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TOC高中組亞軍:玩轉各種課外活動,他的家庭氛圍竟如此“自由”?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經典

作為深圳最老牌國際學校,經過歷史的沉澱,蛇口國際學校(簡稱「SIS」)在師資和辦學經驗上方面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一直被認為是國內最具有開拓精神、創新意識和國際化視角的國際學校之一。

而今天採訪的主角——第五屆TOC中國冠軍賽辯論高中組亞軍,正是SIS的11年級學生李思遠William。

NSDA君在和William訪談的過程中,發現William身上有專屬於辯手特別的稜角和鋒芒,但不生硬,不鋭利,就像江南早春的太陽,温暖凜冽。

而在今天的採訪故事中,William也將分享自己幾年的辯論生涯。熱衷辯論的他,作為一名辯手,他理性、熱情,但辯手之外,他其實是特別「雲淡風輕」的一個人,喜歡閲讀,喜歡健身,那是令他放鬆的方式。

採訪 | Vivi,口述 | William,撰文、編輯 | Hilaire,來源: NSDA全美演講與辯論聯盟

李思遠 William

深圳蛇口國際學校 11年級

第五屆TOC中國冠軍賽 辯論高中組亞軍

NSDA第八屆國賽 32強、優秀辯手

NSDA5月線上賽 季軍、優秀辯手

NSDA深圳區域賽 多次優秀辯手和1st seed

學生會主席,辯論社社長,模聯社副社長

未經刻意規劃的辯論活動

卻在冥冥中串起一條線。

William説,參與辯論是他高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他所參與的每一項辯論活動從來沒有經過特別的設計,而是慢慢連點成線,逐漸顯現出了一些脈絡。

在六年級的時候,William特別喜歡的老師開了一門英文辯論班,然後問了他一句「why don’t you give it a try?」,William也沒有怎麼考慮就去參加了。

辯論場上,同學們坐在一起,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甚至是積極地辯論和博弈,不加束縛地交流,這種密集且深度的思維碰撞所帶來的快感,讓William無比痴迷。

思想自由開放的氛圍,成為他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或許從那時起,關於辯論夢想的種子就此生根發芽。

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他參加世界學者杯(WSC)時,這個活動的特色是辯論開始前,每個團隊只有15分鐘的時間在房間中討論議題。比賽的過程中,輸贏先不論,即興發揮讓場上場下的人都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參與其中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在場上,回合之間,閃爍智慧光芒;你來我往,體現辯證魅力。William深切地體會到辯論帶給自己的緊張與刺激,那時他從未想過真理和辯論究竟是什麼,只是一味地憑藉自己的直覺和喜歡走下去。

「我覺得辯論教給我就是世界其實不是非黑即白,判斷對錯不能用一種二元對立、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價值觀。它其實是一個多元素的事情,是一個多面化的事情,而且是可以通過非常多的方式去看到的事情。」

打比賽的豐富的經驗讓William逐漸變完善了對自我的認知,成為一個無論在辯論上還是生活上更多元和全面的少年。

生活的重心由始至終都是

「喜歡」二字而已。

「喜歡」對於William而言,意義要大得多。

在學術上,William喜歡研究一些跳出課本範疇,研究更為廣闊而生動的課題,其中,「塑料環保」是最讓他激情澎湃的研究課題,因此在這兩三年期間他也投入了大量時間在組織環保主題的一些活動。此外,他在今年也參加了China Thinks Big (CTB) 和Pioneer Research Program等國際大賽。

同樣在辯論上,只要碰上他自己喜歡或有興趣的辯題,對他來説也是一件令他激情澎湃的事情,每次的備賽如同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這種「喜歡」來源於單純地去辯駁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者是在觀點中發現其存在的價值。

隨着時間的累計,William更發現辯論的精髓遠不在於此,而是在於智慧與靈感的碰撞,那是一個重新認識世界的過程。這同樣也是辯論使William能夠為之深深着迷的地方。

