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南郵學術醜聞曝光:導師每四天發表一篇論文,學生冒充北大身份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經典

冒充北大學生,被清華取消保研,如今又被加州理工學院錄取

2017年,南京郵電大學學生黃某冒充北大學生的身份申請清華保研資格,在清華各系找了課題老師,屢次碰壁後最終被清華預錄取。經清北學生和網友爆料,該學生冒充北大學生,履歷造假,經核實後,清華大學取消了其保研資格。在清華研招辦取消黃某的保研資格後,網上越來越多人爆料黃某的欺騙行為。之後,黃某進入華為工作後邊暑研,在今年被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錄取又一次引發網友熱議。

其中不少網友就黃某的學術論文再一次進行質疑與熱議,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在黃某的論文中,其指導老師—南京郵電大學桂冠教授憑一人之力,就為黃同學的這一篇文章貢獻了178的引用量,用大量自引前期迅速“上位”的操作給整個學術領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黃某導師每四天發表一篇論文,質量注水引發熱議

由黃某的事件引發的熱議還有其導師桂冠在三年內發表300多篇論文,平均每四天發表一篇。IEEE Xplore收錄他的論文一共有157篇,其中有73篇IEEE Conferences。 而且這些文章中鮮有通訊領域口碑較好的幾個期刊。有50篇是IEEE Open Access,而這個期刊一篇的版面費是$1,750,約合12,491.7人民幣,50篇大概是50多萬人民幣,關於IEEE Access,也因為投稿體量過大、文章平均水平很難保證,渾水摸魚的情況大有人在等負面評價而被人詬病。科研經費流失,用在提升知名度的論文排名上,科研學術的質量引人深思。

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制度只能服務制定規則者,限制一部分的不端行為。獎勵論文發表出發點無可厚非,但很多高校敢於明目張膽獎勵增加引用,有效引用一篇獎勵兩百到一千,以提升ESI排名,是缺乏制度約束力的表現;而在高校重視論文競賽的競爭環境,發表的這麼多論文中多少是對實踐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有多少又是技術上或者理論上的突破?學生高校自引、導師論文注水兩個現象背後,是破除“唯論文主義”的模式貫徹落實與執行的亟不可待。

改進科研成果評價體系,破除“唯論文”

改進科研成果評價體系,破除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同時,建立與破除“唯論文”導向相適應的資金管理措施,從嚴控制論文資助範圍、從緊管理論文發表支出,培育打造中國的高質量學術期刊。

科研學術圈的論文事件其實屢見不鮮,而這次兩會有改進科技成果評價體制的提案出台,無疑是為學術科研圈開了一劑良方;而各大高校也應該貫徹執行國家政策,不再“形式主義”;個人更應該堅守學術道德,增強正確的科研意識,不再唯論文,而是真正為科研貢獻自己的力量。各方的環環相扣定會迎來科研圈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