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將近十二點,收到一位學妹的微信消息。
她説,她很害怕自己這麼努力,堅持到最後卻一事無成。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想法,是因為每天都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
她給我發了一段她的計劃安排:
“早上4:30起牀洗臉,做英語,寫字帖。然後,6:30去兼職買早餐。8:00上課,中午兼職一個小時,午休一個小時,晚上兼職一小時,練舞兩小時,結束9:30,背單詞一個小時,10:30左右回宿舍休息,洗漱睡覺。貌似每天都很好,但我不知道複習預習專業課的時間哪裏來。”
看了她發的消息,我在紙上算了一下,不算專業課程,她至少一天要完成五件不同的事:做英語,背單詞,寫字帖,練舞,兼職。
從我自己目前的狀況看,一天能夠高效率的完成四件事就已經很不錯了。
拋開是否安排得合理不説,我更想從一個大的方面説的是,當你每天給自己安排很多學習計劃的時候,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你給自己安排這項學習計劃的目的是什麼?
其次,試着認真考慮一下,你想從這些學習計劃中培養的核心能力什麼?
最後,當你感覺每天的計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時,請試着刪減你的計劃。
如果你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我特別想説的是,你更應該首先學好的是專業課,不要一味捨本逐末,用大量的時間去做自己認為的有用的事。
因為大學期間,大部分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會被外界各種因素左右。
比如,看見別人寫作賺錢,就覺得自己也喜歡寫作,所以,會在專業課學習未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去另闢一條道路。
無論你是否對你的專業感興趣,請堅持學好它。因為當你真正學好學精你的專業,到最後會發現,你收穫的已經遠遠不止專業知識本身,而意料之外的那些東西可能會給你的人生帶來很大的幫助。
況且,在專業課的學習中,只要用心去學,你會從每一位老師的身上學到很多課堂之外的東西,而這無疑又是另一筆寶貴的財富。
所以,我從來不建議,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輕視自己的專業課而另尋一條道路。也許你是真心喜歡別的道路,那也請在專業課學到位的情況下,去做你喜歡的事,別到最後兩邊都學無所成。
回到剛剛那個話題。
我想説的一點是,不要為了自律而自律,不要為了努力而努力。
自律也好,努力也罷,都是一件特別不值得去炫耀的事。
其實,它們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是你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必經的道路。
很重要的一點是,自律、努力要有一個最終的導向,即最終你想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確定最終目標之後,去對目標加以分析。
實現這個目標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麼,次要的能力是什麼。
當你確定這些之後,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
不要一次貪多,一步步來。
這裏我給大家提供兩種方法:
第一種:
自己安排一個時間節點。比如説,從幾月份到幾月份,主要培養什麼核心能力,需要達到什麼水平。
等你的核心能力慢慢培養起來了,再去一個個增加需要培養的輔助能力。
第二種:
可以以周為單位來安排協調自己需要學習的技能。
比如週一到週五,把所有空閒的時間用來只培養一個核心能力。然後週末兩天,專門用來培養1—2個輔助能力。
就我自己而言,我一般在保障每天專業課充分學習的情況下,再依據自身的情況去培養其他的技能。
比如,週一到週五,我會每天利用2-3個小時的固定時間段去寫作,其他時間留給專業課。
週六到週日,留半天的時間對一週的寫作情況進行總結反思,並對下一週的寫作情況做基本的計劃安排。
另外,我選擇的輔助技能是攝影。攝影每個星期學習兩個小時,週六週日各一個小時,分別安排在晚上睡前一個小時。
這樣一週一次循環。
當然,我肯定還會有其他的東西需要學習。我會慢慢來,將它們分散到不同的階段,而不是一股腦的都同步進行。
我始終堅持的原則就是,核心能力為主,輔之以其他技能。
核心能力是需要你精學的,每天花2-3個小時去堅持做它。輔助能力是需要你泛學的能力,所謂泛學不是馬馬虎虎瞭解個大概,而是相比較於核心能力,花費的時間相對少一些。
等核心能力有所提升,再去精學它們。
所以,針對自己的目標要做到精學與泛學相結合,主次分明,張弛有度。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把計劃都安排好好的,但還是會焦慮,會害怕。
那是因為你太重視短期的收益,而等不及長期的回報。
可很多能力之所以叫核心能力,就是因為它對於你目標的實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這必然需要你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培養它。
如果這時,你卻反其道而行之,過分看重短期的效果,肯定會事與願違,陷入不間斷的焦慮之中。
請堅信,你所有的付出,自會有一番收穫。耐住性子,沉下心去做,其他的就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