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家長做好2件事,教會孩子“反擊”
《媽寶園》,一羣智慧媽媽陪着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小孩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父母不要忙於教他“還手”,做好這些比較要緊
寶寶到了適合的學齡,就要面臨沒有父母在身邊,獨自在學校面對老師和許多同學的情況。在初步社交裏,與同學難免會有一些小“衝突”,如果被欺負了,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如果是你的孩子,被同學欺負,回家告訴爸爸媽媽,你會怎麼做呢?這個問題,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打回去”,但是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嗎?
大部分的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會陷入自己給自己設定的場景裏。不問清具體情況,也不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就一味地認為自己孩子是被欺負,並且“斥責”他,為什麼不打回去。其實,這樣的做法是片面的,在教育的路上,我們更應該學會多維度思考。
01.
瞭解“被欺負”這件事的深度與廣度
我們的寶貝為什麼會被欺負?被欺負後,回家告訴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
1)在學校,與同學的摩擦,通常是小事,但不可小視。正因為是小事,有些父母選擇躲避的方式教育,認為反正是小孩間的摩擦,很正常。有些父母則認為,不管發生了什麼,是我的孩子被欺負,就應該還回來。
面對這樣的小事,作為孩子的家長,可千萬別小視。我們要了解事情的原委,用相對客觀的邏輯幫助孩子捋清思路,才能更好地得出解決方案。當然,我們還需要思考,為什麼“被欺負”的是我們家孩子?
2)家庭教育的錯誤方向,也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容易“被欺負”。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通過各種生活細節,樹立孩子的自信,培養他的責任感,學會分享但不逼迫分享。
我們發現,在家庭教育中,很容易給小朋友貼標籤。比如,某一時刻,不想分享玩具,就會被貼上“小氣”的標籤;某一時刻,不想跟別人打招呼,就會被貼上“沒禮貌”標籤。久而久之,寶寶就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行,漸漸地,他就學會了“忍”,自然在“被欺負”的時候,也是會選擇忍的。
02.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獨立人格
寶寶的自信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相當重要,自信的人會帶動很多事的超預期完成,還有可能帶動高情商的養成。
1)肯定孩子回家告訴父母的這個做法。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回家告訴父母,是一件好事,至少代表孩子懂得溝通,懂得表達,我們需要肯定他。
2)教會孩子學會分享,但別用錯方法。有些父母總是説孩子小氣,玩具不分給小夥伴玩。其實,我們如果能夠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話,這個問題就會比較容易解決了。孩子不是小氣,孩子只是在維護自己的權益。大膽説“不”,未必是件壞事。
3)積極正面地影響孩子,不要給他負強調。爸爸媽媽的心態和處理事情的態度,應該積極樂觀和正面向上,不要指責或者批評孩子“被欺負了,怎麼不還手呢?你怎麼這樣呢?”,這樣的負強調會有適得其反的效果,不一定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與孩子多溝通,引導他積極表達自己,説出他的想法。爸爸媽媽可以從中抓取他的邏輯,才能更加準確地找到問題所在,從而解決問題。
總結:小朋友在學校被欺負,回家告訴父母,説明他能判斷是否“被欺負”。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傳達“我們和你在一起”的觀念,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同時,不要輕易地表達我們的負面態度,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表達機會,讓他勇敢説出自己的想法,我們再有針對性的與他探討。
互動話題:大家的孩子有過“被欺負”的情況嗎?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