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金融組
作者 | 周月明
題圖 | 蕉下官方旗艦店產品截圖
夏日不遠,嚴密的防曬又要提上女孩的日程,靠防曬起家的蕉下也將上市列入自己的計劃。
蕉下,品牌名源自“芭蕉葉下”,從做防曬傘起步(小黑傘、膠囊傘),後逐步將品類擴充至防曬服、墨鏡、口罩以及非防曬產品。近日,其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説明書,正式向上市發起衝擊。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蕉下業績爆發式增長,營收分別為3.85億元、7.94億元和24.07億元,2020年和2021年同比增長106%和203%。
“蕉下幾乎是當下新品牌時興的商業模式的一個縮影。”品牌營銷專家李雷林告訴虎嗅,從產品設計到營銷推廣,從蕉下身上,能看到不少流行的商業概念。
但商業終究是講究回報率的,雖然鞋服行業並不是一個高淨利率的行業,但蕉下淨利率還是比較低了。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淨利率分別為5.1%、5%和5.6%,像李寧安踏這類較為傳統的大運動户外品牌,2021年淨利率還基本都在17%以上。
“花花綠綠”的商業模式和流行概念能帶來真金白銀嗎?“新品牌模式的利與弊,蕉下身上也都有。”李雷林説。
溢價如何留住
在現今的商業世界裏,產品價值這個概念正在被不斷重塑。從工具到玩具再到道具,產品的內涵被不斷擴充。對於不少新品牌來説,要想突出重圍,功能性已經是最基礎的元素,除此之外,品牌還要不斷找尋新價值、新場景和新任務。
比如防曬工具,除了要滿足基礎性能之外,好看、便攜也成為愈發被重視的價值。蕉下以傘類產品起家,當時,其走的差異化路線就是讓防曬傘更有顏值且更小,甚至可以放到口袋裏。這個定位也讓蕉下發展起來,截至2019年,防曬傘還仍貢獻87%的營收。
顏值已經成為產品尤其是女性產品愈發重要的元素,本不期待有顏值的配件如果變得好看,給人的驚喜感更高。
“這切中了當下女孩的一個心理,精緻女孩就是要從頭髮絲兒到腳趾甲都精緻,在別人不卷的地方卷,才能顯出我的講究。”服飾店老闆林苗苗跟虎嗅分享了一個觀察。
從小黑傘起,蕉下彷彿悟到了這個道理,並試圖複製。“遮到眼角防止眼紋”的口罩、版型顏色更時尚的防曬服、“既能當髮箍又能當帽子”的遮陽帽,新的品類不斷按照同一思路推出。
“蕉下這類新品牌的玩法就是讓產品滿足多任務。”品牌營銷專家李雷林告訴虎嗅,消費者每天有不同的任務,他們借用不同的產品來把任務解決,既滿足功能又滿足心理,能獲得的溢價自然也更高。
查看蕉下天貓旗艦店各類產品的定價,口袋傘229元、防曬服229元、貝殼防曬帽159元、眼角防曬口罩59元。但對於定價,消費者的態度有些兩極分化。
“一把傘200多、一個口罩59,這真的不是收智商税嗎?”消費者王詩向虎嗅表示。“蕉下的產品防曬功能不錯,也好看,我認為物有所值。”消費者凌零對虎嗅表達了相反的意見。
品牌能獲得自己的目標客羣就可以了,不認同定價的消費者本身也不是品牌的受眾,品牌營銷專家王磊告訴虎嗅。“但對於蕉下來説,這個定價能否鎖住客羣更重要,畢竟對於其品類而言,差異化壁壘並不明顯。”他説。
虎嗅在淘寶上查看後發現,與蕉下相似的產品並不少,價格低於蕉下的同類產品也隨處可見。比如三四十元的貝殼帽、五六十元的膠囊防曬傘、六七十元的防曬衣。
差異化的消退也給蕉下帶來新的難題,品牌溢價能鎖住多少忠實消費者呢?
