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艱辛——努力中興漢光武(47)
主筆:江湖閒樂生
建武元年(公元24年)正月,劉秀趁着更始政亂、赤眉西進之機,派遣其大將鄧禹率精兵兩萬翻越太行山,進入河東,欲開闢關中戰場。
六月,鄧禹全定河東,南渡黃河,進入關中地區。
九月,赤眉軍擊敗劉玄攻入長安。
與此同時,鄧禹在長安北部一帶安撫民心,宣慰百姓,關中各地軍民紛紛來投,至建武元年十一月,兩萬大軍已滾雪球到號稱百萬之眾。眾將紛紛勸鄧禹南下攻打長安,鄧禹求穩不從。
至建武二年九月,赤眉軍在長安縱慾狂歡四個月後搶光吃光了城內外所有的糧食,被迫轉戰西北,鄧禹趁機佔便宜撿漏,輕而易舉進駐長安,佔領了這座殘破的空城。
赤眉西走後,遭到涼州軍閥隗囂的阻擊,損失慘重,結果在建武二年九月又一路撤回了長安。
九月,是秋收的季節,長安附近殘存的關中百姓好不容易剛收了些糧食,赤眉這個胡漢三又回來了,苦矣!
赤眉東來,漢軍本應予以迎頭痛擊,可惜這幾個月來,由於鄧禹一再貽誤戰機,畏敵避戰,坐視赤眉荼毒百姓,導致民眾對其失望透頂,各郡豪強大姓於是紛紛擁兵自重,不聽號令,漢軍得不到糧食補充,以至士氣低迷,諸將內釁,士卒乏食,又多離散,當年號稱百萬的大軍,如今又只剩了數萬飢卒而已,哪裏還能擋得住赤眉?結果雙方在鬱夷(今陝西寶雞市虢鎮西)一場激戰,鄧禹大敗虧輸,只得放棄長安,北上雲陽(今陝西醇化西北),以避敵鋒芒。
看不清形勢,找不準戰機,鄧禹,文治之才,庸碌之將也!
更糟糕的是,經過這近一年時間的耽擱,關中周邊的割據勢力也已將注意力放到了長安這座落魄的名城上,局勢變得愈發混亂了。
起於漢中的延岑勢力,由散關進入關中,於藍田大敗鄧禹,進駐杜陵,窺視長安。
原更始政權的漢中王劉嘉,亦率軍來到陳倉屯駐,想要在關中分一杯羹。
赤眉回到長安,正好無處劫掠,看到這兩股勢力,頓時如打了雞血般,各派出十餘萬兵馬前去打搶,卻被打了個落花流水。
赤眉軍精兵盡出,長安城中便只剩了些老弱殘兵,鄧禹聞訊大喜,撿便宜的時機到了,於是再次攻入長安,與赤眉大戰於城中,適逢赤眉大將謝碌回救,鄧禹軍再次大敗,偷雞不成蝕把米。
鄧禹感覺很慚愧,延岑和劉嘉都贏了,只有他一人輸,這可太丟人。
至此,赤眉、鄧禹、劉嘉、延岑四方勢力角逐於關中,交相攻合,形勢亂到無可復加。劉秀在洛陽聞訊,心中焦慮萬分,便寫了封信給鄧禹説:“孝孫(劉嘉字)素謹善,少且親愛,當是長安輕薄兒(指劉嘉的丞相李寶)誤之耳。”要他展開外交手段,説服劉嘉歸順。
原來,劉嘉本是劉秀的族兄,從小被劉秀的父親劉欽收養,與劉秀親如手足,舂陵劉氏起義後,劉嘉屢立戰功,遂被更始帝派去漢中為王,聚眾有數十萬之多,其實力雖不能奪取天下,但割據稱霸一方倒是不難,但劉嘉聽聞劉秀之信,非常感動,便與丞相李寶率部至雲陽與鄧禹聯合,這樣,漢軍勢力復振,關中前景復現光明。
然而這時,鄧禹又幹了一件很沒頭腦的事情,把好不容易得來的有利形勢又給搞砸了。原來,劉嘉的丞相李寶自恃有功,對鄧禹態度非常倨傲,鄧禹一時火起,竟把李寶推出帳外給斬了。
這事兒鄧禹乾的就不地道了。李寶打仗有一套,官位也不低,初來乍到恃才傲物也很正常,這時候鄧禹應該學習劉秀,推心置腹好言撫慰才對。現在一言不合把人給殺了,李寶部下們會怎麼想?
