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提起漢武帝,大家會想到北征匈奴,解決匈奴之患,洗刷祖先的恥辱。從他的諡號武字中也可知道他非常喜歡打仗,在他統治期間,徹底的完成了中國的統一。但是在漢武帝豐功偉績的背後,得有錢支持大規模的戰爭,讓他有能力去長時間的征戰。然而漢初的自然放任經濟獲得的税收,根本支付不起高昂的軍費。此時得想辦法弄錢,漢武帝時期開啓了一場影響中國2000年的財政制度的改革。
第一部分:一場戰爭,使得中國走上了另一種道路
漢代初年,百廢待興,漢朝的統治者採用了老莊思想,無為而治統治國家。對社會經濟的態度,放任不管,自行發展,造成了一種民間經濟繁榮的現象。經過70年和平的發展,漢武帝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漢初經過文景之治,給他留下了豐厚的家底。
漢武帝這個人喜歡打仗,有強烈的自尊心以及榮辱感,在漢武帝所處的時代,瀰漫着一種和平但非當屈辱的氣息,漢初這70年的和平是用自家的女人換來的。對於劉徹這種人,他受不了這種窩囊,他想要改變,面臨日益強大但非常軟弱的大漢,劉徹想要洗刷這種恥辱,那他該如何做呢?
漢武帝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不久這個機會來了,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一場發生在馬邑(今山西朔州)的戰役決定了中國未來2000年的走向。交戰的雙方,一方是漢朝,是一個叫王恢的官員,另一方是匈奴的軍臣單于。其實這場戰爭發生地一點也不慘烈,也沒有大規模的交手,這是怎麼回事呢?這還得從大漢剛剛建立説起,漢初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上,劉邦最用錢賄賂單于的妻子才得以活命。之後的漢王朝一直以和親作為國策,給匈奴一些錢財來換來和平。
白登之圍
到了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匈奴的軍臣單于再次要求和親,漢武帝認為這是一次改變局勢的機會,當時朝堂上分為兩派,以韓安國為主的主合派,另一個是以王恢為首的主戰派。在朝堂上,雙方相持不下。這件事便擱置下來了,又一次答應了匈奴的要求。但是轉機很快到了,到了第二年開春,一位生活在馬邑的富豪,求見王恢,他叫聶壹,他認為匈奴剛合親完,對漢朝的警惕性降低,這是攻擊匈奴的最好時機,兩人的觀點不謀而合。
王恢將聶壹的意見呈給了漢武帝,漢武帝決定採用武力,去攻擊匈奴。根據聶壹的計謀,他本人到軍臣單于處獲得信任之後,向軍臣建議,有把握砍一下馬邑首領的頭,然後將匈奴軍隊帶進入城。軍臣單于聽信了聶壹的話,將他放回了馬邑,聶壹將死囚犯的頭給砍下送給了軍臣單于。軍臣單于輕信了聶壹,親自率領十萬騎兵前來。與此同時,漢朝派了20多萬漢軍,這些軍隊埋伏在馬邑周邊的谷地裏,等待匈奴的到來,但是軍臣單于進軍的過程中,已經察覺到不對勁,謹慎的退兵了。
然而,這一次用兵可以説是毀壞了匈奴與大漢之間的信任,雙方從和平跌入了連綿不斷的戰爭。持續的戰爭得要更多的糧草,錢財以及物資,這樣又破壞了漢初健康的財政體制,迫使漢武帝不得不建立一套斂財財政體系,這套體系又影響了之後中國的2000多年。
第二部分:連綿不斷的戰爭到底有多麼費錢?
漢初統治者信奉黃老思想,無為而治治國理念,對社會經濟沒有太多的干預,這造成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經濟繁榮。漢初的政治結構是小政府,大社會。起初官員的職責大部分是收税和行政,並不太乾預民間的經濟活動。
總而言之,漢初的官員人數比較少,所需要的俸祿也比較少,每年所需要的糧食大約是幾十萬石,換成錢大約是3000萬錢,所以國家收税來養活這個羣體相當容易的多。咱們以現代人的眼光算一算當時的税收,當時漢初有耕地的面積大約是827萬公頃,咱們就按一畝地收一石糧食的税,那就是827萬石,這對於供養官僚集團綽綽有餘,所以説漢初是處於財政盈餘的狀態。
比如漢文帝一連十幾年免除農業税,《史記》中對漢初繁榮景象有過這樣的記載,“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羣,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所以説漢初的繁榮不可想象。
漢武帝劇照
但漢武帝一開動戰爭機器,花錢似流水,經過幾次戰爭,快要把漢初70餘年的積累給霍霍完了。然而依然不夠軍費的開支,國家的人頭税和土地税已經支付不起高昂的軍費了,並且這些税收有固定的花處,比如養官僚,建宮殿,興修水利等等。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公元前124年車騎將軍衞青率領騎兵,兵分四路進攻匈奴的右賢王,出塞700餘里,斬獲了15000人。公元前123年,衞青率兵從定襄出發,北進數百里,殲敵19000餘人。這是衞青的成名之戰,但是漢朝為此付出的代非常大。有史料記載,這兩場戰役,漢軍共損失兵馬十餘萬,為安撫活着的士兵,漢朝政府又拿出了20餘萬黃金進行賞賜,這可不是小數目,漢朝一斤黃金摺合一萬錢,20餘萬黃金,那得是20餘億萬錢啊!供養官僚集團的錢才3000萬錢呀!這還沒有算上後勤補給所花的費用,可見戰爭消耗得多大。
錢不夠用,漢武帝得想辦法搞錢吧,從而進行了一次税收改革。這次改革是中華帝國的先例,給後世的王朝留下了模板,只要錢不夠用,就使用漢武帝的政策,雖然搞到了錢,但是這些經濟手段對於國家經濟來説,無疑是非常大的打擊,那麼漢武帝的經濟手段是什麼呢?
