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聯合國中文日”來了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4月18日,浙江師範大學為迎接“聯合國中文日”舉行快閃活動。
傅 挺攝

馬西在吉林大學碩士畢業時留影。

甜甜在家中書房用比心手勢表示“我愛中文”。

艾梅參加第11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佈啓動聯合國語言日,倡導並促進6種官方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其中,“中文日”定在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穀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今年4月20日是第12個“聯合國中文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日前在聯合國中國書會舉辦的“聯合國中文日”主題在線活動上表示,中文見證了聯合國成立的歷史性時刻,見證了中國參與聯合國事務的歷史進程。中國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漢字留在憲章簽署區首頁,彰顯着中國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堅定承諾。長期以來,中文的運用保障了聯合國工作的有效開展,增進了中國人民和中文使用者對聯合國的瞭解。

時值第12箇中文日,世界各地的相關機構舉行了各類慶祝活動。其中,全球最大的國際中文教育網絡平台“中文聯盟”推出“中文:創造無限機遇”系列線上活動,具體包括中文日之聲、教學創新接力、中文機遇、中文驅動、全球精彩活動、中文聯盟會員雲展廳等多個版塊,旨在展現國際中文教育在推動教育創新、個人成長、產業發展等領域創造的無限機遇和豐碩成果。

據介紹,“教學創新接力”版塊全天以直播課形式,推出網絡中文課堂示範課和中文聯盟精品示範課;“中文機遇”版塊通過中文培優項目、“漢語橋”配音大賽、一分鐘中文創意挑戰賽等主題內容,集中呈現國際中文教育為中文學習者、教師和教師志願者等個人成長和發展提供的無限機遇;“全球精彩活動”版塊滾動報道中外高校、企業、機構異彩紛呈的中文日慶祝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活動將貫穿整個4月。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以外學習中文人數約2500萬人、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人數近2億人。此外,全球共有40多個國家開設了“中文 ”課程,涉及經貿、高鐵、航空、旅遊、醫藥、廚藝等眾多領域。

正如為“中文之聲”錄製寄語視頻的馬西所言,“中文就像一個魔術盒,帶來無限可能”,這也是本版呈現的幾位外國中文學習者的共同心聲。

中文就像一個魔術盒

馬西

我來自阿根廷,出於對漢字的好奇,2009年開始學習中文。在學習過程中,雖然每週末我都要很早起牀,再坐兩個小時的車去上課,但是對我來説,每一次接觸中文都是一次享受。漸漸地,學習中文從業餘愛好變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神秘的漢字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發現,漢字不僅看起來非常美麗,而且意義博大精深,每個漢字都像是一首詩。

學習中文就像打開了一個魔術盒子,既滿足了我長久以來的好奇心,又激發了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從不同文化的角度看世界,讓我大開眼界,感覺生活非常美好,每天都有新鮮的體會。

2014年,我獲得了一次到中國學習的機會(在吉林大學學習一個學期),第一次踏上這個美麗的國家,看到的一切都讓我驚喜。在那個學期,我不僅交到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還遊覽了很多中國的名勝古蹟。慢慢地,我愛上了中國的風景、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善良友好的中國人民。回到阿根廷後,我想跟更多的阿根廷人分享我學習中文的經驗與快樂,想讓他們瞭解中國的美麗。

很幸運的是,我到吉林大學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申請成功通過,第二次來到中國。在我攻讀碩士的兩年時間裏,學習中文的快樂變成了研究中文的快樂,我有機會更深入地瞭解中國語言與文化。

讀碩士期間,我發現以西班牙語(阿根廷官方語言)為母語的學習者有自己的學習特點。由於語言和文化的密切關係,要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中文,不僅需要注意中文與西班牙語的差異,兩種文化間的異同也不能忽略。2019年,我有幸加入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新漢學計劃”博士生項目大家庭,在吉林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更深入地研究中文。

讀博期間,吉林大學優秀學者的授課,每次都像是一場頭腦風暴,引發我深入思考各種中文問題;語閤中心也安排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網上有一些關於中國的不實傳聞,我迫切地想讓大家看到中國人的真實生活,感受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故事,便創建了自己的中西雙語微信公眾號——馬西學漢語,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分享我的生活感悟和學習心得。這時候,對我來説,研究中文的快樂變成了傳播中文的快樂。

如果12年前有人告訴我,未來我會在地球的另一端讀博士,我肯定不會相信。但機緣巧合,中文給我的人生創造了無限機遇,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我的夢想成真。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學中文,瞭解中國文化,感受中文和中國文化的魅力,也給自己一個創造無限可能的機會。

(作者系吉林大學阿根廷留學生)

做一名“中國通”

甜甜

別看我生在加拿大、長在加拿大,但是我的成長經歷卻讓我和中國早早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得上幼兒園時,我特別喜歡我的啓蒙老師Sam。她是一個身材高大、笑容和藹的老師。我非常喜歡聽她講故事,喜歡和她一起做手工。記得有一年春節,Sam老師給大家準備了紅色剪紙窗花,還給我們講了一些中國的過年傳統,比如會給小朋友壓歲錢。我當時覺得,這個傳統實在太好了!班上的小朋友都收到了Sam老師為大家準備的“人民幣”。放學回到家,我很珍惜地把我的“鉅款”放到了小豬存錢罐裏,最後才發現,那不是真的人民幣。那是我有記憶以來,觸動最深的一件事。年幼的我從那時起就對中國文化充滿好奇,於是在家人的支持下,開始學習中文,一轉眼我已經堅持了12年。

