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曾經在漢中石門棧道中(今漢中市石門棧道風景區),留存了十三副摩崖石刻,據本地傳説,這些石刻是從漢到宋時留存,被統稱為“石門十三品”。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修建石門水庫時,這裏的石刻均被搶救轉移至漢中市保存,名為“石門十三品陳列館”;現在又被轉入漢中市博物館中收藏。
石門棧道風景區
石門十三品陳列館原貌
在這“石門十三品”中,有一副唯一“二字”石刻便是“袞雪”二字,筆者今天單單説這個石刻。
“袞雪”二字相傳是曹操親筆所書,後人多對此深信不疑。在筆者看來,這應系後人附會所為,欲知真假,請隨我一一看來。
歷史背景説辭口徑不一
大家先看目前留存的,流傳度最廣拓本:
“袞雪”拓本
乍一看,大家覺得無非四個字而已,這哪裏會有問題呢?那麼筆者再給大家看一個現代仿作的“袞雪”石刻。
仿造“袞雪”石
原時刻左側紅圈處是“魏王”二字
在曹操生前,只有兩次去過漢中;第一次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討張魯時事,第二次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入漢中與劉備在陽平關對峙時事。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此石刻是曹操真跡,又落款“魏王”,那麼這塊石刻產生時間則只能是在第二次(219年),因為曹操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才進位魏王的。
可是,漢中市博物館方不懂歷史記載,寫出下面這樣一個錯漏百出的解讀詞來,顯然是偽造歷史背景後的露怯行為。
館藏方對袞雪石刻的錯誤歷史解讀詞
在這份介紹辭中暴露出的歷史問題有:
第一,不清楚歷史事件時間:曹操徵漢中張魯是215年事,這裏寫成了219年事。
第二,不清楚曹操徵漢中的路線:曹操徵張魯是從漢中西邊的武都郡南下,先攻克陽平關,然後進入南鄭(今漢中市);而石門棧道在今漢中市以北。
215年,曹操入漢中路線
——原來展覽方就是照着“魏王”兩個字來腦補曹操創作“袞雪”二字的背景故事,卻根本沒有認真考察過歷史記載,以致於胡亂捏造出所謂的歷史背景。
即便如此,不論怎麼圓話,按照筆者在前文羅列的歷史記載,單憑“魏王”二字就能斷定不是215年故事(215年曹操是魏公,而不是魏王啊!),把背景故事設定為215年徵張魯時,再怎麼編,都是假的!
退一步説,為了把虛構的故事説成真事,只能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認為落款“魏王”是後人加刻;(這一點很容易做到,“魏王”二字不是漢隸)
第二,改口認為歷史背景是219年討伐劉備故事。
如果照着筆者的建議改動説辭,解決了歷史背景問題,石刻就能成真跡嗎?顯然還是不能。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袞”字文意不通,“雪”字竟是白字!
引用:
如此,“袞”和“雪”放在一起,根本就是文意不通嘛!
而在廣為流傳的石刻傳説中,卻對“袞”字有另外的一番解讀,認為“袞”字本是“滾”字。
由此並附會出一個美好的傳説,説:曹操在遊歷石門山水後,書興大發,便索筆揮毫,當場寫了“袞雪”二字,可是大家定睛一看,卻發現“滾”字漏寫三點水,這時候身旁有人提醒曹操寫了別字,曹操卻對此不以為然,欣然解釋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須畫蛇添足?”
——故事乍一看,還編的挺好的,但這畢竟是民間傳説好吧。
哦,這麼説來,倒是解釋得通,而且還把本地景色融入字中,很有意境,也很棒棒!
那麼有人會問,“滾”字到底是歷史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説文》中是沒有“滾”字的
又在宋本《廣韻》中也出現了“滾”字。
——如此看來,“滾”字在唐宋時才出現的。
在現代《書法大字典》統計的“滾”字的隸書寫法,也只有清代人金農的筆跡。
《書法大字典》中的隸書滾字
所以,綜合看來,傳説中把“兗”解讀成“滾”字,絕對不是曹操所處時代能夠發生的事,起碼也得到唐宋時才有可信度了。
再看“雪”字,更是誇張,石刻中的“雪”字在書法中屬於徹徹底底的白字,連通假都沒得解釋了。請大家看看歷代隸書“雪”字是如何寫的吧。
《書法大字典》中雪字隸書寫法
——“張遷碑”、何紹基,翁同和,吳隱筆跡就是如此。
如此,所謂是曹操真跡的“雪”字,講道理,就是個白字!
大家試想一下,在當時,曹操是什麼級別的文化人?毋庸筆者多言吧?曹操這等文化人寫兩個字還會寫出一個白字,一個錯字來?這不是埋汰曹操的文化水平嗎?!
“袞雪”隸書水平低劣
在歷史上,曹操喜愛書法是有記載的。
梁鵠是漢末著名書法家,他的隸書中以“八分書”最為出名,至於漢隸的風采,請看:
第一,漢末書法家蔡邕書法。(圖中右側三列漢隸)
蔡邕書法
第二,傳説是梁鵠真跡的《漢魏禪讓碑》部分。
漢魏禪讓碑部分
大家再回看所謂曹操真跡的“袞雪”二字,哪有這等漢隸風采?!和蔡邕、梁鵠想比,簡直是小學生水平了!
難道曹操模仿了多年梁鵠的書法,苦練的結果竟是如此低劣的作品嗎?至於網上對“袞雪”二字盡是吹捧讚譽之聲,在筆者看來,不過是“魏武皇帝的新衣”罷了,既然沒人願意做小孩子,為了真相,筆者就先出來得罪人了:沒有半點漢隸風采,遑論八分書!
綜上
第一,“袞雪”二字,落款偽造無疑,歷史背景口徑不一,傳説故事荒誕不經。
第二,“袞”字在漢代不通“滾”字,因為“滾”字字形和流水釋義在漢代尚未出現,“袞”字在漢代只有天子服裝之意,於意不合。
第三,更加難以容忍的是,“雪”字竟是白字!
既然“袞雪”石刻上有如此多的紕漏,當個漢中本地傳説就可以了。不懂歷史,對曹操歷史瞭解不足的人,拿出來言之鑿鑿説是曹操真跡,只會埋汰了曹操的一世英名啊!
end
感謝閲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