用”才是關鍵,要引導孩子在開放、發展的環境中去進行網絡語言學習的和運用。
其實,也不是每個網絡用語孩子們都喜歡的,曾看過一段關於當代小學生談網絡用語的採訪,記者問:你最討厭的網絡用語什麼?孩子們的回答既天真又可愛,讓人忍俊不禁。
一個孩子回答説最討厭“我想靜靜”,就好像是城鄉結合部的感覺;
另一個孩子回答説,最討厭用字母縮寫的網絡用語,比如xswl(笑死我了)、dbq(對不起),他質疑,難道中國漢字都滿足不了你們了嗎?
熟悉網絡的人都聽過“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哈哈走天下!”可這個孩子説最討厭的網絡用語就是“哈哈哈哈哈哈”,因為這樣顯得特別沒有文化。
一個小女孩説,自己最討厭的網絡用語是“小哥哥小姐姐”,她反問記者説:“你不覺得這兩個詞很油膩嗎?”同時她還表示,現代人不需要非懂網絡流行語不可,用得多了,可能自己的詞彙就會越來越貧乏了。
最後一個小姑娘就厲害了,當記者問她現代人需要懂網絡流行語嗎?她直接回答:
你開心的時候,你就可以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如果你憂愁的時候,你就可以説“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如果你鬥志激昂的時候,你就可以説“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因此,我認為沒什麼必要非得懂網絡流行語,有那個時間去了解網絡流行語,還不如多背幾首唐詩宋詞呢。
真是給這個小姑娘跪了,太厲害了,這個文學造詣,比某些大學生還強,由此可見,網絡用語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兒童正處在思維最活躍的時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和現象,而網絡語言不似常規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特點,正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這些網絡流行語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既然不可避免,我們就欣然接受吧。
作為父母,我們要幫助孩子們正確、積極地面對和處理網絡語言的“爆炸”,可以像魯迅先生所説的“拿來主義”那樣,去使用、挑選這些網絡用語,把那些藴含美好寓意、承載文化含量的有效運用,你們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