果然,李寶之弟聞信大感悲憤,遂糾集李寶舊部反攻漢兵,鄧禹措不及防,又遭大敗,部下驍將耿欣戰死。耿欣乃前將軍耿純之堂兄。可憐耿家一門忠烈,如今又損失了一位好兒郎。
此戰過後,鄧禹在關中的威望更是一落千丈,關中局勢,一塌糊塗。
圖:蘇州鄧禹司徒廟
建武二年冬十二月,關中在遭遇連番人禍之後,終於爆發了最大規模的饑荒,其嚴重程度以至人相殘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有的地方甚至百里都不見一個人影,百姓們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人也都躲在豪強大姓所築的堡壘中,聚營自保,堅守不出。而鄧禹軍隊也終於徹底斷了糧,只能淪落到挖野菜充飢。當然赤眉軍也陷入掠無所得的窘境,終於決定撤出長安,向東方挺進。
大錯特錯的決策。赤眉即便要離開關中,上策也應往西南方向逃入漢中,繼而進入富庶的巴蜀地區,攻打或者投奔公孫述。中策亦可以南下進入割據勢力眾多的南陽。而東進直接去面對最善打流民軍的銅馬帝劉秀,實乃下下之策。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既然如此,劉秀便臨陣換帥,掏出他雪藏很久的最後一張王牌,去代替鄧禹,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這張王牌,正是行事穩重而又多奇謀,
文武齊備
且甚得軍心的無雙國士,大樹將軍馮異。
當年,馮異以一郡之偏師,軍事權謀雙管齊下,打得洛陽三十萬更始大軍不敢冒頭。此為劉秀無限看好人選。
不久,赤眉先頭部隊兵抵華陰城下,與馮異展開激戰,兩軍相持六十餘日,交戰數十次,赤眉竟不得寸進,遂軍心頹喪,士兵多有逃散,所部劉始、王宣等五千餘人更是整軍投降了馮異。
趁着這個時間,劉秀在後方抓緊佈置“口袋”,令破奸將軍侯進等屯兵新安(今河南澠池東),建威大將軍耿弇等屯兵宜陽(今河南宜陽西),並囑咐諸將説:“賊若東走,可引宜陽兵會新安;賊若南走,可引新安兵會宜陽。”
新安在函谷關以東,是赤眉東進的必經之路。宜陽在陸渾關以北,是赤眉南下的必經之路。劉秀兩步後着,密如天羅地網,下的好。
轉眼到了建武三年正月,殲敵時機已經成熟,劉秀便遣使者封馮異為徵西大將軍,讓他配合侯進、耿弇等人,打一場漂亮的誘敵深入伏擊戰。
然而就在這戰局關鍵時刻,憑空又殺出一人來,破壞了馮異與劉秀的全盤計劃,還差點將整個關中戰場全部葬送!
這個人,不是旁人,正是那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鄧禹。
原來,劉秀在派出馮異後,便下了一道詔書令鄧禹即刻率軍返回洛陽,可鄧禹並不甘心就此放棄,他13歲便通達《詩經》,名震太學,24歲便官拜大司徒,成為漢朝歷史上最年輕的宰相,所以他生性驕傲,眼高於頂,當初劉秀遣他入關中,撥給精兵兩萬,手下大將,也任由他挑選,可鄧禹心高氣傲,日後的雲台二十八將,他一個沒帶,只選了一批寂寂無名之輩西征,以為非如此不能突顯其能耐,結果卻落得如此慘敗。因此,鄧禹想在臨走之前,打幾個勝仗來挽回顏面,但就他那幫飢疲之卒,哪裏還有什麼戰鬥力,幾次尾隨赤眉交手,都損兵折將,劉秀於是又下了一道詔書,嚴令鄧禹“慎毋與窮寇爭鋒!赤眉無谷,自當來東;吾以飽待飢,以逸待勞,折棰笞之,非諸將憂也。無得復妄進兵!”可鄧禹仍是不聽,反而跑去找馮異,邀他前來助戰。
馮異聽説,頭都大了,趕緊表示反對:“異與賊相拒數十日,雖屢屢俘獲其雄將,然赤眉餘眾尚多,我等可以恩信誘降之,徐徐用兵。陛下今使諸將屯兵澠池,扼其東面要道,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全之計也!”
