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教育部召開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二場新聞發佈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
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表示,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雷朝滋介紹,“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十三五”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16—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47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簽訂技術轉讓合同13918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
《2019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數據顯示,在普通高校中,有53.9%的本科生參與過教師科研課題,12.8%的本科生參加過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學術大賽;65.0%的研究生參與過企業委託科研項目,20.9%的研究生獨立在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十三五”期間,高校科研支撐了2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
雷朝滋強調,“十四五”是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高校科技工作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轉學風、提質量”攻堅行動,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深化改革,持續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服務新發展格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2月3日,教育部召開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二場新聞發佈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
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表示,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雷朝滋介紹,“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湧現。“十三五”以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2016—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47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簽訂技術轉讓合同13918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
《2019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數據顯示,在普通高校中,有53.9%的本科生參與過教師科研課題,12.8%的本科生參加過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學術大賽;65.0%的研究生參與過企業委託科研項目,20.9%的研究生獨立在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十三五”期間,高校科研支撐了2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
雷朝滋強調,“十四五”是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高校科技工作將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轉學風、提質量”攻堅行動,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深化改革,持續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服務新發展格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