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痛”,誰來解?

近期,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頂格罰款“作業幫”“猿輔導”兩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與此同時,瀋陽“四點半媽媽團”堅持11年負責替一些工作繁忙的家長接孩子。

一方面是培訓班亂象叢生,一方面是孩子放學無人接管,教育之中的焦慮與空缺該如何解決?新華網獨家連線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

1

培訓機構亂象叢生

“學而優則仕”一直是中國家長堅信的觀點,學習能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出路,於是,孩子們從很小時就要報大量補課班和興趣班,越早“搶跑”意味着越早地“出圈”。

正因如此,市場上隨之出現很多“惡性競爭”,培訓機構利用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心理,用各種虛假宣傳只為招收更多的學生,獲取更多利益。

教育之“痛”,誰來解?

數據顯示,我國校外培訓行業的總體市場規模約為2萬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2%。其中,中小學校外培訓的規模約佔40%。不少培訓機構憑藉技術和平台優勢,通過線上教學一定程度緩解了家長因疫情停課或工作忙碌缺位帶來的焦慮,但培訓行業內難免亂象叢生,例如虛假廣告、過度營銷、濫用資金和爆雷跑路等。

教育之“痛”,誰來解?

對此儲朝暉認為,由於教育評價體系以分數作為依據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導致了家長希通過考試培訓讓孩子進入好學校。教育部近日下大力度推動教育均衡包括改革教育的評判標準,相對對培訓機構的處罰,則是解決矛盾更深層次問題的關鍵。

2

四點半誰接孩子?

瀋陽市瀋河區育鵬小學的校門口,下午四點半有這樣一羣志願者引起了周圍人的關注,他們不是孩子的家長,穿着統一的紅馬甲,負責替一些工作繁忙的家長接孩子。高桂華則是其中一名“四點半媽媽”,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她負責接送十幾個孩子,這樣的場景在這所學校門外已經重複了11年。

每天家長們只要通過微信羣向工作人員發送代管通知,就完全不用再擔心孩子放學後沒有人接的問題。“我每天早出晚歸,孩子爸爸也很忙,接孩子就是我們家的一個大問題。”學生家長秦麗麗説。

教育之“痛”,誰來解?

相關部門規定,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一天不能超過6小時。如果早上7點30分開始上課,除去午休時間,到下午3點30分就應該放學。

“實際上,下午3點30分放學以後,我們還要打掃衞生、批改作業,經常是很晚才下班。”一位小學老師表示。

一方面是三點半、四點半放學,不少家長沒時間接孩子,不得不送到各種託管班、培訓班,一方面是老師的工作壓力大,那麼這個時間段的看護斷層如何解決呢?

儲朝暉認為,在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課程學習時間最多隻能佔學生時間的60%,要把40%的時間空出來,由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選擇活動,安排自己的生活,這是保障學生自主性的重要前提,把所有的時間都填到考試比拼,會養成孩子的被動性人格,事實上受到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到終身成長髮展。

3

教育之痛怎麼破?

教育之“痛”,誰來解?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日前印發《關於組織責任督學進行“五項管理”督導的通知》,要求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儲朝暉認為,孩子的發展是多樣化的,要遵從天性發展孩子,同時用更豐富的思想來解決當下的問題,不能簡單按照一種模式去解決不同問題,建議尋找更合適、更科學、更理性的方式。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豐富的思想,僅僅為了功利目標的實現,大家可能在裏面越陷越深。這需要全社會改變觀念的同時,從社區、機構到社會組織,全民參與進來為學生多樣性的發展提供基本的條件,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來源:新華網

記者:關心

來源:新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3 字。

轉載請註明: 教育之“痛”,誰來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