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好傢伙!孩子這樣玩遊戲,竟有治療效果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經典

因懷疑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而求助於醫生的家長

並不少見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心身醫學科陳晶晶坦言,些孩子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缺乏與父母、朋友的有效溝通,缺乏舒緩壓力的能力,以致產生焦慮、抑鬱、孤僻、強迫等精神問題。“如果不能有效干預,後果將不堪設想。”

對於這些孩子,常見的的處理手段有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但是還有一種治療,效果不錯且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玩遊戲。

實際上,遊戲運動與發展是行為認知療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針對大齡兒童、青少年心理和身體變化而設計的,由精神和心理專業人員通過遊戲的方式培養孩子交流、溝通、自我調節等社會功能,然後逐漸過渡為家長與孩子或者孩子與孩子進行。“因各年齡段生理、心理狀態不同,遊戲安排也會不同,定期進行相應的遊戲運動,可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陳晶晶説。

01

1-3歲

孩子剛剛接觸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同時也最需要父母通過身體語言傳達愛的信息。一個笑臉、擁抱、親吻和撫摸,都成為孩子快樂成長的元素。心理專家輔導孩子接觸大自然,輔導家長和孩子多在户外活動,並建議多家庭活動,讓小朋友學會初步與父母外的人特別是同齡人交往,在此過程中需要家長給孩子細心講解。

建議遊戲

>開火車:大人在前面,小孩在後面。

>老鷹捉小雞:媽媽保護小雞。

02

3-6歲

孩子上了幼兒園,已經初步懂得與同學和老師交往,並有了自己的生活小圈子。

建議遊戲

>找朋友:圍成圈圈,“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使每個人都參與其中。

>丟手絹:圍成一個圈,手絹丟到哪個小朋友就坐哪,然後那個小朋友又可以去丟其他朋友。

>搶凳子(大風吹):一個人沒凳子坐,然後觀察大家有什麼不同,聽到有這特點的人就要起來換凳子坐,他就可以去搶坐人家的位置。遊戲考驗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並提高社交和溝通能力。

03

6-10歲

在生長髮育迅速期,孩子更喜歡與同齡人交往,開始對家長的過度監管有抗拒。這時,家長應着重於有挑戰性的動作遊戲,以鍛鍊孩子的組織能力,增強身體素質和靈活性。

建議遊戲

>拔河比賽:一根粗繩,兩端拔。

>貓捉老鼠:人數不限,只要有場地就可以,大家可以換角色玩。

>韻律節拍:讓孩子們聽音樂打拍子,鼓勵與人相處和團隊互動能力。

04

10-16歲

孩子從少年期逐漸過渡到青春期,因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人生觀等產生的變化,會有所困擾並出現各種奇怪想法,比如莫明的自卑、過多關心自己的外貌、迴避社交、因學習壓力而焦慮等。此時家長不需過多幹預,可在用餐或睡前跟孩子交流,通過説些孩子有興趣的話題來大概瞭解孩子的生活狀況、心理想法,並鼓勵孩子每週至少有半天運動或遊戲時間。

建議遊戲

足球比賽、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跑步、攀巖:這些遊戲更建議與同伴共同進行,除了鍛鍊體能,還可以培養交往能力,增強競爭意識,獲得自信。

衞生社團講科普 92 期

頂級專家、網紅醫生為你授課!廣東省衞生健康委、省民營醫院衞生社團組織聯合黨委攜手廣東衞生在線開設“衞生社團”健康科普宣傳專欄,發揮“兩新”組織專業優勢,向公眾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權威健康科普資訊,助力常態化抗疫。(點擊上方專輯可查看系列報道)

特別鳴謝:廣東省民營醫院和衞生社團組織聯合黨委

作者 |陳晶晶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心身醫學科

編輯|阿芒 吳秋秋責編|張秀麗

來源|廣東省護理學會

【來源:廣東衞生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