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清一頓殘忍的午飯,八大將開心入座,筷子沒動卻人頭落地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經典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自古以來,明爭暗鬥的事屢屢不絕,往往是有心之人秘而不露,使權得志。一場“鴻門宴”將八人困於局中,局中之人追悔不已卻早已人頭落地,一頓筷子未動,人頭落地的殘忍午飯,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匪夷所思之事?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羣才。翻閲歷史,我們總能讚歎於大清盛世,但卻忽視了大清朝的老百姓們遭受腐朽沒落所帶來的壓迫。
難怪他們總是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苟延殘喘早已磨滅了他們心中大清繁華的記憶,就此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清運動,重金聘下必有勇夫,太平天國運動立刻在大清掀起了反抗的高潮。

(一)八大將鎮守
龍爭虎鬥,蘇州寶地。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魚米富足之地向來都是炙手可熱的兵家之地。太平天國一舉將繁華的蘇州寶地收入囊中。
特派八名大將嚴防死守的守城:將領汪懷武、範起發、汪有為、張大洲,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鈞、寧王周文嘉、比王伍貴文,稱得上是鄭重其事。
不難看出,領導集團的集中化雖説佔據先機,但八大將的駐守始終不能保持一致對外的團結,為後期他們的叛亂奠定了基礎。八大將鎮守,壓力倍增。收復蘇州毫無疑問讓太平軍一戰成名,説來也是有趣,爭奪蘇州的八大名將絕對不會想到最後居然得“蘇地”而丟人頭也。
而説起這八位名將也算是戰功顯赫,然,在戰亂頻發和鬥爭不斷的局勢依舊頂着巨大的壓力艱難守城也實屬不易,守將最擔心的就是糧草問題,無糧草,必不能久撐。畢竟各自心知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二)赴宴午餐 奔赴黃泉
預料守城即將失敗的太平天國八位將領拿着太平天國戰敗後剩下的兩萬兵馬和李鴻章談判,為了早日奪下蘇州,減少不必要的兵力傷亡,李鴻章也欣然答應了。
佈局周密,難脱困局。生性多疑的李鴻章懷疑八大將假意投降,為了弄清這八位將領是否備預不虞,李鴻章聲稱必須將蘇州城獻上,並且將譚紹光的首級獻上以表忠心。

李鴻章這一招也堪稱之絕,既探測敵軍真心,又除去一大隱患。畢竟,八大將領最後的內部會議,另一位名將譚紹光也一直極力的反對,他知道如果不再將他們懸崖勒馬,太平天國盛世必會是每下愈況。
可以見得,八大將並沒有真正認識到軍事戰略上的決策失誤,他們在外交上缺乏經驗絕對是他們的致命一擊。孤軍無援的譚紹光即使知道如此,也無力改變。

決策失誤,錯失良將。八位將領早知譚紹光必會壞了他們的好事,便心照不宣的合力殺死了譚紹光,勿有叛國之心,八大將正如秦檜通敵叛國害死忠良之臣。最後的防線就此突破,與此同時,八大將並沒有認識到他們也為自己的黃泉之路撥開了迷霧。
得意忘形,叛心堅定。李鴻章特意邀請八位將領前到軍營,聲稱軍營也設宴為他們接風,共同商榷風光大事。看到李鴻章如此對待,聞知自己即將要成為朝廷命官,八位將領心中更是得意忘形,八位將領放下戒備,未帶一兵一卒便十分火急的前去赴宴。

八大將早已所屬大清王朝,卻未曾想過給自己留下後路。喪失鬥志的八大將早已成為了他人的甕中之鱉,自己卻還不自知,實為可悲。
天道好輪迴,正當他們準備穿上他們心心念唸的官服上宴之時,還沒將口中的小酒抿於口中,説時遲那時快,周邊士兵一擁而上。

八個手捧紅頂花領的武弁轉瞬即逝就將八個人殺之,人頭落地,鮮血佈滿了素潔的桌布,筷子依舊放在原位,而桌底下早已是奔赴黃泉的八位將領的人頭。欣然前往赴宴,可下一秒就是人頭落地,最殘忍的飯局也不過如此吧。
雖説李鴻章這次殺降確實不符合人道主義,但從長遠看來,這也只不過是殺之以絕後患的精妙之策罷了。但古來大成者,又有幾個固守成規的呢?蘇州殺降事件的出現標誌了太平天國在蘇南根據地的覆滅,也同時預兆了太平天國的失敗。
李鴻章借用他略不世出的計謀一舉奪下太平天國八大將人頭,將一頓殘忍的午飯變成了砍頭台,回顧歷史,一場“鴻門宴”即使殷鑑不遠,但依舊再次重蹈覆轍。統治集團的高層都得以崩塌,更何況民心所向呢?

(三)裏通外國 結局早現
惡狗無知終有報,一時得意不知後。要知道守城的八大將雖實力雄厚,但並沒有和清軍交戰的意思,李鴻章派人和這八位大將商榷,出乎李鴻章意料的是這八位將領似正中下懷般十分積極的詳談投降之事。
巧用計謀,引將入甕。足智多謀的李鴻章見狀,便派出程學啓前往,程學啓是什麼人,那可曾是太平軍後投降於清軍的將領。李鴻章此舉可謂是深思熟慮,籌謀佈局實在是高。

熟知太平軍情況的程學啓談判起來那可是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不到一會兒就將這八位大將哄得一愣一愣的。不僅如此,清軍保證他們投降之後各自都可獲得一官半職,放心安度晚年。
而後,還將英國人戈登作為八大將領的擔保人,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八位大將見蘇州已經處於危險的境地,被清軍收復早已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與其苟延殘喘還不如一殺為快,頓時八人便下定決心投降於清軍。誰也不曾料到,他們親手將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四)以史為鑑 成天平地,早有預兆
自古以來,鴻門宴就是帝王政客的陰謀詭計,八大將與李鴻章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誘降講究着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沒有充足的條件,此計謀也必定無效。
面對如此窘迫和被動的一戰,此時的蘇州城兵力尚不虛弱,李鴻章研究誘降時候早已篤定要將八大將剷除,八大將心術早已不正,藉此解散太平軍簡直一舉兩得。

八位將領的結局雖説早有預兆,但他們自己最後都預料不到自己竟然落得如此悲慘下場,而一切的事件只不過是咎由自取的鬧劇罷了。可能這裏,大家又會忽視了這次誘降的一個外國擔保人戈登。戈登知曉後,揚言李鴻章心狠手辣,不守信用,並前去討伐。
令人可悲的是,戈登在得到了李鴻章豐厚的銀元后,對此事隻字不提,將銀元盡收入自己的囊中,此事才得以平息,可見擔保也不過如此罷了。李鴻章的謀劃中,早已明確蘇州一降,八大將一死,天下的局勢絕對明朗的許多。

與其説八大將在這場午飯必死無疑,倒不如説是一場順勢而為的大布局。局勢已定,留給後人的更多的警醒。賣國求榮的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我們能看到賣國之人終究不會有好的下場,如果連基本的愛國情操都沒有,何談安穩度日,八大將領的“鴻門宴”就是最好的例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心繫於國的英雄,即使繁華不再,自留清白在人間,反之八大將最終落得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