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母親的話,黃繼恕感動不已,點頭説自己願意。鄧芳芝也含淚點點頭,不久,她再一次目送着自己的孩子走入解放軍的隊伍。
為何是再一次呢?因為幾年之前,鄧芳芝也是這樣目送着黃繼恕的哥哥去了戰場,黃繼恕的哥哥,名叫黃繼光,他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為了能夠摧毀敵人的火力點冒死突擊,最後,為了掩護身後的戰友們,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壯烈犧牲。
黃繼光犧牲的消息在兩個月之後隨信寄到了鄧芳芝手上,聽到這個噩耗,鄧芳芝呆了,她一下子癱坐在地上,幾天都緩不過神來。孩子的死,對一個母親來説是世上最殘酷的事情,何況她的兒子才21歲,就這樣死在了敵人的槍口之下!
鄧芳芝的丈夫早逝,她獨自一人帶大了兩個兒子。黃繼光那一份對於祖國的愛,最初也是來自於母親的教誨。鄧芳芝雖然沒有念過書,可是大是大非看得清楚,她活了半輩子,受過地主的欺壓,也被紅軍解救過,她知道誰才是真心對老百姓好的人。
所以黃繼光19所歲要參軍的時候,鄧芳芝告訴他去吧,去當個解放軍,好好為人民服務。黃繼光參軍不久,部隊就開赴朝鮮作戰,連天的炮火之中,音訊難通,有時候十天半個月得不到消息,鄧芳芝就坐立難安。戰場無情身後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鄧芳芝豈會不明白?可她抱着一種最樸素的想法:"大家都捨不得兒子去參軍,那誰的兒子去保家衞國?"
兒子從前線的信是鄧芳芝的慰藉,在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信裏,黃繼光寫到:"決心在戰鬥中為人民服務……"他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但是如果有奇蹟,鄧芳芝多麼希望黃繼光沒有犧牲。
一年後,志願軍戰士回國,他們得到了總理的接見,作為烈士遺屬,鄧芳芝也得到了接見,總理看着飽經滄桑的鄧芳芝,説道:"人民是不會忘記黃繼光的。"是的,黃繼光是全國人民的英雄,他走了,但是他的英魂不滅。一個個志願軍戰士年輕的臉讓鄧芳芝想到了黃繼光的面容,或許他在天有靈,能夠聽到祖國勝利的消息。
4月份時,作為家鄉婦女代表的鄧芳芝再次來到北京,參加全國婦女大會,會議上主席也有出席,當聽説黃繼光的母親也來了北京,主席便立刻説,自己要見一見鄧芳芝,替全國人民感謝英雄的母親。
兩人相見後,毛主席握着鄧芳芝的手説:"黃媽媽,感謝你把黃繼光教育得好,他是個為人民服務的同志!",鄧芳芝笑着回答:"也是主席培養了他!"
主席心裏非常記掛烈士遺屬的生活情況,之後他又接見了鄧芳芝兩次,後來有人覺得奇怪,黃繼光犧牲了,可鄧芳芝每次和主席談起黃繼光都是笑着的,一次都沒有流過淚,難道她不傷心嗎?
可是失去親骨肉這種事情焉能不痛?鄧芳芝每每想起黃繼光都是心痛不已,只是在主席面前,她忍住了自己的眼淚。
鄧芳芝知道,主席的心情其實是同她一樣的,主席的孩子也是犧牲在了戰場上啊!這樣一份心痛,鄧芳芝實在太能夠理解,她知道,主席雖然一心裝着人民,可他的心裏一定也會思念兒子。
所以見主席之前,鄧芳芝就告訴自己,把眼淚流到肚子裏,至於原因,她在晚年是這麼告訴記者的,她説:"我的孩子在朝鮮犧牲了,主席的兒子也在朝鮮犧牲了。如果我哭着見他,主席想起來自己犧牲的孩子,想那麼多犧牲的烈士,心裏該多難受!主席為了國家大事這麼忙,我們人民幫不了什麼,可是我不能再叫主席傷心了。"
這就是一個英雄母親的想法,家國大義,莫過於此。鄧芳芝難過,但是她不後悔同意兒子上戰場,也是因為那一份先國家後小家的情誼。所以後來,她依然鼓勵黃繼光的弟弟參軍,為了祖國,鄧芳芝犧牲了很多。
黃繼光是這個家庭的英雄和榜樣,也是後代追隨的目標,後來,鄧芳芝又鼓勵孫子和孫女也去參軍,希望他們能堅持報效祖國。作為"黃媽媽"的鄧芳芝也一直在家鄉做婦女工作。黃繼光犧牲十幾年之後,在國家的安排下,鄧芳芝來到了朝鮮。
上甘嶺的戰火早已平息,英雄的靈魂或許也已經回到故鄉,看着這片遠離了硝煙的土地,鄧芳芝靜默良久,她詢問帶她來的工作人員,黃繼光犧牲的具體位置大概在哪裏?工作人員便照着記憶和當年的記載幫鄧芳芝找到了位置。
鄧芳芝站在黃繼光犧牲的地方,一直沒有説話,工作人員也不敢去打擾,老人在那裏捨不得離去,自從黃繼光走後,她從來都表現得很堅強,可她心裏的那一份苦,該向何處訴説呢?這一刻,鄧芳芝背對着工作人員,抽泣起來,最後她終於抑制不住,在朝鮮,在黃繼光最後留存過的地方,這位母親嚎啕大哭。
回來之後,鄧芳芝給主席寫了一封信,在信裏她寫到,她們一家人都是舊社會受壓迫的人,是新中國救了他們。所以無論是黃繼光還是她,都願意守護祖國。黃繼光上戰場那一天,他們母子倆還商量,黃繼光在前線好好作戰,她也會在後方努力,種糧食、搞生產,給祖國出力。
鄧芳芝還在信裏説:雖然繼光犧牲了,但是千千萬萬新中國的青年,他們都有着黃繼光的精神,都是她的兒女。這番話,鄧芳芝不僅是作為一個人民的代表告訴主席的,也是一個失去孩子的人,對另一個失子父親的安慰。他們都切切實實體會過喪子之痛,但也都明白,他們的孩子是為了保家衞國而死。
他們失去了孩子,但是,活下來的所有人,也都是他們的孩子,我們所有記得抗美援朝精神的人,都是他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