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養了108天的孩子,脾氣大了,出門慫了,什麼原因?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經典

穿着淡黃的圍裙,頂着稀鬆的頭髮,

2020年已經悄悄過去了1/3。

孩子依然在家晃盪,掐指一算,正好108天。

娃在家待的是越來越自在,

上躥下跳發脾氣的尺度日創新高,

懟天懟地懟爺奶的語言技能日益精進,

屏蔽催促的拖延大法功力越練越深厚,

發號施令哄騙弟妹的計謀越來越純熟。

總之,這108天,讓我相信了一個真理:

3歲以上的孩子在家,

聽話是不可能聽話的,

這輩子也不可能聽話的。

也行吧,天要下雨,孩要長大,認清了就多忍忍吧,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儘量少控制孩子,畢竟也不希望孩子在家被管教得太老實,膽子大和有主見也很重要,不然出門在外容易被欺負。

等等!

説到出門,前一秒還自我安慰穩如泰山的老母親,這一刻愁容滿面。

那個碰到鄰居,躲在大人身後不敢叫人、

看到正在玩的同小區孩子,害羞不敢加入、

被小朋友搶走玩具,不敢主動要回來的孩子,

不也是我家孩子嗎?

明明在家是一個威猛如虎的小霸王,

怎麼一離開家,秒慫啊?!

而且居家隔離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以後,這個現象更明顯了:在家嘰嘰喳喳説個不停,讓他給老師發段語音都不敢;在家喊無聊沒人玩兒,一説去上幼兒園,有哭着喊着説不去不去。

老母親式的擔憂開始蔓延:

以後開學了,回到幼兒園,膽子這麼小怎麼行?

不敢回答問題,更不敢向老師提需求……

不敢交朋友,被同學欺負了也不敢反抗……

長此以往,會不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進而成為孩子人生道路上難以逾越的絆腳石?

“窩裏橫外面慫”正常嗎?

其實分析一下我們自己就可以知道,

“窩裏橫外面慫”,太普遍了!

家是我們每個人的舒適區,我們知道家人更會無條件包容自己,所以常常對外人客客氣氣,在家就不太會去剋制情緒和偽裝自己,反而表現得不那麼“友善”。

孩子同樣也是如此。

因為跟家人更親密,所以更健談,

因為家裏讓他感到安全,所以膽子更大。

所以我們不要過於焦慮,

更不要急於去給孩子貼上“兩面派”“窩裏橫”“膽小鬼”這樣的標籤。

正常的“窩裏橫”

3歲以後的孩子為什麼在家就會明顯“不聽話”、“難管教”起來了呢?

因為3歲以後,孩子們經歷了自我意識的第一次飛躍,他們更有自己的主意了。

可我們往往後知後覺,還把他當成那個應該呆萌聽話、極度依賴我們的小寶寶。

這就是要趕在3歲這個年齡,送孩子進入幼兒園的原因之一,因為孩子心理發展需求的改變,他們強烈的需要進入到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環境中去,在那裏,有同伴一起玩耍,有挑戰性的認知去探索,而不再只是家中吃喝拉撒的滿足。

正常的“外面慫”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性格,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是健談、外向、開朗、能跟人自來熟的。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在外面膽子比較小,其實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高要求高期待造成的。

我們帶孩子出去的時候,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合羣的、大大方方討人喜歡的,一旦孩子沒有達到我們的期待,我們就會表現出很失落,這種期待經常帶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孩子需要時間和經驗去適應外面的社交狀況,爸爸媽媽切不可操之過急。

不正常的“窩裏橫外面慫”

當然,會有一些孩子的反差非常明顯,甚至極端,比如幼兒園老師反應的孩子在園表現簡直跟家裏判若兩人時,這樣的情況家長們還是要去觀察和反思一下家庭中的養育環境,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如此大的反差。

可能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

生活環境過於侷限

有的孩子平時只生活在自己的家庭裏,很少出去玩,很少接觸陌生人或陌生環境。

這就造成孩子依賴性較強,缺乏獨立應對陌生世界的經驗和能力。這樣的孩子見生人就躲藏,如果到新的環境,適應力比較慢。

2

家裏過於放任和溺愛

在家橫出門慫反差明顯的孩子 ,背後基本都有一羣規則不清、無限寵溺的家長。

在家是所有人疼愛的對象,讓着、寵着、表揚着,規則邊界不清,任何事都會被原諒,當然會蠻橫,可是到了外面,面對陌生的壞境,一旦不那樣寵他讓他,就會使他的內心產生強烈的落差感,從而不適應甚至產生焦慮,造成不自信,表現為畏首畏尾、膽小怕事。

長期宅家要注意

這麼長的時間不能入園,對幼兒園家長來説,最擔心的不是孩子的學習,而是擔憂孩子會不會因為長期宅家而發生社交能力退化的現象。

確實,如果孩子在家過於自由,沒規沒矩,又長時間不接觸外界,再回到幼兒園,在社交方面更容易產生壓力和焦慮。

所以,不論我們是準備5月送園還是9月送園,家庭中都要注意做好以下事項,讓孩子能以一個輕鬆愉快、積極健康的心態重回到久違的小集體。

家中生活也要有明確的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習慣了在家沒有原則、沒有規矩,就會很難適應外面的環境。

居家生活一定要給孩子建立明確的規則,比如一天只能看多久的動畫片,幾點到幾點要寫作業等。

而在制定規則期間,不管孩子如何反抗,父母一定要統一戰線,絕不妥協。

關於做規矩的細則,家長們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家規,讓你和孩子都得自由丨3-6歲孩子立規矩指南

培養孩子自主意識

少下指令,多提問題。

遇到問題,不要立刻告訴孩子怎樣做,而是耐心地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和表達,培養孩子獨立能力,讓孩子有勇氣面對陌生環境。

創造更多的社交機會

孩子需要多接觸同齡的小朋友。

隨着疫情的好轉,我們可以為孩子多創造社交的機會:帶孩子到户外玩,去朋友家走動,在小區裏找同伴玩…

孩子之間玩耍時,大人儘量不要干預過多。

如果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產生衝突,只要沒有危險,儘量讓他們自己解決。

多經歷一些同伴之間的才會有的合作、競爭與矛盾,讓他學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真誠的信任和期待

孩子對於自己是否被別人期待是能夠感知的,而一旦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期待,便會產生絕不辜負對方期待的心理。反之,就會幹勁全無,或故意對抗。

我們要信任孩子,期待他可以對自己的事情負起更多的責任,孩子才會建立起自信,體驗到更多的成功感,這對他獨立應對新環境至關重要。

在家中,我們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務,特別是和自己相關的事物。玩具要自己歸納,房間要自己打掃,衣物要自己收拾......

日常交流中多説我相信你可以……

也要多給孩子選擇權,問問孩子,你感覺如何?你怎麼想?

所以越是宅家生活,拼的越是父母。

父母和孩子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系統,這個系統裏面,雙方你強我弱、你進我退。

父母主動,孩子就被動;

父母嚴密監督,孩子就失去了主動性;

父母對錯誤不寬容,孩子就不敢冒險嘗試不敢擔當……

當孩子長期宅家時,這個系統的效用就更加明顯了。

這108天裏,我們做了怎樣的父母呢?

希望孩子在家“乖”在外“強”,那我們就先要做一個在家有原則、懂關愛,在外敢放手、真信任的好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