第三部分:非常成功的經濟改革,非常糟糕的國家經濟。
其實我認為現代國有制企業和國家壟斷的一些行業,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這次改革漢武帝如何做的呢?
第一個辦法,瘋狂的賣官鬻爵,漢武帝為了賣官,政府模仿秦朝的爵級制度,設立了11個武功爵。每一級武功爵售價為17萬錢。比如在公元前123年,就在這一年,政府一次賣官的收入,達到了驚人的30餘萬斤黃金。
除了賣官,漢武帝還制定了可以用錢來減免自己的刑罰的制度,用錢就可以將有罪的人從牢中給撈回來。雖然這樣做破壞了社會公平以及法治。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機,但是面對龐大的軍費,這樣來錢還是太慢,漢武帝又把目光投到了貨幣身上。
第二個辦法將鑄幣權收歸國有,面對資金短缺,漢武帝聽從了酷吏張湯的意見。依靠國家強制力發行了兩種貨幣,一個叫皮幣,另一個叫白金。
什麼叫皮幣呢?就是一塊白鹿皮,上面裝飾着紫色的花紋,可以充當40萬錢,也就是四十斤黃金。老百姓也不傻,當然也不認賬啊!漢武帝就想到了一個好點子,老百姓沒錢,但是各個諸侯有錢呀,根據漢朝的禮儀,諸侯覲見,祭祀祖先,需要使用玉璧,漢武帝就規定在玉璧下,必須得墊一塊白鹿皮。當時一塊玉璧價值幾千錢,而這塊墊子卻要40萬錢,這不是讓諸侯吃啞巴虧嗎?
除了發行名不副實的白鹿皮,漢武帝對鑄造貨幣的金屬動了小心思,用銀和錫製成白金,當時這些東西在民間不值錢,漢武帝説你們得用這個貨幣,不用的話,就判處死刑,不允許民間鑄造貨幣,已經發現,也得判處死刑。可想而知,漢武帝用這種東西霍霍社會經濟,老百姓也是民生載道,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呀!
漢武帝還是覺得來錢慢,就打上了鹽鐵的主意。一開始鹽和鐵屬於私營,漢初有一大批富豪,至少有一半的大商人都是鹽鐵業出身。司馬遷還專門為這些大商人還立過傳,在《史記.貨值列傳》中,詳細的記載這些大商人的事蹟。
這麼有錢的行業,漢武帝當然不能放過啊。開始了一系列的運作,將鹽和鐵收歸國有企業,由政府進行組織進行買賣,從中賺取巨大的利潤。為此,漢武帝頒佈了嚴格的法律,禁止鹽鐵工人偷偷販賣鹽和鐵,在市場上禁止私鹽和私鐵。在各地設置了專門管理鹽鐵的機構,一套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也被建立了起來。
根據《漢書地理志》中記載,漢代全國至少有44個地方設立了鐵官,至少有32個地方設立了鹽官。弄這些東西到底有多麼賺錢,比如賣鹽,漢朝沒有專門的統計,但是可以從唐朝的鹽業專賣中略知一二。從唐玄宗天寶年間到肅宗至德年間,唐朝實施了食鹽專賣,由於政府的強制性,正常的市場的價格每鬥鹽可值10錢,但實施了食鹽專賣,每鬥鹽上漲到了110錢,最離譜的是後期竟然上漲到了370錢。唐朝亦如此,那漢朝也差不到哪去,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措施,我就不一一講述了。
總結
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需要錢去支付起高昂的軍費。進而對税收體制進行了改革,這次改革使得中國走上了另一種道路,影響了中國古代財政的邏輯,漢武帝算是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先河,影響了後世2000多年。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