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長孫安業被免去了死刑,流放了事。不管長孫皇后與這個長孫安業的真實關係究竟如何,因為她的一番話,唐太宗親手破壞了大唐法制,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長孫皇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賢后。她出身高貴,其父長孫晟乃隋朝右驍衞將軍,母親高氏是北齊王朝樂安王高勵志女。
隋朝大業九年,13歲的長孫皇后嫁給了唐國公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公元618年,她被封為秦王妃。玄武門之變後,又晉封太子妃,同年被李世民立為皇后。十年後,公元636年,長孫皇后病逝,時年36歲。
長孫皇后歷經隋末亂世、李唐建立和太宗奪權,與李世民乃是患難夫妻,因此感情很深。而讓她在歷史上能享有盛譽的,還要得益於其出色的輔政才能,她為“貞觀之治”做出了偉大貢獻,因而,她也成為歷史上的賢后楷模。
然而,有唐一朝,后妃干政問題十分普遍,特別是唐朝前期的后妃干政,給唐朝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甚至是唐朝最終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在這一點上,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賢內助,長孫皇后其實難辭其咎。
1、人殉“楷模”
在《資治通鑑》中,有這樣一條記載:
上得疾,累年不愈,後侍奉,晝夜不離側。常系毒藥於衣帶,曰:“若有不諱,義不獨生。”
有一年,唐太宗病重,一直沒有好轉,長孫皇后在身邊侍奉,晝夜不離。她還在身邊隨時帶着毒藥,如果唐太宗有何不測,她就準備隨時追隨太宗而去。
古往今來,無數人對長孫皇后這種“烈女”、“貞婦”行為頂禮膜拜,或者升級為她與太宗之間忠貞不渝的愛情。
如果長孫皇后是一介民女,這樣做或許沒毛病,但她貴為一國皇后,這樣做就極不妥當了。
2、干政教材
《舊唐書》記載:“後嘗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
據説,後來長孫皇后病逝,唐太宗才得到此書。他看後感觸頗深,認為皇后能夠率先垂範,真一代聖後。
長孫皇后,其實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充當了唐代後宮干政的導師,並且還給武則天、太平公主們編寫了生動的教材。
3、牝雞司晨
對於這個成語,長孫皇后也曾熟練運用,她跟唐太宗説: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政事?”(《舊唐書》)
然而,長孫皇后嘴上説她不能干預政事,實際上卻在政事中屢屢發揮重要作用。
“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長孫皇后)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舊唐書》)
玄武門之變前,長孫皇后表現得猶如一位女將軍,親自出面勉勵將士,使他們大受鼓舞,士氣爆棚。
後來,長孫皇后又在干涉“依法治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長孫皇后有一個長兄名曰長孫安業,是個好酒無賴之徒。他曾夥同他人謀反,後因事情泄露被捕,依法應被處以極刑。
但長孫皇后得知後,卻要千方百計為其開脱:
“安業之罪,萬死無赦。然不慈於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極刑,人必謂妾恃寵以復其兄,無乃為聖朝累乎!”
長孫皇后故意對唐太宗説:這位哥哥原來對我並不好,這是天下皆知的事。如果現在你對他處以極刑,就會有人説這是我故意報復他,這反而會累及皇帝您的威名!
看到這裏,有的朋友一定會説:這只是極個別現象,你豈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然而,就算長孫皇后在此事上沒有私心,對江山社稷一片赤誠,但她過多幹預唐太宗的行為,對其子孫後世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在唐高宗、唐中宗時期,由於皇帝懦弱,武則天異軍突起,她不光輔政、干政,最後還取而代之,掌握了生殺大權。
有人又會問,武則天執政幾十年,為朝廷注入了新鮮血液,為開元之治奠定了基礎,這難道不好麼?
其實,從一個王朝的穩定性上來講,長孫皇后、武則天都是規矩的破壞者,而破壞了規矩,則意味着一個王朝內亂的開始。
長孫皇后、武則天之後,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人先後效仿之,她們干預朝政,甚至越俎代庖,致使唐朝皇城之內時時上演刀光劍影的奪權大戲。
如果不是最後的勝利者李隆基擁有超凡的智慧和勇氣,那麼安史之亂的悲劇或許早已提前幾十年發生。
而在歷史上,安史之亂的發生,也與楊玉環及其外戚集團對唐朝朝政的巨大影響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安史之亂的直接後果,是打亂了朝廷內部的統治體制,唐王朝的輝煌一去不復返。
而追究那個始作俑者,還是那個一代賢后長孫皇后。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