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庭有沒有儀式感,影響了孩子的幸福感,更決定了孩子以後的前途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後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夠幸福,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了。為什麼孩子身上的幸福感卻越來越低。家長每天早出晚歸,每天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就只有在涉及到孩子的學習的時候,才能多説幾句話。

歸根究底就是孩子的生活中缺少了本該有的儀式感,讓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沒有規劃,沒有興趣,讓孩子認為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無趣。

什麼才是生活中的儀式感?

生活中的儀式感不僅僅是在孩子生日的時候為孩子舉行一個生日派對,這樣就在狹義了。生活中的儀式感透露在每一個生活中的小細節上。在早上剛起牀的時候和孩子互相給對方一個早安甚至是擁抱。每天在桌子上擺放一些鮮花、在就餐前將碗筷擺放整齊、在出門前對對方説一聲路上小心注意安全,都算是生活中小小的儀式感。

這樣小小的儀式感其實更添加了孩子生活中的人情味。這比每天給孩子大量的金錢更能給孩子幸福,因為這才是生活。

儀式感能帶給孩子什麼?

能和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這樣小小的儀式感無疑增加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每天都會讓孩子感知到父母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在每個小細節裏都充斥着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的內心對父母充滿了信任。對家長和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儀式感也可以看成一種規則。和孩子約定好在孩子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家長會用什麼處理方式。這樣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和家長都可以順暢的交流。並順利地將問題解決。

生活中的儀式感能帶給孩子充實的內心

生活中的儀式感能讓孩子充分感覺到生活給自己帶來了什麼。讓孩子能夠對自己的生活充分的規劃。所謂的儀式感,就是人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讓孩子在之後的人生中更加的懂得生活更加的熱愛生活。這樣就是父母帶給孩子最充實的幸福感。

讓孩子學會如何愛與被愛

生活中的儀式感是充斥在生活中各種小細節上。而愛的本質往往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之處,在和孩子建立生活中的儀式感的時候,孩子才能對父母的愛有更加清晰的認知。讓孩子更加明白愛的本質是什麼。

在孩子學會這些的時候孩子才能學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怎樣去愛別人,怎樣去接受別人的愛。能夠學會愛與被愛才是儀式感最重要的意義。

讓孩子更能學會責任的意義

生活中的儀式感就更讓孩子對於生活中的事情有更加深刻的感知,犯錯的時候更明白這是錯的,做好事的的時候就會明白這麼辦才是更好的。更甚者就是讓孩子的每一個特殊的階段讓孩子在內心中更明白責任的意義。上學的時候明白自己的責任就是學習,長大之後就明白自己的責任就是養育自己,結婚之後的責任就是養育家庭。

怎麼才能建立生活中的儀式感

和孩子做好約定,必須遵守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幫孩子建立儀式感。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一件事,比如如果家裏有人犯錯,無論是誰都有懲罰。或者是每週在家裏都會舉行一個總結會,總結每一個人在上週什麼事情做得好什麼事情做得不好、這樣就能幫孩子建立一個小小的儀式感。

這樣小小的儀式感既能幫孩子建立和父母的溝通,也能有效地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點。不只是這樣,每天都可以有一個小小的約定,這樣就能建立起孩子的儀式感。

經常對孩子有愛的表達

儀式感不僅是在生活中的小約定,更是家長對孩子愛的表達。家長就可以在每天對孩子表達愛,讓孩子感知到父母對自己的愛。這樣在父母的愛長大的孩子往往都會有難以被打倒的自信心。這就讓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不再懼怕挫折。

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儀式感其實對於孩子來説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習慣。讓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建立好的習慣例如每天寫一篇日記、每天在睡覺之前回憶一下今天發生的事。對於孩子來説都是小小的儀式感。讓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對自己的生活更有規劃,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孩子就會更加的幸福。

寄語:

現在很多家庭都講究“富養”孩子,但是真正的富養遠不是在孩子的身上花了多少錢。而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傾注多少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