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123頁材料舉報導師: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 | 新京報快評

治理高校的學術不端,不僅需要學生自揭“師門家醜”,還需要堵住學術造假、抄襲的漏洞。

學生123頁材料舉報導師: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 | 新京報快評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情況通報》。

文|熊丙奇

近日,一則“學生髮123頁PDF材料實名舉報導師事件”引發輿論關注。

據新京報報道,舉報者自稱是從天津大學退學的原碩士研究生呂某。在材料中,他圖文並茂列舉了其導師張裕卿存在指導學生論文造假、一稿多投等諸多問題。

此後,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發佈通報稱,經調查,該學院教授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其本人承認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張裕卿辯解稱,對方舉報材料中有很多事實被歪曲,但未作進一步説明。

天津大學校方回應輿情的速度,無疑來得很及時。比起某些學校面對舉報遲遲不給個確切回應的做法,這更顯果決。

當然,從報道來看,舉報者是一名“因超過最長學習年限被退學處理”的原碩士研究生,考慮到雙方身份存在利益相關等諸多複雜性,其舉報材料的真實性幾何,是全部屬實還是有部分捏造,在涉事兩方口徑不一致的情況下,還需要涉事學校通過進一步公正調查,正本清源。

從目前已知的多方説法看,張裕卿“學術不端”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一名教授的學術不端行為,居然被學生寫成一篇長達123頁的“論文”,很多網友稱這是2020年的又一個“大瓜”。

在這份123頁的舉報材料裏,這名學生分7章通過詳細介紹了張裕卿造假的諸多行為,包括P圖編數據、公然指導學生造假、對學生説“我要是做實驗,要你這研究生幹啥”、逼學生籤數據“保真”聲明以便自己甩鍋、把學生論文改署自己女兒名字等,並指出自己因為不堪忍受這種造假於2016年主動退學,此外還提出了“開除張裕卿”“賠償”等幾大訴求。

如果這名學生的舉報材料全部屬實,那作為知名大學的教授,涉事老師的很多行為已經踐踏了學術的底線,喪失基本的學術尊嚴。

如今,這起堪稱“論文級別”的舉報材料,宛如投入學界的一顆“炸彈”。從舉報內容看,被迫作為假利益鏈的一環,多年來張裕卿的不少學生都深受其害,敢怒不敢言。鑑於此,涉事校方有必要對這起學術不端事件作出系統性處理。

學生123頁材料舉報導師: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 | 新京報快評

舉報材料截圖。

首先,要嚴肅追究導師的造假、抄襲責任,同時維護他所帶學生的合法權利。對於之前在導師指導下捲入造假的學生,要合理界定責任,不能簡單地也按學術不端處理;而對於尚未畢業的其他學生,則要安排好這些學生的轉導師事宜。

其次,從校方對已經承認有學術不端行為的當事教授的處理看,解聘固然及時,卻還不夠——相對於學術不端的嚴重性而言,解聘的處理仍很“輕”,甚至談不上什麼處罰。由於沒有撤銷教授職稱、取消導師資格這類學術處理及開除這類行政處理,僅僅是解除聘用合同,當事人在檔案中沒有污點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另謀高就”。

按照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對於學術不端舉報,在受理後應當交由學校學術委員會按照相關程序組織開展調查。高等學校學術委員會應當組成調查組,負責對被舉報行為進行調查。

就此事而言,事情顯然不能由當事人自己承認就糊弄過去了,而需要由校學術委員會根據調查結果,做出認定與通報,向師生和公眾説明有哪些學術不端事實,建議校方對當事人做出怎樣的學術處理。如今校方在進一步調查,希望最終能對此做出呼應。

如果最終查證該學生舉報的情形屬實,那對於該教授學術造假如此“膽大包天”,高校和學術界也需要反思——能長期隨意編造數據發表論文不被發現,説明他“摸準”了學術界的規則,即重視論文發表的數量,並不重視論文的質量;只重視論文“紙面成果”,根本不管成果是否真有價值。若有些冤枉的成分,那也要釐清事實,不枉不縱。

跳出個案看,治理高校的學術不端,不只需要學生自揭“師門家醜”,還需要堵住學術造假、抄襲的漏洞。123頁學術不端舉報信,不只是寫給涉事校方的,也是寫給學術界的,必須重建學術生態,堅守學術底線,才能捍衞學術尊嚴。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陳靜 校對:吳興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5 字。

轉載請註明: 學生123頁材料舉報導師: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 | 新京報快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