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自古以來,中國政局上都流傳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説法,每當新皇帝繼位之時,都會進行對國家政策、權力格局、人事等進行一番調整。一些被前代皇帝倚重的老臣幾乎都會被新皇帝的人所取代。

例如李世民即位之後,當時朝廷上的百官主要都是當年秦王府的人,長孫無忌等人代替了裴寂、劉文靜等人。除此之外,李世民還對李淵的分封政策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李世民急迫的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的意圖和目的何在,這兩人的分封政策又有何不同?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一隋末唐初,建功立業,大封君臣

1:隋末亂世,唐取而代之

在瞭解唐朝初年分封政策的變化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當時的大環境。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十八路諸侯,三十六路煙塵,當時的李淵看準時間與晉陽起兵,直驅關中,一舉奠定了唐朝建立的基礎。

據《隋書》當中記載稱:"隋帝授高祖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進封唐王"但是李淵造反可以説是冒着天大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極有可能造成身死族滅是下場。所幸碭山梨李淵手下的大臣忠心耿耿,加上宗族勢力的鼎力支持,最終使得李淵成功的問鼎九五,到達人生巔峯。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2:遍封羣臣宗室

唐朝建立之後自然不會幹卸磨殺驢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情,至少當時天下還沒有完全統一,唐朝的最高統治者依舊需要籠絡這些功臣,為此李淵便對宗室、有功之臣進行大規模實質性的封賞。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封賞三個兒子為王,據《舊唐書》當中記載稱:"立世子建成為後太子。封太宗為秦王,齊國公元吉為齊王。"當時李淵的封王可是極具實權的王,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

除此之外,李淵還對劉文靜、裴寂等老臣進行大量的封賞,宗室子弟當時戰功卓著者也恩蔭子孫。但是隨着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便立刻修改了李淵時期制定的分封政策。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唐初分封政策的變化

1:李淵時期的分封政策

李淵登基之初,環顧了他從起兵造反到問鼎九五時期歷程,同時也從隋朝的滅亡當中吸取教訓,得出了一些結論。李淵認為隋朝的滅亡的一個重大原因在於隋朝宗室力量的薄弱,因此李淵便着手加強宗室對了力量,其中給與了三個兒子以巨大的權力,還封賞一大批宗室為王。

據《資治通鑑》當中記載李淵對於一些聲名不顯的宗室進行封王的事件稱:"鄭公神通為永康王,安吉公神符為襄邑王,柱國德良為新興王,上柱國博叉為隴西王,上柱國奉慈為勃海王。"此外對於裴寂、劉文靜等開國老臣李淵也毫不吝嗇,對其加官進爵。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2:太宗繼位,新分封政策的出台

但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奪取了唐王朝的最高權利,開始着手對唐帝國進行改造,一方面是為了儘可能的消除李淵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希望成為千古一帝,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李世民的改造重點就是李淵時期的封賞政策,對於一些功勞不大的宗室或者是和皇室血緣關係較淡的宗室,李世民都通通降低他們的爵位,之後李世民又對功臣良將的封賞進行了一下實質性的調整。

如此極大的激發了羣臣的積極性,有力地鞏固了唐王朝的統治。那麼李世民為何急切修改李淵分封政策?都是分封,兩人有何不同?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三:李世民修改後的分封政策和李淵時期有何不同?

1:對待宗室勢力的態度不同

接下來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兩位皇帝時期的分封政策有何顯著的不同。首先第一個不同表現在對於宗室的態度上,李淵對待宗室的態度主要就是廣泛的扶持宗室力量,換言之只要是和李淵這一脈稍微親近一點的,就會得到優厚的待遇。

據《舊唐書》當中記載李淵對李神通之子進行封王的舉措先:"高祖受禪,封義興郡公,進封膠東王,授隴州刺史"。試想一下,一個毫無功勞,僅僅是憑藉其父恩蔭的人在唐高祖李淵時期都能夠封王,由此可見李淵對於宗室是一股腦的扶持。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而李世民上台之後,對於宗室的分封比他老爹李淵靠譜多了,李世民對於那些勞苦功高、功勳卓著的宗室大將延續李淵時期的政策,對他們進行優待,例如河間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等人,但是對於一些沒有功勞,僅僅是依靠血緣而得到王爵的宗室,李世民是堅決的給與壓制,削爵、降職。

