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獻忠屠川的説法是真是假,在這些史料中可以找到答案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經典

p悲歌南明: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掙扎與抵抗(二)(上一章講到崇禎自縊殉國,繼續往下講。)老龍殯天,小龍戲珠第二條龍,這原本是條蛇,是李自成,大順政權的開國和亡國皇帝。李自成,陝西榆林米脂人,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李自成不是純粹的漢人,李家世代居住的地方叫李繼遷寨,正是以西夏先祖李繼遷的名字命名,米脂李家是被漢族同化的党項人。李自成,簡直就是上天派來給崇禎搗亂的。如果按照《封神演義》的説法,他可能就是類似女媧派下的狐狸精,專門對付崇禎,不然無法解釋李自成跟崇禎相愛相殺,高度重合的一生。崇禎登基第二年,李自成在陝西舉旗造反,兩人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你來我往,打了16年。期間,原本實力明顯佔優的崇禎有幾次機會把李自成打到形神俱滅,但李自成楞是緩過來了,不但緩了過來,還完成了發育,實現了反殺。李自成推倒了崇禎,推翻了大明,然後...當了42天皇帝...1645年,李自成意外死亡...據説是在九宮山死於一個當地農民手裏。與朱由檢僅僅相差一年。李自成,就是生來為了推翻崇禎的,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兩人就是一生之敵。

第三條龍,是條吃人的龍,他是張獻忠,大西政權的首任和末任君主。張獻忠,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人。張獻忠跟李自成一樣,原來也是給崇禎打工的,他當過捕快,從過軍,都很失敗,只得流落民間。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發動暴動,自號“八大王”。跟李自成一樣,張獻忠也幾度瀕臨絕境,通過假投降,才得以保全。崇禎十二年(1639年),張獻忠再起。崇禎十四年,張獻忠攻克重鎮襄陽。崇禎十五年,攻陷瀘州、崇禎十六年,攻佔武昌,在武昌,他自稱“大西王”,建立起了大西政權。有意思的是,大西政權的年號叫“大順”,據説這是張獻忠誠心為了壓李自成一頭而決定的。嚴格來説,李自成不應該被稱為大順皇帝,大順是他的國號,他的年號,叫做永昌,大順永昌皇帝才是正確的叫法。張獻忠和李自成,經常被拿來相提並論,兩人是老鄉,都是農民軍領袖,軌跡也多有重合,我認為,如果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在短時間內還算名正言順,他至少是條龍的話,那張獻忠只能稱之為毒蛇,而且是吃人的那種。張獻忠屠川的説法由來已久。有人認為,張獻忠的人設之所以成為“殺人狂”,“殺人魔王”,是因為清朝對他的抹黑。這種説法,我認可一點點。事實上的張獻忠,其實就是個殺人狂。為了保證閲讀的通俗性,我儘量不在文章裏引用史料部分,但講到這裏,容我引用一些史料來佐證。“獻忠之在蜀也,殺掠尤慘,城邑村野,至數百里無人跡。民逃入深山,不得食而死者委填岸谷;或採草木葉食之,得生者久乃化為野人,裸處林棲,體生白毛,遇人則搏殺之而吮其血。”——王夫之《永曆實錄》\"賊性喜殺,亂蜀時,立賞格:凡部卒日得男壯手足二百雙者授把總,女倍之;童稚不計。\"——温睿臨《南疆逸史》獻賊欲屠成都民,孫可望諫曰:“其名等隨王多年,身經數百戰,所得之地卽行殺戮,不留尺寸以作根本。士民既殺,地方取之何用?苟不修王業,將士隨王亦無益矣。必欲屠民,其名願刎頸以代民死。”由是馬元利、李定國、孫可望、艾能奇、白文選、張化能、劉文秀、張能第等,皆俯伏流涕諫,乃止。”——吳偉業《綏寇紀略》縣榜取士,士爭乞生,復以兵圍之,數千人鹹振筆攜策而死”——查繼佐《罪惟錄》“會獻賊欲盡殺川兵...會獻賊前鋒猝至,初九日城陷焚殺無遺”——韓國相《流離傳》“盡勒紳士入城、軍民入村,凡居山紮寨者攻之,擒之,斬首剁手無算。”“撫南營內逃去都司張斗南。獻賊大怒。除將軍都督外,凡南路全營大小官悉誅之。餚死者二人。責撫南百棍,都督各百五十棍,四路追拿,遇兵民即殺。”以下是付費內容“獻忠調遠近鄉紳赴成都,盡殺之。調各學生員聽考,到即禁之大慈寺,齊集之日,自寺門兩旁各站甲士三層至南城。獻忠坐街頭驗發,如發某一庠過前,一人執高竿懸白紙旗一副,上書:某府州縣生員。教官在前,士子各領僕從行李在後,魚貫而行至城門口,打落行李,剝去衣服,出一人甲士即拿一人。牽至南門橋上,斫入水中,師生主僕悉付清流,河水盡赤,屍積流阻”“獻賊移師出城,駐營於郊。令各營縱火燒燬房屋。一時各郡縣城野廬舍俱燼,未盡殘木必攢焚成灰而後止。平成都城,推墮其牆垛。”“秋八月,獻賊棄成都北去,行次順慶界。大閲,盡殺川兵,不留一卒。川兵盡。”《蜀亂》這些史料中,既有明末士人編纂的史書,也有清朝官紳撰寫的史書,還有明末遺民編纂的通史,內容眾口一詞,全部指向張獻忠。三人就能成虎,而三十人、三百人、三千人眾口一詞,那就必定有虎。張獻忠為什麼會迅速敗亡呢?也是因為殺人,這個到後面再説。

