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經濟觀察:5G“接通”電話亭,這個創意值得打call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經典

頂部不到一米見方的傾斜空間內,裝置有天線設備、電源設備、有源天線單元設備、光交箱及連接饋線等,上海部分無人值守公用電話亭(以下簡稱“電話亭”)最近悄然“改頭換面”,在頂部加裝5G小微基站。

5G商用近一年,剛剛深度參與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通道”採用5G視頻連線、記者採訪使用各式5G設備、代表委員熱議5G話題。在會下,又“接通”了幾乎被人們遺忘的電話亭。新技術讓老物件煥發了活力、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成員”。

儘管上海約5000多座電話亭,預計只有100多座會在年底前完成5G改造升級。但是,這個創意本身值得打call。

5G“接通”電話亭的創意兼顧了可能和需要。基站的覆蓋範圍與信號頻率有關,信號頻率越高,基站的覆蓋半徑越小。由於5G採用超高頻信號,相比4G要建更多的基站才能實現全覆蓋。據估算,在城市中心區域大概每200米到300米就需建1個5G基站。5G基站建設又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基建的重要內容,上海表示2020年將累計建成2萬個5G基站,推進5G網絡市域全覆蓋。

將5G基站建在電話亭上,一方面是由於電話亭主要分佈於道路節點、公共場所、商圈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周邊,可以彌補5G室外宏站的覆蓋盲區,惠及更多人羣。另一方面,也給了電話亭改造升級的機會,盤活了存量資源。

5G“接通”電話亭這個創意的背後體現的是城市管理水平、公共服務意識和能力的提高。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電話亭已不再是日常通信的工具,多地媒體都曾報道過電話亭的“荒廢”景象,有的破敗不堪,有的貼滿小廣告。如何處置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老物件考驗着城市管理水平。

就電話亭的處置,上海動了不少心思。新近加裝5G基站的部分電話亭還將增設共享充電服務,方便“無憂上網”。2017年,上海在電話亭里加入閲讀元素和智能觸摸屏,將其改造成“悦讀亭”。去年上海還表示採納兩名中學生將電話亭改造成自動售貨機、自助圖書館、手工藝作坊、旅遊紀念品亭等的建議。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一些地方的管理部門互相踢皮球,不願意管、不會管。某地媒體曾就電話亭的處置連線管理部門,城管部門表示可以拆除電話亭上的小廣告,但是電話亭本身規經信委管。而經信委表示,電話亭主要由運營商進行維護,經信委沒有權限作出處理決定……

5G“接通”電話亭這個創意折射的是較高的城市品位和文明水平。城市的品位不僅體現在宏觀規劃、高樓大廈的佈局,更在於像電話亭這樣的細微處的處理、角落裏的佈置。此外,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已經成為文明城市的共識。電話亭雖不像歷史建築那樣有故事,但也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也是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善待作為城市“有形歷史”的電話亭,傳遞的正是一種文明的價值觀。

在家用固定電話、手機沒有普及的年代裏,解決人們通信需求的公用電話亭,被棄用多年後又可以給人們的智能手機提供5G網絡,這既讓老物件乘着新技術的東風重現了“自我價值”,又延續了城市的記憶,算得上是個好創意,值得打call,不妨推廣。

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