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孩子的行為及表現,清晰的透露着家長的影子。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強,在朝夕相處中,已然學會了家長為人處世的精髓。所以才會説,家長是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榜樣。即便成年後,他們身上也會有父母的影子,尤其是説話時的樣子,和做事時的態度。
那些別人眼中乖巧懂事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在生活中,肯定是謙遜有禮。只有懂禮貌的家長,才能教育出乖巧友愛的孩子。近些年來,更多的家長崇尚自由,他們希望孩子可以自由的長大,不再過分的強迫和責罵。但其實,所謂的自由,並不是讓孩子為所欲為,希望家長可以明白。
提倡教育自由,是希望給孩子更多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在可控的範圍內獨立堅強的長大。只要家長願意放手,孩子都能自由的發揮,內在潛藏的優勢都會被挖掘出來。可見“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家長莫要失了界限。孩子的基本修養,都是隱藏在點滴小事中,因此小時候的教育和約束不能少。
四個方面用心培養,幫助孩子成為有教養的小朋友
1、讓孩子學會用敬語
會説話的孩子,不論走到哪裏都頗受歡迎,尤其是會用“敬語”的孩子。相同的話語,用不用的方式表達出來,給別人的感受也會不同。對別人説話用敬語,會讓對方覺得很舒服,而且也會顯得談吐很文雅。面對陌生人,“請您”或者“謝謝”掛在嘴邊,會拉近與對方的距離,可以友好的打開人際關係。
想讓孩子養成説敬語的習慣,家長就要在日常跟孩子的對話中,做到如此。想讓孩子幫忙做事時,要用“敬語”詢問,事後要感謝孩子的幫助。熟悉了這些禮貌用語之後,孩子才會養成自己的語言習慣。
2、讓孩子主動打招呼
面對陌生人,很多孩子總是緘默不言,甚至躲在家長背後,這讓很多家長髮愁不已。幼童階段,家長會自我安慰,覺得這是孩子“認生”的表現。但是隨着孩子的年齡增大,不敢主動於陌生人打招呼的行為,會影響他的性格形成,以及人際關係。雖然家長不能強迫孩子改變,但是也要認識到這種行為的缺點。
在孩子面前,家長要做一個好的行為榜樣。主動跟身邊的人打招呼,面對長輩要用謙卑有禮的態度,方便孩子模仿。家長切記,每個小朋友的性格不同,所以在內向這件事上,千萬不能強迫,要不然會適得其反。要學會引導孩子開口,讓他感受到與人交往的樂趣,順其自然。
3、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
吃飯時候的禮儀,也能很好的反映出孩子的教養如何。所以,從小要培養他“食不言”的餐桌禮儀,這才是尊重別人最基本的禮貌。和他人一起吃飯,整個過程孩子都需要保持不大聲講話,不做其他事情的習慣。而且吃飯時的坐姿也需要規範,歪着和側着的坐姿要改正。
未來,孩子需要跟更多人一起吃飯,所以餐桌上的禮儀對他的影響很大。從幼兒時期開始,給孩子準備一張兒童椅,獨立動手使用餐具,他才會漸漸像大人一樣專注的吃飯。“吃獨食”和“大聲哭鬧”的行為,一定不要在吃飯時發生,要不然會被他人所排斥。
4、讓孩子學會尊重
有教養的孩子,懂得最基本的尊重,不管是對外人還是父母。尊重是與人相處的鑰匙,想要跟別人建立良好的相處關係,一定得要先從尊重他人開始做起。當然,尊重也是相互的,與孩子而言,這份尊重難能可貴。可能會有父母問,何為尊重呢?
其實生活中的尊重體現在很多方面,首先就是不亂説髒話,哪怕內心有很多委屈和不甘,也不會隨意辱罵他人;其次跟小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和分享,不會發生爭執和吵鬧,更不會動手打人;最後則是在大人面前的表現,很多小朋友被寵壞了,他們經常會跟長輩和父母發脾氣,甚至還會惡語相向。但是那些心中有教養的孩子,他們永遠不會跟長輩發生矛盾。
總結
孩子的教養體現在生活中的小細節中,與人説話時的語氣,跟人相處時的態度,以及吃飯時候的樣子,無一不在展露着父母的教育成果。既然是孩子永遠的老師,那麼家長就要擔負起這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