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漢末一員猛將,手握勁旅橫掃中原,結局很淒涼
大家好,我們的湯姆來説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縱觀三國時代的名將,蜀漢集團有五虎上將,個個都曾是威震天下的上將;曹魏集團有五子良將,也都是能力各異的傑出統帥;東吳集團也有十二虎臣,為一時之勇也。天下英雄豪傑,大概十之八九都被此三家掌控,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董卓手下的猛將徐榮,曾擊敗過孫堅、重創過曹操。
而作為中原昔日的最大霸主,袁紹也曾擁有過這樣一位猛將。此人名叫麴義,手中有一支私人武裝,換做先登死士。而麴義最亮眼的戰績,便是以八百先登,殲滅了公孫瓚的三千白馬義從,從而聞名於天下。在風起雲湧的中原地區,麴義也對北方地區的局勢造成了頗為顯著的影響。不過可惜的是,陳壽《三國志》中並無此人記載,好在裴松之為其作注,引用王粲《英雄記》,才得以窺見到這位一流猛將的風采。
麴義本是平原人,後跟隨家族避難來到了涼州西平。眾所周知,涼州是邊境之地,這裏也是外族與東漢王朝接壤的地方。不難想象麴義的出身,是一種民風剽悍的場景。正因如此,麴義以及他的私兵,便擁有着羌人的作戰特點。勇不可當、悍不畏死便是麴義的作戰風格。而他手下的私兵,也漸漸發展成了後來令敵軍都聞風喪膽的特殊部隊——先登死士。
在古代戰爭中,有這樣一批士兵,他們在攻城之時,總會衝在最前面,先友軍一步登上敵軍的城池,故而喚作“先登”。而麴義手下的八百先登,他們不僅是這種方式選拔出來的特殊兵種,更是熟練掌握了那個時代堪稱為大殺器的弓弩。可想而知,麴義有這樣一支強悍部隊,他走到哪裏都是吃香的。
麴義的第一位主公,便是膽小怕事的冀州牧韓馥。顯然,行事大膽、激進的麴義與韓馥力圖自保的理念是不符合的。正因如此,麴義最終叛出了冀州,轉而與袁紹聯盟。在麴義的武力威懾下,韓馥最終聽從了手下的建議,不得已將冀州讓給了袁紹。後者搖身一變,從一個地方上的渤海太守,自立為了新任冀州牧。袁紹取得冀州後,他意圖吞併中原的野心恰好與麴義不謀而合。出於這點,麴義選擇歸順了袁紹,成為後者麾下的第一猛將。
以筆者觀點,麴義與袁紹之間的關係,其實是相互利用的。袁紹看中了麴義的勇烈,希望他能幫助自己開疆擴土;而鞠義則看中了袁紹的名望和野心,想要藉助他的地位成就自己的威名。兩人雖然是名義上的上下級,但麴義並非和顏良、張郃等人一樣完全聽命於袁紹。麴義本人,是有着強悍的私人武裝的。
《三國志公孫瓚傳》載:“紹軍廣川,令將曲義先登與瓚戰,生禽綱。”這裏描述的戰爭,便是麴義成名的界橋之戰。而《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提到:“紹令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陳於後。”公孫瓚見麴義兵力不多,發動猛攻,結果麴義“強弩雷發,所中必倒”,不僅將公孫瓚部將嚴綱射殺,同時還殲滅了一千多人。袁紹主力隨即發動總攻,公孫瓚大敗。
公孫瓚雄踞幽州多年,靠的便是手下這支白馬義從。作為一支東漢末年最具盛名的輕騎部隊,白馬義從無論是在北疆與外族的對戰中,還是中原平定黃巾餘黨的途中,這支部隊都向世人宣告了自己的強大之處。機動性強、殺傷力驚人、來去如風的特點,也讓不少諸侯為之忌憚。但在界橋一戰,麴義卻首創性地用一支800的步兵打敗了這支如日中天的騎兵。當然,麴義能取得這般壓倒性的勝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公孫瓚指揮失誤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麴義巧妙藉助地形完美剋制了白馬義從的發揮。
界橋之戰的結局,對袁紹和公孫瓚雙方都有着顯著性的後果。公孫瓚經此重創,他進軍冀州以圖中原的戰略計劃宣告破產。後者無奈之下,只好率軍攻殺了幽州牧劉虞,以藉助一州之地的力量來恢復元氣。而袁紹得此大勝,不僅將宿敵公孫瓚驅逐出了中原,更是裹挾這股氣勢,從而席捲到了青州、幷州等地。此戰的勝利,也同時為袁紹消滅公孫瓚打下了堅實基礎。據《後漢書?袁紹傳》記載:“是歲,袁紹遣將曲義與公孫瓚戰於鮑丘,瓚軍大敗。”界橋之戰四年後,麴義再次橫掃中原,重創了公孫瓚,斬首兩萬多人,進而將其困殺在了易京。
輝煌之後,即是落幕。袁紹能順利取得北方霸主的地位,麴義功不可沒。但可惜的是,麴義功高震主,自己又不懂得收斂,最終引起了袁紹的殺機。前面已經提到,麴義和袁紹的關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而麴義手中的先登死士,也令袁紹心驚;再加上麴義本人有過背叛舊主的例子,袁紹最終選擇了除掉麴義。
據《後漢書?袁紹傳》記載:“曲(麴)義自恃有功,驕縱不軌,紹召殺之,而並其眾。”而《漢晉春秋》中也提到:“前以西山陸梁,出兵平討,會麴義餘殘,畏誅逃命,故遂住大軍,分兵撲蕩,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橋搴旗拔壘,先登制敵者也。”可以看到,在麴義死後,他麾下的先登營多半被袁紹分化到了自己的軍隊之中,而不願歸降的餘部,也最終為袁紹所滅。可嘆名震一時的先登死士,就這樣消亡在了歷史之中。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