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明朝謎案就不得不提建文帝朱允炆失蹤一事,當時朱棣帶兵攻進南京城,殺進皇宮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奇怪的是皇宮內外都被朱棣的軍隊層層把手,可怎麼也找不到建文帝,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這成了朱棣的心病,建文帝一日找不到,他這個皇位坐的一日不得安寧,有消息説朱允炆流落到了東南亞一帶,朱棣就派太監鄭和以擴大對外貿易的名義暗中查找朱允炆的下落。於是,歷史上著名的“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就開始了。
鄭和去的時候帶着滿船的綾羅綢緞和珍寶瓷器,沿途經過的西洋國家看着都眼饞不已,甚至有的人不惜鋌而走險想把這些寶貝據為己有。膽子大的明目張膽的上船明搶,鄭和本不想惹事,但是被逼到這個地步再不出手就太軟弱了,他接到的命令雖然不是帶兵打仗,但只要是自己送上門來找打的,鄭和也不會客氣,他三擒藩王的故事就由此而來。
第一個擒獲藩王是渤林邦國的國王陳祖義。公元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這個人就來搗亂,他本是中國人,明朝初年遷居到東南亞,召集了上萬的海盜以馬六甲為根據地過着打家劫舍的強盜生活,渤林邦國的國王死後他仗着人多勢眾自立為王,但根本沒有作為一國之王素質和能力,繼續着他的強盜生涯。表面上他臣服於大明朝,但實際上對明朝根本不屑一顧,遇到明朝的商船照搶不誤,從朱元璋開始到朱棣,都有緝拿過他,他很狡猾,仗着海上交通便利明軍不熟悉水路,多次從明軍手裏逃脱。做了國王以後,也絲毫沒有收斂,假意邀請鄭和帶船隊去港口停泊,表明了要歸順明朝以大明為尊的決心,背後卻埋伏兵馬,打算殲滅鄭和奪走財寶。但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了,做強盜他在行,可是遇上鄭和這樣的正規軍他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鄭和將計就計,設計打敗了陳祖義的兵馬,這人打仗不行逃跑卻是強項,再一次逃脱了。鄭和不想養虎為患,下定決心一定要抓住陳祖義,幾個月後陳祖義終於落網了,鄭和把他扣押在船上,帶回明朝給處死了。陳祖義的死震懾了南洋一帶的其他海盜,他們不敢造次生怕明朝派兵圍剿,此後南洋的海盜老實多了。第二個擒獲的是錫蘭國王,錫蘭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公元1408年鄭和二下西洋回國途中經過錫蘭,這時候距離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過了三年時間,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怕是忘了陳祖義的下場,打起了船隊的主意。他打算採用調虎離山之計,邀請鄭和上岸休息,再派5萬士兵攻擊明朝的2萬士兵,這一招比強盜國王陳祖義高明多了。鄭和接受了邀請,帶了2000人上岸,錫蘭軍隊迫不及待的就對這2000士兵發起了進攻。
鄭和臨危不亂,既沒有返回船隊和大部隊匯合也沒有指揮士兵迎敵,而是冷靜的分析了局勢。他發現錫蘭國派出的軍隊數量很多,如果正面硬碰恐怕大明會傷亡慘重,但是這也表明了錫蘭國內部守衞一定不多,正好可以來個圍魏救趙。於是他從容的指揮2000士兵殺向錫蘭王宮,果然局勢如鄭和所料一般錫蘭國內並無重兵防守,大明士兵又驍勇善戰,一番激戰下來鄭和不僅生擒了錫蘭國的王后、王子和公主,連國王本人也被俘虜。得知消息的錫蘭大軍撤兵救援王宮,被王宮裏的大明士兵和船上的大部隊兩面攻擊,錫蘭國傷亡慘重最後全軍覆沒。鄭和帶着錫蘭王室的俘虜回到南京,朱棣並沒有深究他們的罪行,還賞賜了他們很多財物,放他們回國。朱棣的這個做法算是打了錫蘭一個巴掌又給了個甜棗,亞烈苦奈兒感激的無以復加,願意忠心歸順明朝,此後兩國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關係,錫蘭成為大明友好的邦交國。
鄭和第三個擒獲的是蘇門答臘國王的弟弟蘇幹剌。公元1412年,鄭和開始了航海史上規模最大的第三次出使西洋,他路過蘇門答臘國時正值其內部的王位爭奪戰,先王陣亡於一場和鄰國的征戰,王后為了給國王報仇,宣佈如果誰能帶兵打敗鄰國給國王報仇就下嫁與誰,並讓他成為國王。一個漁翁站了出來告訴王后他可以做到,漁翁不負眾望打敗敵國給國王報了仇,王后也嫁給了他,漁翁成了蘇門答臘國的國王。幾年以後王后和先王所生的兒子長大了,他殺了已經成為國王的漁翁,自命為新的國王,漁翁的弟弟名叫蘇幹剌,帶領一幫人就和新國王為了王位展開了爭奪。剛好鄭和下西洋路過這裏,蘇幹剌請求鄭和幫助自己,鄭和不願意摻和到別國的內政中去,拒絕了蘇幹剌的請求,上了岸後和新國王進行貿易,還賞賜了他很多財寶,這引起了蘇幹剌的不滿,就率軍攻打鄭和的船隊。鄭和被迫自衞,大敗蘇幹剌的軍隊,蘇幹剌也被俘虜,朱棣最後下令處死了蘇幹剌。
鄭和在這三個事件中,他向全世界展現了明朝的實力和公平公正的外交原則,為大明朝樹立了良好的大國形象,獲得了各國的信任和尊敬。各國紛紛派遣使臣來和大明交好,有的國家甚至為了表示誠意國王親自前來朝貢。鄭和七次下西洋,表現出的大國風範值得我們現在借鑑和學習。
皇帝讓他去找人,他順手打了三仗,卻讓一個國家從此崛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95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