也許,William生活中最大的重心也就是這由始至終的「喜歡」二字了。

採訪到這裏,NSDA君似乎很難給William這個大男孩一個概念或者輪廓,或許年輕的靈魂就不應該被限定。

William回想剛結束不久的TOC中國冠軍賽,他形容到「自己其實原本沒有想打,但TOC報名截止前一天,突然不知道為什麼就想打辯論,就感覺特別地passionate」。

因為報名得比較倉促,William臨時邀約來自人大附中的朋友王澤宇Evan(王澤宇同學的專訪也在路上了,敬請期待~),兩人成行一同搭上了TOC的列車。

William心裏很清楚,雖然兩人不是初識,但從未一起打過比賽,加上只有剩下一個月的備賽時間,倉促的備賽步伐下內部其實並沒有磨合到最好。

雖然如此,兩人仍然很快地進入了備賽狀態。

William分享到,「我們的分工特別清楚,意見幾乎都很統一,通常就是我給他一些建議,他也給我一些建議,過程很順暢地持續進行,沒有一次爭吵」。

許多辯手在備賽的期間都會精神緊繃,如臨大敵,有時難免因壓力過大而導致不耐煩等消極情緒。而William和澤宇兩人卻幾乎以零爭吵的狀態度過整個備賽期。

對此,William形容兩人的風格不同,「因為Evan的性格比我稍微穩重温和一點,而我就稍微強勢一點,感覺我們配合特別好」,可以説兩人形成了完美互補。

最終,他們成為一匹大家都不熟悉的「黑馬」跑了出來,一舉奪得了第五屆TOC China辯論高中組亞軍。

從平平無奇到相當優秀

發掘自己的閃光點。

幾年的辯論生涯中,William最深刻的其中一場辯論賽是2020年NSDA國賽的octafinal。

「雙方辯手都做了很多evidence check,當時屋子裏有很多人坐着看,氣氛特別激烈。我感覺那也是我表現最好的一次辯論賽,我把每一個點都成功地逐一攻破了。」「感覺就是一個強者之間的碰撞,現在想想依然是超級難忘、深刻的經歷。」

William回憶起來彷彿昨日重現,分享當時的情況仍頗有感觸。最終,William的隊伍在那次比賽中獲得了季軍榮譽。

之後,William更覺得辯論是一件有點偉大的事情——一羣人在開誠佈公地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人生的意義,甚至為世界局勢之盛衰去討論,去辯駁,這是赤誠的,又是堅毅的。

辯論讓他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去碰撞,去撕裂,去重新思考。

回想起來,也許他當初第一次選擇報名參加英辯課程便是學生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從那時起,William發現了自己身上隱藏的潛質,那就是有一股子韌性。

“ 「Just focus on making your argument the best that it can be」,小時候學圍棋的時候,不贏的話我都會哭,以前就是感覺贏特別重要。現在我在打完這麼多場辯論賽以後,我真的發現其實最重要的只是自己有在進步,打敗過去的自己,而不是去贏。”

多年的辯論經驗,也讓William慢慢變得更加包容。生活上發現別人做事的方式可能不符合自己的道德標準,或者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他不會去批判,更不會橫加干涉,而是包容這種多元性的存在。

除了擔任校園大使和學校辯論社社長,William也是校學生會主席。在豐富的校園和課外生活中,William已經通過不斷的學習與磨練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出類拔萃的少年。

William説,雖然自己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辯論培訓,但在為社團辯論小白培訓的過程中,反而學習更多。

「我覺得在挑別人的過程中是最容易提升自己的,因為你會發現—— Is this the way to do things?What is the way to do things?Is this the best way?What are some other ways?」

自從擔任社長之後,對社員之間的培訓鍛鍊,使得William在長時間的頭腦風暴中鍛煉出更為成熟的思考與溝通方式;不間斷的隊員間合作和課外活動使他擁有了更加包容的心性和更加耐心理性的做事風格。