同樣作為李神通之子的李孝逸卻僅僅被封為郡公,據《新唐書》當中記載稱:"孝逸少好學,解屬文。初封梁郡公。高宗末,歷給事中,四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由此可見,兩人在分封政策上的第一個不同就在於對待宗室的分封態度上。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2:對待功臣的封賞力度和方式不同

李淵時期,對於一些有功之臣的確是進行的大規模的封賞,例如被譽為李淵第一親信的裴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新唐書》當中記載稱:"及京師平,賜良田千頃、甲第一區、物四萬段,轉大丞相府長史,進封魏國公,食邑三千户。"但是李淵的封賞的兩個依據是是否是親信的人,如果不是即使是勞苦功高也難以得到與之相對於的封賞,是否是宗室則是另外一個標準。此外,李淵對於工臣的封賞更多是是榮譽性質的虛封,炙手可熱的權臣裴寂也僅僅不過實封三百户。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而李世民上台之後,迅速制度了嚴格的標準的分封制度政策,嚴格按照軍功大小來對功臣進行分賞,一改李淵任人唯親之嫌。除此之外,李世民還對李淵的封賞內容做出調整,有主要賞賜財務轉變為封地封民,大量功臣的封户由虛封轉變為實封。對於功臣集團的封賞方式和內容的不同是兩人之間的第二個顯著差異。四:為何李世民繼位之後就急切的改變李淵時期的分封政策呢?

1:宗室權力過大,封賞過多,不利於鞏固統治

李世民改變李淵的分封政策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宗室已經有尾大不掉之嫌。首先是當時宗室權力過大,對於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李世民就是憑藉親王的身份,暗中積蓄實力,最後一舉發動政變奪取了唐朝的帝位。

而當時位高權重的宗室還有很多,據《舊唐書》當中宗室第一人李孝恭的評價稱:"自大業末,羣雄競起,皆為太宗所平,謀臣猛將並在麾下,罕有別立勳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聲名甚盛。"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在這種情況之下,限制宗室的權力,鞏固加強皇權,防止玄武門之變重演就成為了重中之重。此外,當時宗室封王的人數過於龐大,對於當時的國家財政以及百姓都造成不小的負擔。

據《舊唐書》當中記載李世民對削減宗室的態度稱:"朕理天下,本為百姓,非欲勞百姓以養己之親也。"由此可見,當時李世民繼位之初,宗室的規模達到了比較龐大的地步,長此以往,對於唐王朝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加之當時國家財政拮据,更需要削減宗室待遇。

2:對功臣的分封不公,不利於唐朝開疆拓土

從什麼的敍述可知李淵時期對於功臣的分封態度是依舊親疏來劃分的,而非功勞的大小,裴寂在建國的過程當中並非是功勞最大的,但是得到的封賞卻是讓他人難以企及的存在,引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據《新唐書》當中記載劉文靜對立李淵封賞的的不滿稱:""起義之初……與長史(裴寂)位望略同;今(裴)寂位僕射,臣官賞不異眾人。"李淵還通過賞賜大量國庫的財物來安撫功臣集團。

李淵的種種做法給唐王朝埋下巨大的隱患,許多功臣心生不滿,而且賞賜方式的不對給國家造成巨大的財政壓力。李世民正是看到了這些隱患,才會在繼位之初就迫不及待的改變分封政策。五:結語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繼位之初便大刀闊斧的改變李淵時期的分封政策,絕非是意氣用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巨大,原因在於李淵遍封宗室對皇權造成威脅,以及濫封亂封讓許多開國功臣心生不滿的同時還加重國家財政的負擔,基於此李世民才會急不可待的改變分封政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9 字。

轉載請註明: 即位後,李世民急迫修改李淵的宗室分封政策,意圖和目的何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