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為什麼是歷代帝陵石像生中不變的角色
大家好,我們的雲龍侃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石像生是帝王陵墓前安設的石人、石獸統稱石像生,又稱“翁仲”。是皇權儀衞的縮影。這種做法開始於秦漢時期,此後歷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數量和取象不盡相同。
東漢之後,在帝陵神道上置石像生擔任皇陵儀衞,以莊嚴氣氛、驅邪鎮墓,成為定例。石像生的種類和數量在某個朝代也許比較穩定,但在不同的朝代,石像生的種類和數量、排列和組合均有變化。縱觀歷史帝陵石像中,馬,永遠是石像生儀衞序列裏不變的角色,或者説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唐乾陵翼馬
自秦朝修築萬里長城始,除了版圖不能覆蓋長城一線沒有資格修長城外,歷代中原王朝都很重視這道人為的立體防線。而長城防禦的作用是有限的,沒有強大的騎兵兵團,僅靠長城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這一點,歷代統治者都十分清楚。因而,擁有馬匹,建立強大的騎兵軍團,成為歷代中原王朝統治者的夢想。
唐建陵天馬
在長達四千多年的冷兵器時代,擁有馬就擁有了騎兵,騎兵規模是衡量一國軍力的重要參照。可以説,擁有了馬就能擁有天下。馬在歷史上曾經發揮的作用,大到可以影響一個王朝版圖的增減,甚至影響王朝的興亡存廢。
唐莊陵石馬
歷代統治者認為“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自漢高祖時,丞相蕭何作《九章律》,創加《廄律》,便制定了有關養馬的法律。後代王朝皆有類似法律;在行政管理層面,歷來皆設立專門機構專門人員負責國家馬政。
漢唐時期,馬政繁榮。西漢馬政最盛時有馬四十萬匹,這為漢武帝北擊匈奴,創造“漠南無王廷”的輝煌提供了軍事支撐。唐代馬政高度繁榮,史書記載,“秦漢以來,唐馬最盛”,馬最多時有七十萬匹,無論是馬匹的數量和質量,都是空前絕後的。
明十三陵中的卧馬和立馬
歷代帝王們生前萬馬奔騰、軍力強大,去世後便想把這一景象繼續展現在自己的陵前。歷代帝王陵前的石馬,彷彿隨時可以出征,可能這便是馬在歷代帝陵中永不缺失的原因吧。
THE
END
本文來源國馬傳媒,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責編:胡筱桅
編輯:小 馬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