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説,美國行政當局發佈對國際學生管理的規則説明,引來各方關注。這個説明,要求在美國留學的外國籍學生,如果在即將到來的2020—2021學年裏,其所在學校只開網課,那麼就不能留在美國本土。對這一新規則,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已經聯合向波士頓地區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這一規則或者提供可選擇的選項。這個訴訟也得到了許多美國大學的支持。
但是,不論這個訴訟的結果如何,恐怕都難以解決留學生面臨的諸多困難。即使是現有的狀況,也已使許多在美外國留學生陷入了窘境,學業堪憂。在美國留學的100多萬名留學生中,中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有40多萬,佔了1/3強。因此,這個管理規則,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國際交通不暢等複雜的時局背景下,不僅會影響到已在美國留學的學生及其家庭的利益,也會影響到即將到美國留學或有到美國留學意願的學生及其家庭的規劃。尤其是對那些準備在初中、高中、大學階段就到美國留學的學生而言,其家庭經濟狀況絕大多數屬於中上水平,這些學生的學習規劃路徑的改變,會影響家庭支出規劃的改變,進而也會對國內乃至留學目的地美國的相關領域產生影響。
美國現時推出有關留學生的管理規則,既出於對外國籍學生管理的原因,也不無美國國內政治的考量。作為美國左翼政治淵源之一的大學,大多是美國行政當局所倡導的“重開”政策的堅定反對者,儘管這種反對更多是基於防控疫情的需要,還是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保持“蕭條”景象的需要,呈仁智互見的局面。藉此,大學是否“重開”,就成了美國國內政治博弈和鬥法的標的。通過這個對國際學生的管理規則,美國行政當局給反對“重開”的大學出了道不大不小的難題,而中國及其他國家的在美留學生,只不過是受到了殃及。
不過,從歷史的角度看,當下的狀況,只是留學之路上的小坎坷。無論是從個人的角度,還是從國家的角度,赴國外留學,不僅是國家間交流交往之必需,也是人類文明進步之必需,更不用説對於人才的培養和發現來説,留學是一個事半功倍的辦法,因此,留學之路還是應該走下去的。前幾年《留學》雜誌回顧中國“重開”留學美國之路的歷史時刻:“1978年7月10日凌晨3點,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被從睡夢中驚醒。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我正和鄧小平副總理會見,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卡特想了一下,説:‘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今天,7月10日,恰是距這個決定了無數中國學子命運的電話鈴聲響起整整42年的日子。這40多年間,中國留美的在校學生和學者達到了40多萬,這個數字,恐怕是仍然健在的時任美國總統卡特也不敢想象的。40多年來,中國留美學生學者、留學其他國家的學生學者,為中國各領域、各行業的飛速進步和發展,為中國的科技以及思維、理念、思想、意識帶來的變化,起到了無可替代的重要推動作用。
1847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留學生容閎在煙波浩渺的大海上長途顛簸之後,到達美國,進入了著名的耶魯大學,由此開啓了中國人的留學之路。百餘年來,山重水複,然方向沒變,留學之路還要走下去。
(作者:辛畋暡,系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