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這個學生厲害了!

這幾天,教育圈、科技圈都被一個大學生刷屏了,他作為一名普通大學生,採訪了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這一下子,就讓他火出了圈,現在B站688萬粉絲,微博287萬粉絲,合計975萬,很快就能突破1000萬。

相關話題的閲讀量,超過了2.5億。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他的這個採訪,也被B站、每日經濟新聞、英語環球廣播(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英語環球官方微博)等多家官媒轉發,好一個英雄出少年!

這個採訪,説實話其實是蘋果的一次營銷,我本人對此沒啥興趣,如果不是果粉,你應該也不至於有多激動。

不過,如果你和我一樣,對如何教育孩子感興趣,就可以來看看何同學的成長曆程。

特別的何同學,特別的何同學爸媽

我之前是完全沒有聽説過何同學的,出於對他教育背景的探究,我也去看了他的幾個視頻,確實做得很用心。

我一個對數碼無感的人,看得也津津有味。

讓他最早出名的,是一個《5G有多快?》的視頻,何同學是個數碼愛好者嘛,就搶先做了5G速度的測評。這個視頻被人民日報等官媒轉發,隨後何同學粉絲破百萬。

他的視頻下,少不了各種官媒參與評論,那時他才大二。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何同學對數碼的愛好,來自於他老爸。

他老爸就是個數碼愛好者,從何同學出生開始就給他拍視頻,記錄兒子生活的點點滴滴,看這攢下的一盒盒錄像帶: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這還只是個開始。

如果類似的東西看多了,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一定會受到父母、家庭的強力薰陶和影響。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如果你家裏沒人喜歡,你就基本沒機會接觸。沒機會接觸一個東西,你怎麼可能對它感興趣!

更重要的是,父母對他興趣、愛好的支持。

為了做視頻,他把家裏自己的房間,改裝成了這個“鬼樣子”,黑乎乎的一片: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放在一般人家裏,哪個家長能忍?

在我自己家裏,我還做不了個主了?趕緊把你那些垃圾都給我扔出去,想瞎胡搞,自己買房了隨便你咋折騰!——這可能才是正常家長的反應。

而何同學的媽,只是偶爾嫌房子太亂了收拾一下,導致他有時找不到東西。

只有這時候才像一個普通媽媽,就像網友評論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何同學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一定少不了家庭的影響,背後的父母教育,潛移默化,以及對他興趣的支持和鼓勵。

所以,何同學用整整一版,感謝了他的父母。

廣泛嘗試的重要性

先説一下前一陣經歷的事。

寒假帶孩子去滑雪,一進場就有教練接待你,“請不請教練啊?”價格是220/小時。

擱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生活條件都一般,現在偶爾出來帶孩子玩個滑雪,會請220一小時的教練?怎麼可能!

要放在以前,我也不會請,但隨着對孩子教育的不斷研究,我的想法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當老婆大人問,給娃請教練嗎?我毫不猶豫,請!

這倒不是説自己節衣縮食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或無窮的慾望,而是儘自己最大的可能,給孩子拓展邊界,讓孩子嘗試更多的事物。

我覺得這是最值得給孩子花錢的地方。

碰巧,那次滑雪時,我旁邊有個人就在抱怨,滑雪太沒意思了,用盡渾身力氣都滑不動,有坡的時候還會往後倒滑,沒事還摔幾跤。

所以她決定,下次再也不來了。

有些事,如果你根本沒有入門,體會不到樂趣,你可能永遠都是一個門外漢,永遠都不會喜歡它,永遠都覺得它沒意思。

然後,你會始終站在門外,指着它説:這也太無聊了!

(好像是)周杰倫曾説過,你的孩子都沒有接觸過鋼琴,你怎麼知道他對鋼琴沒有興趣呢?

你都沒讓孩子接觸過鋼琴,你怎麼知道他對鋼琴沒有興趣,你怎麼知道他不是郎朗周杰倫。

以此類推,你都沒讓孩子接觸過滑雪,你怎麼知道她不是谷愛凌,你都沒讓孩子接觸過枱球,你怎麼知道她不是潘曉婷。

為什麼讓孩子廣泛嘗試這麼重要?

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安傑拉·達克沃思説,一個人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天賦,也不是大家普遍認為的智商、情商,而是一種叫做“堅毅”(GRIT)的品質。

想要讓孩子鍛煉出堅毅的品質,一個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廣泛接觸。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因為她研究發現,一個廣泛接觸過多項體育運動的運動員,會比一上來直接選定一種運動的運動員發展得更好。

她自己的大女兒,就是嘗試過了多種樂器,才最後選定了一種。

原因在於,只有接觸得更多、嘗試過更多,你才會最大可能發現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只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才有更持久的熱情、激情。

這一結論,也得到了《範圍:為什麼通才能在專業化的世界中取勝》作者的認同,二者可謂是惺惺相惜。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作者舉的例子,是費德勒。

費德勒的媽媽是網球教練,但她並沒有一開始就只教孩子網球,而是讓他廣泛涉獵於籃球、網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等。直到十幾歲,才開始專注於網球。

這和很多興趣班告訴你的:6歲是學XX的黃金期,錯過了就晚了,是不是大相徑庭?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所以為什麼不要去搶跑,因為你會早早地在很小的範圍內把孩子限制了,根本沒有更廣泛地去嘗試,看似贏在起跑線,實際卻耽誤了孩子的無限可能。

隨着孩子年紀漸長,這個你替他選擇的,他很可能會越來越不喜歡,最終消磨光了所有興趣和耐心,然後放棄了。

雖然早早贏在了起跑線,但中途卻退場了,最終連個名次都拿不到。

如何逃脱內卷

除了讓孩子更加廣泛地嘗試,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找到自己興趣時,父母能夠理解和支持。

父母想做到這一點,也需要拓展自己的邊界,你的邊界越寬,就越能理解更多的東西。

按照一般父母的觀點,做視頻是個什麼鬼?難道不能好好學習嗎?

但是何同學的父母,沒有對他進行過多的干涉。

何同學自己,也曾有過懷疑: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每一個選擇都來得不容易,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有疑慮是正常的。

但其實,走多數人都走的路,看似保險,其實不保險,因為走得人太多,很容易陷入“內卷”的消耗,付出很多,卻所得甚少。

逃脱內卷最好的方式,就是開闢新賽道,獨闢蹊徑。

正如那句名言所説,現在是最好的時代,現在是最壞的時代。

我們都被內卷時代消耗,但同時,時代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就看你有沒有眼光,有沒有能力,以及怎麼選擇了。

作為父母,我覺得還是要開放一些。

現在社會變化太快,我們不理解的事物在層出不窮,所以不要嘗試用自己的老觀點,去解釋新世界。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應該把選擇權讓給他們。

相比起那些主流賽道的同學們,誰能採訪庫克,誰能得到這麼多大學官方的點贊?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結語

如果總結一下的話,應該有兩點:

第一,鼓勵、並提供給孩子廣泛嘗試的機會,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

第二,理解並支持ta的選擇。

剩下的,就是靜待花開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30 字。

轉載請註明: 1000萬粉絲,2.5億人圍觀,這個學生到底牛在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