一路走來,我最要感謝的就是我所就讀的中文學校校長和老師。他們都來自中國,是一羣充滿熱情和有責任感的好老師。他們的辛勤付出為我的中文打下了堅實基礎,也讓我深深地醉心於中國文化。老師們講過的一個個故事、一個個傳説、一個個典故、一個個人生哲理,使“中文”成為鮮活的、生動的、美好的文字符號,也是我最珍貴的成長記憶。上中文課成了我每週最期待的事兒,12年來從未間斷。

中文學習讓我不禁對中國充滿嚮往。每年暑假,我和父母都會到中國不同的地方旅行。我見識過她美麗的山川河流,領略過她雋永的文化氣息,體驗過她淳樸的風土人情,感受過她令人驚豔的時尚和令人震憾的科技力量。如今,我已經很熟悉人民幣了,但在中國,支付方式越來越多地變成了微信和支付寶。中國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地方,讓我十分着迷。

就這樣學着學着,我變成了一個知道很多中國故事的小小“中國通”。平時,我常參加校內外的演講比賽,每次的演講內容都和中文、中國文化以及我的中國之行有關。2020年,我代表加拿大參加了第13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並獲得了全球總冠軍的殊榮,這為我的中國故事增添了最精彩的一頁。

“漢語橋”比賽讓我收穫良多,也讓我有更多機會分享我的中國故事,這讓我有一種使命感——中文這麼美,怎麼能讓更多的朋友學習和使用?中華文化這麼博大精深,怎麼才能讓更多的朋友願意去了解她、愛上她?

我還記得上小學和初中時,身邊的朋友還沒有去過中國,甚至不知道中國的地理位置。就連我最好的幾個朋友對中國的瞭解也僅限於中餐廳的海鮮炒麪和宮保雞丁。但是漸漸地,他們開始期待我每個暑假在中國旅行的見聞和我在中國買的小禮物。現在,他們知道了火鍋、高鐵、手機支付和中國人的友好,但這樣的改變還遠遠不夠。

今年年初,我和其他幾名高中生成立了一個作業輔導自願者中心。現在,我們每週都會為北美不同地區的小學生提供免費的初級中文輔導。與此同時,我發起併成立了一箇中文辯論俱樂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切入點,為本地區中小學生提供一箇中文辯論的平台。俱樂部活動每週一次,同時定期舉辦辯論賽。

我的力量雖然很小,但我堅信每一點努力都是有意義的。只要大家願意瞭解、學習中國文化,就一定會愛上她,因為那是經過歲月淬鍊的智慧。講好我的中國故事是我的終生追求,為此,我將一往無前。

(作者系第13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冠軍)

中文讓我遇到更好的自己

艾梅

在我很小的時候,中國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國度就深深吸引着我。2015年,我14歲,出於對中國文化的好奇,開始了中文的學習。在我就讀的中學,教授學生中文興趣課的老師來自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孔子學院。

還記得我人生中的第一位中文老師姓嚴,但是她一點兒也不嚴厲。她的專業知識、職業素養和人格魅力,都讓我深深地愛上了中文。她不只是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更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夢想的大門。在嚴老師的幫助下,我學習中文的熱情持續高漲,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017年夏天,我很幸運地參加了“中國之旅”夏令營活動。中國有句俗語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次的中國之旅讓我大開眼界,不僅見識了便捷快速的移動支付和環保快捷的共享單車,還體驗了安全快速的高鐵動車以及應有盡有的淘寶店。這些都讓我震撼,也讓我在心裏默默地許下願望:“我一定還會再回來的,短短兩週的時間真的不夠。”

1年以後,我作為羅馬尼亞中學生代表,參加了第11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結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中文學習者,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漢語橋”組委會。毫不誇張地説,對我們來説,那真是一次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體驗,這次參賽更加堅定了我要把自己的未來和中國連在一起的信念。

2019年,我成功申請到中國政府獎學金。“我要到另一個洲去學習,去我魂牽夢縈的中國完成大學學業,要在那裏度過4年的象牙塔生活,而不是短短的兩週。”出發前,每當想到這些,我都特別激動。現在,作為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言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我覺得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未來,我希望自己能從事推動中羅語言與文化交流合作的工作。

回頭看我的中文學習之路,可以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來描述。孔子學院的老師是我進入中文世界的啓蒙導師,“中國之旅”夏令營讓我對中國一見鍾情,“漢語橋”讓我再次確定中國就是我的心之所屬。正是開放的中國為我們這些中文學習者和中國文化愛好者提供了非常多走近她、瞭解她的機會。而我要做的,就是堅持學習中文。

我的故事很簡單,沒有什麼跌宕起伏,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但卻是有意義的。因為,我想告訴同齡人,中文開拓了我的眼界,珍惜機會讓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羅馬尼亞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