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學生比孔子多,名氣比孔子大,孔子隱忍多年,上位後立馬殺了他
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子貢《論語·子張》
在中國能被稱之為聖人的往往都是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但在一定的的時期,這個詞曾專門用來指一個人。數千年來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他,他便是孔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出身其實算貴族,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而祖上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只是後來因為父親去世,孔子跟母親被趕了出來,所以在曲阜過着清貧的日子。
很早的時候,他就意識到要努力學習,20多歲開始,孔子就想要走仕途。在他頗有學識的時候君主都對他尊敬有加,但他的思想在那個時代是註定不會受到重用的,春秋戰國需要的是強大的武力值。不過因為他的名望,魯國一開始倒是重用過一段時間,後來因為跟魯恆公的三個兒子有矛盾,失望之下離開魯國。周遊列國回來後,他才開始整理圖書典籍,教書育人。
他是當時社會最博學的人,還活着的時候便被尊為天縱之聖,儒家學説徹底被時代所接納應該是在漢朝時期。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漢平帝開始,歷代帝王都會不斷的給孔子追封諡號。甚至在宋朝時期一度被封王,後來覺得封王名不正言不順,明朝又將其取消了。從漢朝開始,儒家學説便影響中國人兩千多年,直到今天依然有影響。他的思想對世界也有着深遠的影響,這樣的一個人,看起來似乎是完美無缺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確實如此,孔子似乎一生都沒有做過什麼不好的事情,他是温和的、心懷仁義的。但孔子其實有一件頗受爭議的事情,那就是誅殺少正卯,這件事發生於他在魯國任職期間。魯定公14年,孔子成為魯國的大司寇,代理宰相,權利算是十分大。但上任的孔子卻在七天之後將少正卯以君子之誅殺死在兩觀的東觀之下,這位少正卯是誰?為什麼會惹得孔子誅殺他呢?
此人被稱為聞人,準確來説他應該叫卯,少正是他的官位。他在當時也是魯國的著名人物,能言善辯,説起來,他跟孔子有着共同點。那就是創辦私學,招收學生,並且少正卯還多次把孔子的學生給吸引過去聽講。孔子為什麼殺他這點有爭議,有史學家提出,少正卯是支持法家一派的,主要是能言善辯,所以才吸引了學生。而孔子大家都知道,儒家學派,向來與法家是對立的,勸其無用的情況下只好將其誅殺。
這一説法簡單來説就是將卯的死視為鬥爭失敗,因為他的權利沒有孔子大,最終導致身亡。尤其是在五四運動和十年混亂期間,這一説法數次被拿出來重提,不過這一説法也有説不通的地方。關於孔子的言行記載有很多,他不像是這種人,這點後面再説。先來説説孔子自己給出的理由,當時少正卯也頗有名,所以孔子的學生因此詢問過孔子。
孔子是這樣説的,人有五種罪惡,盜竊還算是好的。第一種是心思通達但陰險,第二種是行為乖張但固執,第三種是言辭虛偽但能動人心。第四種是記取非義、多而廣博,第五種是認為順應錯誤而理所當然。一般人有五種之一便不免被君子所殺,而少正卯同時具備五種,不可不殺。這不免讓人奇怪,少正卯究竟做了什麼?
由於少正卯的學説並沒有流傳,所以後世並不知道他當時究竟説了什麼,做了什麼。但有人提出,一個能吸引孔子大批弟子聽課的人,怎麼會是個小人?確實,吸引了大批學生,還是孔子的學生,他怎麼會是大奸大惡之人呢?接下來説説持相反意見的,持相反意見的分為兩種,一種質疑少正卯為人,一種質疑少正卯一事的真偽。
質疑為人的自不必多説,這一派認定少正卯不是什麼好人,所以孔子才會忍無可忍的誅殺他,這便是君子之誅。他們也提出,孔子的道德是許多人都看在眼裏的,別人怎麼罵他,他都沒有生氣。至於為了幾個學生或者阻止一個人説話便要誅殺他?而且孔子向來反對隨意殺人,兩人同級的情況,孔子可以毫無阻礙的殺死他嗎?另一派質疑少正卯真偽的,則是完全否定了整個事件,認為孔子的人生中壓根沒出現過這一件事。
最遲從朱熹開始,後世的儒生、疑古派逐漸用各種手段來質疑這件事的真偽,從史學舉證到制度沿革再到人情世故以及孔子的品行,認為這件事並不存在。因為這件事最早在荀子一書中有記載,而左傳、孟子裏都沒有記載。戰國時期有不少的大家拿名人講故事,荀子雖是儒家,但他講的未必就是對的。而且孔子誅殺少正卯,墨子跟莊子竟然對此無動於衷?認為殺得對或者是沒這件事的説法,同樣有説不通的地方。
朱熹一開始便是以猜想作為證據,另一面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這件事,而且春秋時期的書籍在戰亂中被燒燬的也不在少數,並不能保證後世能看到先秦所有的書籍。其實不管是懷疑派還是鬥爭一説都有爭議,也都有説不通的地方。還是因為時間太過久遠,又沒有新的考古發現,究竟如何恐怕也只有當時的人知道了。認為瞎編的有認為瞎編的理由,認為孔子做了的也有理由,你認為呢?
參考資料:
《荀子·宥坐》
、
《公是集》、《孔子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