帶領30人左右的辯論社,他擯棄了簡單粗暴的分配工作的領導模式,而是在頭腦風暴的時候,嘗試引導其他小夥伴,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非常耐心地給予力所能及的所有幫助。

可以説,因為對辯論的熱衷與付出,他也因此被鍛煉出一個優秀高中生所需要的能力:研究能力、領導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演講能力。

「我差不多每天都會開很多meeting,一下課就會待在一個咖啡廳裏面工作個三四個小時,然後睡個覺再繼續工作」

William戲謔地用「工作狂」形容自己的生活狀態。

也許,William本身就是一個圓融的夢想行者,在他的生活字典裏,完全涇渭分明絕無可能,他會盡力劃分生活與工作的分區,緊湊的生活節奏早已讓他習慣把辯論/做課題/運動/閲讀等等的都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自得其樂,遵從本心。

家庭教育的加持

陪伴、閲讀和自由。

當William形容自己的家庭教育時,他給父母的第一個形容詞是「free」。

William的父親是清華畢業生,母親則來自北大。也許是父母親曾經受到過的束縛,沒有傳遞給他,他們讓William在成長過程中享受了最大程度的自由。

「小時候爸爸管的不是那麼多,不像一個傳統中國家庭會讓我去刷數學題或者去做一些特別枯燥的事情」。

父母對William從小到大的選擇表現出了極大的理解,即使是他小時候下圍棋,還是長大後主動選擇上數學課、學編程,他想幹嘛就幹嘛。

在William的記憶裏,他、姐姐和弟弟三人從小到大都有很大的自由在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所以在這種氛圍下幹什麼事情都特別有動力。

在外人看來,這種教育方式也許是「放任」,但不流於表面,而是真正地將人生的自主權交到了William自己的手中。

父母在William學習和生活上的「放養」,恰恰是在培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許,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我自己做到的。

父母對William的最重要助推是什麼呢?William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對文學、哲學、社會學的追求都是因為閲讀。也許,父母最重要的助推就是引導他去閲讀。

例如,William有一次碰到關於「poverty」(貧窮)的辯題,“我會先去大量了解 what exactly is 「poverty」。「Poverty」在中國是有什麼不同definition,有什麼官方的number,然後去大量做閲讀,”他分享道。

William認為,當自己完全瞭解一個東西以後,才會開始去做一些系統性的拆解,將備賽素材一步步地拼入各種框架中,循序漸進才能更好地呈現一場辯論賽。

在信息和資源都唾手可得的今天,在網上查找大量資料確實不是什麼難事了。而對William而言,他卻更享受用兩三週時間去閲讀辯題相關的所有資料,從journal和newspapers上挖掘內容,再從中去整理論點,加深自己對辯題的理解與記憶。

這些反反覆覆的準備過程對William來説是理所當然,並且是沉浸其中的。

辯論是什麼?

它吸引人的魅力來自哪裏?

——只要你是一名辯手,NSDA君相信,多少都被人問到,或自己思考過這類問題。

對於辯論,William有他獨特而明確的觀點,那就是打辯論的意義並不在於比賽的輸贏,而是自己從中學到的東西。

William補充,辯論改變、拓展了他的世界觀、朋友圈,以及此後人生的諸多選擇,「在辯論的過程,我都感覺我的腎上腺素飆升,特別激動,但每次打完辯論感覺心裏會特別舒服。」

其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辯論為的就是爭個你輸我贏。輸贏固然重要,它證明了你對別人的説服能力,説明你的話在理。但辯論的精髓遠不在於此,我認為其精髓在於思辨,即思維的論證過程;也是你不斷尋找看問題的不同角度,重新認識世界的過程。

「它讓我更深度地瞭解世界,辯論告訴我這個世界 It's not always one story。」William堅定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