誘敵深入,東西夾擊,多好的計劃!可輸紅眼的鄧禹哪裏聽得進去,他乾脆不管馮異,徑自派車騎將軍鄧弘攻打赤眉,兩軍大戰一日,未分勝負,正在這個時候,赤眉卻忽然敗退,還把糧車丟了一地,漢軍飢卒遠遠看去車上那麼多豆子,口水也就流了一地,於是衝上去一通哄搶。
當時關中大飢,黃金一斤只能換五升豆子,所以這哪裏是糧車,簡直就是黃金車啊,還不快上!
兵法曰:“餌兵勿食”。碰到天下掉下的餡餅,千萬小心。
果然,這下赤眉沒中馮異誘敵之計,鄧弘反中了赤眉的誘敵之計。原來,這些車上的糧食都是糊弄人的,上面只有薄薄的一層是豆子,下面全是土!鄧弘也不想想,赤眉自己都沒吃的,還能留豆子給你吃?吃土吧你!
但等漢軍發現,一切已經晚了,只見赤眉有如潮水一般,回捲過來,剎那間淹沒了還在哄搶糧食的漢兵,漢兵死傷無數。
這真是人為財死也為食亡,打敗仗也不能完全怪鄧弘。無奈馮異只得引兵救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將赤眉稍稍擊退。
轉危為安後,馮異苦勸鄧禹:“今士卒飢倦,實不可再戰,且休矣!”
鄧禹哪裏肯聽,他現在不是輸紅眼,而是輸的要翻白眼了,為了翻本,他已失去理智,竟獨自領兵急追赤眉而去。馮異恐其有失,只得領軍相隨。果然赤眉這次又是詐敗,他們早設下埋伏,半路正打了鄧禹一個措手不及,漢軍再次大敗,死傷三千餘人,鄧、馮二人分路突出重圍,待甩掉追兵,鄧禹悲哀的發現,自己身邊只剩下二十四騎,比項羽窮途末路時還少四騎,看來是決計無法翻本了。
這一下,鄧禹是徹底沒脾氣了,只得乖乖認栽,逃回宜陽向劉秀認罪。曾經他有百萬之眾,如今卻變成了光桿司令,這落差實在太大,從此,鄧禹萬念俱灰,再也不提帶兵之事,他老老實實交出大司徒印綬,引咎辭職。劉秀則讓鄧禹閉門思過幾個月,然後拜為右將軍,以隨軍幕僚,戴罪立功。
一開始怕輸不敢打,結果錯失良機還是輸,輸了以後又輸不起,結果輸得更厲害,這種心態怎麼可能成為名將呢?事實證明,做一個軍事家比做一個政治家謀略家,所需要的能力素質要強得多全面的多。鄧禹少年成名、書生意氣,根本適應不了變化多端的戰場,還是行政事務與組織事務更適合他。
圖:今河南新野鄧禹廣場
至此,鄧禹在東漢開國期間的表現,基本算是慘淡落幕了。不過,劉秀父子還是以鄧禹首倡大義,為佐漢元功,對其甚是尊寵,天下大定後,鄧禹看淡權位,其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整飭家規,教養子孫,鄧禹有子十三人,而儒門經典也剛好有十三部,鄧禹便各教十三子一門經學——這最終成為東漢以至魏晉世家大族以經學傳家之典範。故鄧氏後來得以與皇族世代聯姻,成為東漢六大家族之首(鄧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統家族、竇融家族、馬援家族和陰氏家族),百年來凡侯者29人,大將軍以下13人. 中二幹石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餘侍中、將、郎、謁者更是不可勝數。就算到了三國時,還有鄧芝在蜀漢擔任重臣,東漢頂級的豪門望族,當以鄧氏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