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為什麼越到關鍵階段越少陪孩子?

有人説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做到: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這種説法有沒有道理呢?為什麼越是到了最後關鍵 階段而要少陪孩子呢?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為什麼越到關鍵階段越少陪孩子?

前一段時間還看到一個話題:如果條件允許,孩子到了大學你願意繼續陪讀嗎?也有不少人説即使是大學瞭如果允許,也應該去陪讀,畢竟大學畢業了孩子很快就會結婚了,以後再想陪就沒有什麼機會了。更多的人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為孩子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還是早點讓孩子獨立吧。

有句話是:最好的教育是家長的陪伴,這句話是相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説的,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還未養成,也是各種習慣的養成時期,一旦錯過這個機會,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影響。作為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多陪伴孩子,做好家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為什麼越到關鍵階段越少陪孩子?

為什麼小學要多陪,原因是小學的孩子年齡尚小,獨立自主的能力還沒有,處於初步養成階段,這是家長培養孩子技能的關鍵時期,是不能錯過的。在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的起點,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除了書本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技能的學習和習慣的養成時期,家長的陪伴非常重要。

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期,是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好的習慣是可以受用一生。在這個時期家長要注重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書寫習慣,預習複習習慣,寫作業的習慣,時間觀念等,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時間,更需要家長的耐心陪伴和引導,黃金時期不能錯過。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為什麼越到關鍵階段越少陪孩子?

等孩子進入初中後,有些人可能發現了,孩子開始有意無意的疏遠自己,並不是像從前一樣依賴自己,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有時候更願意和同齡人交流、在一起,初步進入青春期,開始叛逆,對父母不再是言聽計從,有自己的想法和小注意,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初中階段的孩子,不管是從心理成熟方面還是獨立自主方面來看,都比小學時期要好很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心理也更加成熟了一些,開始對外部世界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不再是隻相信父母,開始了自己獨立成長的探索階段,需要自己獨立成長的空間,會有意無意的避開自己的父母。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為什麼越到關鍵階段越少陪孩子?

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相處過多,很容易引發矛盾,這是孩子自我認知和對外界認知的一個成長過程,可能會和父母產生思想衝突,對父母的需求也沒有那麼強烈了,很多事情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和處理了,因此,父母還是少陪伴會好一點,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成為了高中生之後,年齡進一步增加,十六七歲已經接近於成人了,思想更一步成熟,對外界有着獨立的自我認知,也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再加上學習程度的加深,家長已經不能輔導他們學習了,很多事情也不需要家長代為處理了,對家長需求性更小,沒有家長的陪讀,他們反而會更加開心。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為什麼越到關鍵階段越少陪孩子?

反而是有父母在身邊陪着,父母過多的語言使得他們會覺得,父母太過於嘮叨或囉嗦,相處的時間越多矛盾會越突出或越多,父母出現的時候越少,對他們來説反而越好。再者,已經是高中生了,父母更應該讓孩子獨自飛翔了,也是到了鍛鍊他們獨立自主能力的時候了,畢竟很快就要獨自去往別的地方讀大學,早點獨立也是件好事。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為什麼越到關鍵階段越少陪孩子?

總之,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對父母的需求也越來越小,孩子獨立自主能力越強,真正需求家長陪伴的那就是那幾年,作為父母一代不要錯過陪伴孩子的最佳時期,否則會追悔莫及,當你想陪孩子的時候,孩子可能已經不再需要你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7 字。

轉載請註明: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為什麼越到關鍵階段越少陪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