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麾下的一位謀士,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縣)人。東漢末年諸侯,袁逢的兒子。袁紹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起家大將軍(何進)掾,歷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參與指揮誅殺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冊封邟鄉侯。初平元年(190年),擔任關東聯軍首領,帶兵討伐董卓,自號車騎將軍。之後,袁紹勵精圖治,先後佔據冀州、青州、幷州、幽州地區,勢力達到頂點。建安五年(200年),發動官渡之戰,兵敗於曹操。
袁紹麾下的一位謀士,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渡之戰後,袁紹麾下的謀士可謂損失慘重,比如許攸已經投靠了曹操,田豐、沮授則在公元200年被殺。在此基礎上,就本文所要説的審配,在袁紹勢力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於家中。在袁紹去世後,審配矯詔立袁尚為嗣,導致兄弟相爭,被曹操各個擊破。但是,面對曹操大軍,審配誓死抵抗,最終慷慨赴死。
袁紹麾下的一位謀士,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

具體來説,審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陰安(今河南清豐北)人。東漢末年諸侯袁紹帳下謀臣。對於審配來説,早年為太尉陳球(或為陳球任繁陽縣令時)的下屬,後又因正直不得志於,於是投奔到冀州牧韓馥麾下。初平二年(191年),渤海郡太守袁紹反客為主,逼迫韓馥讓出冀州,遂領冀州牧。袁紹得到冀州,繼續重用審配這位謀士,讓他擔任治中別駕。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消滅公孫瓚,挑選精卒十萬,騎萬匹,以審配、逢紀統兵馬,準備進攻許都。在官渡之戰前夕,審配認為“十圍五攻,勢如覆手......今不時取,後難圖也”,此語正合袁紹之意,袁紹於是讓審配留守鄴城,發兵攻打曹操。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曹操兩軍在官渡對峙,正好碰到許攸家人犯法,審配沒有徇私枉法,將其關押。對此,許攸自然非常不滿,於是一氣之下投靠了曹操。從這一角度來看,許攸背叛袁紹,顯然和審配存在直接的關係。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審配也是公事公辦,不能對其苛責什麼。
袁紹麾下的一位謀士,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

投靠曹操後,許攸勸説使襲取烏巢,曹操依計而行,袁軍潰敗。審配的兩個兒子被曹操活捉。在這個時候,孟岱與審配有矛盾,就通過蔣奇對袁紹説:“審配在任獨攬大權,宗族大,兵力強,而且他的兩個兒子被曹操被俘獲,所以他必定想反叛。”郭圖、辛評也這麼認為。袁紹於是任命孟岱為監軍,代替審配把守鄴縣。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去世,眾人認為袁譚為長子應為繼承人,打算擁立他。但是,審配和逢紀向來為袁譚所厭惡,又和辛評、郭圖有過節,擔心袁譚即位後會加害自己,因而私下改袁紹遺命,幫助袁尚繼位。對此,在筆者看來,不管審配此舉的初衷是什麼,其最終的結果,都加劇了袁紹幾個兒子之間的爭鬥,從而為曹操各個擊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當然,審配此舉顯然不是為了幫助曹操。在袁紹去世後,審配依然對袁紹勢力忠心耿耿,甚至到了最後一刻,都不願意向曹操妥協。
袁紹麾下的一位謀士,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

公元2020年,袁紹的長子袁譚不能繼位,自號車騎將軍,屯黎陽。袁尚不增兵給袁譚,更命令部下逢紀跟隨緊盯。袁譚要求配兵卻為審配所拒絕,一怒之下殺了逢紀,袁譚和袁尚兄弟二人漸生嫌隙。不久之後,曹操攻打袁譚,袁譚向袁尚求救,袁尚害怕袁譚得到士兵後不還,於是留審配留守,自領士兵救援。此戰過後,袁譚要求袁尚增加鎧甲和士兵,但遭拒絕。在郭圖、辛評挑撥下,袁譚攻袁尚,但是戰敗,退回南皮。期間,審配寫信責備袁譚,袁譚得信悵然,登城而泣。
在公元202年後,曹操採納郭嘉等謀士的建議,暫時放慢了進攻袁紹幾個兒子的步伐,從而讓他們手足相殘。建安九年(204年),袁尚又到平原去進攻袁譚,留審配、蘇由鎮守鄴城。得知這一情況後,曹操進軍到洹水,蘇由打算為曹操作內應,因密謀泄露,蘇由就出城投奔曹操。
袁紹麾下的一位謀士,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

曹操大軍到達鄴城後,上築土山,下挖地道,發動進攻。袁尚委任的武安縣縣令尹楷駐軍毛城,以保護通向上黨郡的糧道。同年四月,曹操留曹洪繼續攻打鄴城,親自統軍進攻尹楷,擊敗尹楷後回師。又去進攻鎮守邯鄲的袁尚部將沮鵠,攻陷邯鄲。審配的部將馮禮作內應,打開城下小門,讓曹操的三百多士兵進城,審配發現後,從城牆頂上用大石頭砸門,將城門關閉,結果進城的曹操大軍全部戰死。雖然部下出現了眾多叛徒,但是,審配冷靜指揮,成功挫敗了曹操大軍的進攻。
不過,對於審配鎮守的鄴城,曹操顯然不會輕易放棄。公元204年五月,曹操毀去土山、地道,開鑿壕溝,包圍鄴城,圍圈達四十里。在審配鬆懈的時候,曹操派人乘夜疏浚,一夜之間,挖成深二丈、寬二丈的深壕,把漳河引入壕溝,完全斷絕了鄴城內外的聯繫。自五月到八月,城內餓死的人超過一半。對於審配來説,此時所在的鄴城,無疑是一座孤城了,根本指望不了袁尚等人的支援。
袁紹麾下的一位謀士,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

最後,坐鎮鄴城的時候,審配任命侄子審榮擔任柬門校尉。但是,讓審配沒有想到的是,連自己的侄子都要投靠曹操。彼時,審榮夜間打開城門放曹軍進城,審配在城東南角樓上,望見曹軍攻入,忿恨辛評、郭圖敗壞冀州,於是命人馳詣鄴城的監獄,殺了辛評一家。
另一方面,雖然曹操大軍已經攻入鄴城,但是,審配在城中堅持抵抗,最終被活捉。曹操麾下將士審配押送至曹操帳下。過了一會兒,曹操引見對審配,説:“你可知道是誰打開了鄴城的城門?”審配説:“不知道。”曹操説:“就是你的侄子審榮。”審配説:“這小子不足以一用,居然到了這種地步!”
袁紹麾下的一位謀士,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

面對審配這位堪稱忠臣的謀士,愛才惜才的曹操原本不想殺他。但是,審配意氣雄壯,始終沒有屈服的言辭,在場的人沒有不嘆息的,而辛毗等又號哭不已(審配殺了辛評一家),曹操無奈之下,只能下令殺了他。臨行刑前,審配呵斥劊子手讓自己面北而死,説:“我的主公(袁紹、袁尚)在北邊。”
對此,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評價道:“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命因昏主喪,心與古人蔘。忠直言無隱,廉能志不貪;臨死猶北面,降者盡羞慚。”總的來説,在袁紹兵敗之後,其麾下的文臣武將大多投靠了曹操。但是,審配卻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其表現出的忠義品質,無疑可以和同時期的關羽等人相提並論。對此,你怎麼看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12 字。

轉載請註明: 袁紹麾下的一位謀士,誓死抵抗曹操,最終慷慨赴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