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小學生髮現教材錯誤!是學生眼尖還是編輯“眼花”

據新民晚報報道,上海小學五年級的小白同學,發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級課本有個小問題。小白説,數學課本的第4頁寫有“上海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為326km”、“核心區(165.92km),緩衝區(10.7km),實驗區(64.93km)”等,“但我記得保護區名字裏有‘鳥類’,總面積也沒這麼大。”他上官網對比後,發現保護區數據已更新,教材“落後”了。記者求證獲悉,教材上的“上海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正確名稱應為“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也有出入。那為何教材會出現不同數字?上海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介紹:“教材是2017年的版本,引用的數據在2020年後沒有及時更新。相關網絡百科上的信息應該也是未及時更新所致。”

又有小學生髮現教材錯誤!是學生眼尖還是編輯“眼花”

教材是教育大計的基礎性工程,嚴肅嚴謹是最基本的要求。為了編出一套經典的教科書,往往需要調集各個專業的人才,從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尋找珍珠,然後用一根紅線穿起來。可近年來,教科書上被學生指出的問題着實不少。長沙一小學生在翻閲小學四年級上冊《美術》課本時,發現“冰川上的企鵝”一圖上的企鵝是洪氏環企鵝,屬於温帶企鵝,不可能出現在冰川背景上;上海一名二年級學生髮現,第二學期美術教材上一副標註為現代陶藝作品的《樹葉》,其實是自然博物館裏的海百合化石;一名12歲的小學生髮現,滬教版英語教材上的單詞“Bee”對應的圖片並不是蜜蜂,而是食蚜蠅。

教育是大事,教材無小事。被小學生髮現的錯誤,雖然不算是什麼顛覆性的大錯誤,可這麼多的錯誤被小學生指出,身為教材也可謂漏洞百出。教材是用來教育人的,不是用來糊弄人的,而且越是小孩子越不能糊弄。因此,在為指出教材錯誤的小學生點讚的同時,也不得不反思,負有教材編審職責的成年人,是如何犯下如此多低級的錯誤。

教材編審人員也不是全知全能的聖人,教科書也難免有出現錯誤或未能及時更新,但無論如何都要有零差錯的精神。就這些被小學生指出的問題看,有的知識是編審人員的盲區,有的錯誤純粹是主觀臆斷,有的則有差不多就行的嫌疑。特別是像圖片之類的錯誤,暴露出典型的不負責任,因為只要多求證一下,哪怕是在網上搜索一下,都可以提前避免。每有錯誤被指出,出版社總會出來道歉,表示改正錯誤。改正具體的錯誤相對容易,夯實教材編審人員的責任意識,把住每一個字、每一張圖、每一句話特別是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今年以來,教科書上的問題頻頻曝出,每一次都成為公眾重點關注的對象。這也提醒負有教材編審職責的部門和人員,必須站在對孩子、對國家、對未來負責的高度上,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教材可不是給學生“找茬”的課外讀物,讓中小學生指出明顯的錯誤,實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兒。

來源:北京晚報 | 記者 賈亮

流程編輯:u09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4 字。

轉載請註明: 又有小學生髮現教材錯誤!是學生眼尖還是編輯“眼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