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年前的農村中小學,學校的老師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當地教師,幾乎沒有外鄉教師的存在。隨着時代的發展,農村學校不僅有本鄉本土的教師,還有很多外鄉外縣,甚至是外地市的教師,於是“走讀教師”羣體就大量湧現。農村學校“走讀教師”羣體的存在,是振興鄉村教育的“助推器”?還是“絆腳石”呢?
何為“走讀教師”?
白天在農村學校教書育人,下午放學後回到縣城的家裏,第二天早上再返回學校,這些教師不住校,每天都往返於縣城和鄉村學校之間。這些教師或自己開車,或組團“拼車”,日復一日地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穿梭。
為什麼會產生大量的“走讀教師”?
1、與教師的准入制度有關
三十年前,經濟發展落後,農村中小學校的教師羣體以師範畢業生和民辦教師羣體為主,當時師範生畢業後就被國家“分配”了工作,而“分配”原則基本上都是從哪裏來回哪裏去,這些師範畢業生大多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教書。民辦教師自然不用多説,絕大多數都是當地教師。
隨着時代的發展,現在的教師准入制度是“逢進必考”,然後接受當地教育局的統一安排,無數大學生進入體制以後,接受教育局的安排,到其他鄉鎮教書的情況非常普遍。
2、與教師羣體結構變化有關
現在的農村青年結婚,縣城有房是標配,而教師羣體中女性越來越多,作為女教師結婚,縣城有房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她們結婚以後或者調入縣城學校,或者是住在縣城,仍然在農村教書。
3、與教師工資待遇提高有關
隨着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教師工資待遇逐步增長。尤其是鄉村教師,每個月還有數百元的鄉村生活補助,大多數老師都能買得起小車,即便暫時沒有,也能付得起縣城到工作地點的車票,為了照顧老人、小孩,就天天奔波於縣城與農村學校之間。
4、“縣管校聘”改革的實施
早在幾年前,很多地方就開始試點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從2020年開始,全國推行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教師“縣管校聘”改革的目的,是讓縣區內的所有教師流動起來,通過“教師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達到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最終目的。
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實施後,各學校的“走讀教師”羣體就越來越多了。
正是以上4個原因,造成了農村學校“走讀教師”羣體的存在。
“走讀教師”羣體,是鄉村教師的“助推器”?還是“絆腳石”?
這些“走讀教師”羣體大多都畢業於高等院校,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教學技能,年輕、上進的“走讀教師”羣體,很受農村學生地歡迎,他們為農村孩子帶來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他們是農村學校教師羣體中的新生代力量,正在成為復興鄉村學校教育的“助推器”。
另一方面,由於每日往返於縣城和鄉村學校之間,就沒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工作當中,必定會給學校工作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原因説“走讀教師”羣體是農村學校發展的“絆腳石”就嚴重了。
農村學校大量“走讀教師”存在,這是客觀現實,我們要正確面對。如何發揮“走讀教師”羣體的最大作用,讓他們“助推器”的作用更加明顯,才是所有人都應該考慮的。
原創不易,您的轉發、關注、收藏、評論就是對教而育之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