蕉下在招股書中強調了自己客羣的忠實性,其披露2019年至2021年,天貓旗艦店復購率分別為18%、32%、46%,2021年天貓旗艦店29.4%的客户購買兩款或以上單品。
但品牌營銷專家王磊也向虎嗅表示,這也要結合復購的產品、單價是什麼,是否是高客單價產品關係着復購率的質量。
要知道的是,對於一個品牌來説,能否鎖住客户一般有三個維度:習慣、遷移難度、搜尋難度,對於蕉下的產品品類來説,這三個維度貌似都不能形成壁壘。
品牌營銷專家李雷林就告訴虎嗅,對於蕉下來説,在習慣培養上還有一定玩法空間,其DTC(直面消費者)模式收集到的數據,相較於傳統品牌便於開展售後、VIP維繫工作,但總的來説壁壘不大。
李雷林還將蕉下與lululemon的模式做了一番對比,同樣從女性單品切入、採用DTC模式、進軍社羣玩法(據媒體諮詢蕉下招商人員,蕉下未來想打造蕉下社區),lululemon從價格區間、社羣黏性等方面都較蕉下有更多空間。
“lululemon定位更高,區隔更大,階級屬性更強,客羣不易下沉且更聚焦。此外,lululemon多采用線下社羣玩法,見面三分情,更易增強身份認同感。”其告訴虎嗅。
除此之外,高定價和線下營銷模式也為lululemon爭取了更多盈利空間,近五年,lululemon平均淨利率為14.09%。
依賴營銷吞噬利潤空間
由此可見,雖然產品定位和定價讓蕉下有了一定溢價空間,但守住這份溢價空間,也愈發成為其挑戰。
要知道的是,對於新品牌來説,想獲得更高的溢價,往往伴隨着更高的營銷推廣成本,對於蕉下,也不例外。
查看蕉下招股書就可知,報告期內其毛利率分別為50%、57%和59%,但淨利率卻一直維持在5%左右,沒有明顯增長。在某種程度上,大量的銷售成本侵吞了其盈利空間。
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分銷和銷售費用分別為人民幣1.2億元、3.2億元、11億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32.4%、40.7%、45.9%。
細看的話,蕉下的分銷和銷售費用中,大頭主要有廣告和營銷開支、電商平台服務費,其中,廣告和營銷費用,佔營業收入分別為 9.6%、15.0% 和 24.4%。
與銷售費用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蕉下的研發費用佔比在逐年下降。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990萬、3590萬和7160萬,分別佔總收入的5.2%、4.6%、3.0%。
與多數新品牌一樣,蕉下采用的營銷模式是與明星、KOL合作,在社交媒體“轟炸”。
據其招股書所稱,2021年,蕉下與超過600個關鍵意見領袖合作,這些關鍵意見領袖在主流社交媒體平台共擁有約14億關注着,其中超過199個KOL有超過百萬關注者,帶來45億瀏覽量。除此之外,蕉下還請了趙露思當代言人,並頻頻與李佳琦、羅永浩等頂流主播合作。
這種模式在新消費品牌推廣中愈發重要,在某些消費理論中,把用户分為五種,前兩種就是潮流先鋒者和關鍵意見領袖,這部分羣體對產品的擴散和用户羣的擴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KOL合作,彷彿也成了新品牌營銷的標配。
“營銷方式愈發複雜,但歸根究底要看回報率。這要結合用户終身價值和到達成本來看品牌的營銷是否真有實力。”品牌營銷專家李雷林告訴虎嗅。
有一些觀點認為,對於鞋服這類大眾消費品來説,用户終身價值並不高(相較於汽車、電子產品、家電而言),所以在營銷上應該更重視規模而非精細營銷。若用户到達平均成本高於終身價值,那麼營銷很可能將會帶來虧損。
如今有不少新消費品牌,雖然毛利率也較高,但由於營銷費用不菲,仍沒有完全擺脱虧損局面,比如完美日記和奈雪的茶。有些業內人士認為,蕉下淨利率雖低,但沒有虧損已經不易。
“蕉下的未來,如何逐步擺脱營銷依賴,與很多新品牌一樣是個難題,也許提高運營效率,即單位時間產出,才是壓低成本、獲得更多盈利空間的根本,但這本質上是管理水平的競爭。”王磊向虎嗅説。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