第四條龍,是條外來的龍,他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也就是順治皇帝。1644年的順治,還只有6歲,做主的是他的叔叔,年富力強的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當時的後金,已改國號為清,定族名為“滿洲”。關於滿洲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説。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有兩個小小的村落。一個叫布爾胡裏村,一個叫梨皮峪。布爾胡裏村,在庫裏山的南面,梨皮峪在庫裏山的北面。兩個村因互相搶掠,世代為仇。布爾胡裏村的村長叫幹木兒,他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叫恩庫倫,二女兒叫正庫倫,三女兒叫佛庫倫。老大已經出嫁,老二也以訂婚,唯獨佛庫倫還沒有意中人。佛庫倫不僅長的俊俏,而且聰明伶俐,性情温順,又善於騎射。所以深受父母的寵愛。梨皮峪村的村長叫猛哥,身邊只有一根獨苗,叫烏拉特。烏拉特年輕英俊又善於騎射。是一位能騎善射的獵手。一次烏拉特率民兵搶劫布爾胡裏村新買來的馬匹時,悄悄地放走了壓謎馬匹的佛庫倫,從此二人心心相印,經常偷偷的在山谷中幽會。不久佛庫倫懷孕了,大姐恩庫倫、二姐正庫倫發現了佛庫倫的私密,並答應替妹妹保密。於是姐妹三個編了一個故事,哄騙父親。他們對父親説,姐妹三人在山泉邊沐浴時,碰到了三隻靈鵲,口含紅果放在了佛庫倫衣服上就飛走了,佛庫倫在穿衣服時看到了紅果就吃掉了,結果就懷孕了。父親輕信了他們的話,認為佛庫倫懷的是神種,於是倍加保護,十個月後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叫雍順,姓愛新覺羅,這就是滿族的先人。

雍順長到17歲時,已成為一名英俊的青年,吟詩繪畫,騎馬射箭樣樣精通。編了一條柳條船,告別了父老鄉親,沿河探險,也不知漂流了多久,最後在一條港灣邊他停下了船,精疲力盡地昏迷過去。過了不久,一位洗衣的少女發現了雍順把他救上了岸,後來二人結為夫妻。並定居在這裏。這個地方叫三姓,村民見雍順能文能武,就推舉他為貝勒(滿語,王的意思)。有建城叫鄂多里,從此一代一代傳下去。到了明代,在鄂多里設建洲衞,封貝勒為都督。第一個都督叫孟特穆,死後又傳至福滿,福滿去世後傳給覺昌安,覺昌安又傳給了塔克世,塔克世又傳給了清代開國元勳努爾哈赤。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國為後金,號天命。1627年皇太極繼位建都瀋陽,改國號為清。這就是滿族起源在史書上所記述的:“布庫裏雍順,母佛庫倫,相傳感朱果孕......”(《清史稿.太祖本紀》)的故事。當然這只是傳説,滿洲事實上的起源,下一章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