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的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秦國將星雲集,蒙恬蒙武兄弟,王翦王賁父子,而李信也是在這個時期一顆著名的將星。
戰國時期的韓國、趙國先後被秦王嬴政滅國後,秦軍陳兵在燕國邊境,太子丹壓力山大,於是他派出荊軻準備幹掉嬴政,結果刺秦失敗,秦國怒而興兵開始大舉進攻燕國,當時的秦軍主將是王翦、辛勝,而李信僅僅是秦軍的一員小將,王翦主力在燕國都城薊(今北京)附近擊敗燕太子丹軍隊,燕國軍隊退往遼東,李信帶領幾千人追擊到太子河(遼寧省中部遼陽地區)迫使燕王喜割掉自己兒子燕太子丹的人頭獻給秦國,於是秦軍撤退,燕王喜則繼續佔據遼東為燕王。
在《史記》中也沒有關於李信的單獨傳記,只是在《白起王翦列傳》簡單的敍述了一下,李信活躍的時期就是秦始皇十年統一戰爭期間,真正使得李信登上歷史舞台的記錄是在《史記·刺客列傳》中説李信以數千兵馬追逐燕國太子丹,並且殺了他,這個時候李信是"年少壯勇"。
在攻打三晉和伐燕的過程中,李信逐漸獲得秦始皇的信任,而當時只有楚國還有一定的實力,當時秦始皇想要滅楚,問李信和王翦需要多少人馬才能完成。
李信的回答是,只要二十萬人就夠了,而王翦的回答是必須要六十萬人,最後秦始皇以王翦老了為由,讓李信領兵前去攻打楚國。
李信伐楚之戰的經過為:李信攻平輿,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實際上,我們也能夠看出,李信的確是很勇猛的,楚人一向以勇猛而著稱,派遣秦國中勇猛的李信前去對應也算是一種以剛克剛的策略,在戰爭初期李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不過最後被楚軍反擊了一下,沒抗住。所以,秦始皇才換了王翦。
對於李信的評價也因為伐楚失敗被人當作笑談,其實要是給李信60萬人馬,他未必不能戰勝楚國,只不過李信作為秦朝將領中的後起之秀,秦始皇不可能將60萬大軍完全交給他,還是那句話,20萬軍隊有20萬軍隊的打法,60萬軍隊有60萬軍隊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