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庚子年,江漢大地突遭意外打擊,至今才稍稍得到些許緩解。滿懷疲憊和傷感地走來,又到了櫻花下生機勃發的季節。武大的老牌樓近日與地攤大潮相互裹挾着,再次將這所百年老校推到了聚光燈下。談起武大,也許一般的影響就是中西合璧的美麗建築,或者悠久的人文傳統,廣闊的校園和雅緻的學子……
那麼。堪稱中國最美的百年武大到底是如何走來的呢?由於晚清的時局艱危,為自強求富,在華中地區掀起了一場辦校辦廠熱潮。在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推動下,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的兩湖書院和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相繼建立的自強學堂成了武大的前身。1902年,自強更名方言;兩湖、江漢、經心書院合併,繼承自明代萬曆年間流傳的書院傳統,更名為兩湖大學堂。
直到1904年,張之洞等人上奏朝廷,進一步確立了大學堂的地位。民國初年,百廢待興。為發展教育,推進國家發展,大學堂被改建成了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如今,武大一般將自強學堂作為非正式的最早肇始處。不過由於中間多有變動,民國2年(1913年)建立的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也成為校慶日的又一個選擇。
説完起源,那麼武大最著名的櫻花又有怎樣的源遠故事呢?最早的櫻花種植起源於古代中國,後來隨着文化交流而繼續東傳,到達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等地。而日本是最早對櫻花進行栽培的國家,尤其到平安和奈良時代,日本櫻花更是成為日本皇家豪族的最愛。但,遠隔重洋的櫻花,又是怎麼來到中國武漢的呢?
近代的中日關係是在鐵和血間鑄就的:1938年6月,已經佔據華北大部的日軍大舉攻入華中,武漢會戰爆發。雖然中國軍隊拼死抵抗並多次大捷,但奈何實力懸殊,最終武漢淪陷。不久,日軍開進當時武漢大學的舊址,把珞珈山徵做原司令部。湖光山色勾起了日軍的思鄉之情。為了照顧到士兵的情緒,也為了誇耀武功,日本人在1939年逐漸從日本本土引來櫻花樹苗在武大校園種植。不過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當年的日本櫻花開始陸續枯萎。
直到1972年,中日邦交逐漸正常化後,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為表達友好,向總理周恩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其中,有50株被轉贈給了武大。1982年和1992年,為紀念中日友好,又有三百株陸續飄洋過海來到武大。這也是目前武大櫻花的主要來源。
滄桑的老校門和美妙的櫻花節,或許可謂為我們寬慰一二。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