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周嘉寶
情人節前夕,也是春節假日後的第一個週末,各大商場在這一天迎來新年第一波消費熱潮。
90後白領北北終於規劃好了去年年終獎的用途——給自己買個奢侈品包,在網上刷了一個星期終於挑好了心儀的款式,可她萬萬沒有想到,想花的錢卻沒能花出去。
2月13日,上海國金購物中心LV門店排起了長隊,由於消費人數太多,門店開始限流排隊進場,北北排了整整一個小時,結果被告知想要的款式都沒有貨。
看着LV店內人聲鼎沸,北北想起一路走過來,奢侈品門店大都是如此情景,“奢侈品店宛如菜場!”空手而歸的她,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下發布了這條動態。
情侶們湧向奢侈品店,導購直接勸退顧客
在這一天,排隊的不僅是LV,熱鬧的也不僅是魔都上海。
2月13日下午,廣州太古匯商場旁的小路被車流堵得水泄不通,道路左側是商場停車場的唯一入口。“我們離停車場入口就100米的距離,進停車場排隊,找車位排隊,這就花了快1個小時。”高林和男友早就想到了今天商場的人會多,準備看好了款式直奔門店,速戰速決。
雖然周邊的交通狀況已經給高林打了預防針,但商場內的情景仍然出乎了他們的預料。
愛馬仕、香奈兒、LV等各大奢侈品牌門店都大排長龍。高林注意到,日前宣佈2月16日即將提價的LV隊伍最長,買東西的人從門店入口排到了店鋪轉角,順勢延伸至了商場大門口,而卡地亞還給排隊的顧客每人準備了一瓶飲用水。
情人節前廣州太古匯LV門店大排長龍,時代財經/攝
他們傻了眼,卻也只好硬着頭皮排到了隊伍的最尾端,一排又是半小時,“平時雖然也要排隊,但是差不多就10分鐘,店裏也沒有這麼多工作人員。”她説。
為了在這一天更快地買到需要的商品,三洋則和男朋友選擇了分開行動,她排LV,男友排香奈兒,他們的朋友則去排卡地亞。“比起那些動輒(排隊)2個小時的飯店來説,30分鐘到1個小時的隊伍也不算太久。”三洋似乎對排隊已經習以為常。
忙碌了一整天的琳琳,是太古匯某奢侈品牌門店店員,儘管面部妝容依然精緻,但神情上已是疲態盡顯,她不記得今天接待了多少位客户,但她知道大多數顧客都是為了情人節禮物而來。在她所在門店入口處排隊的20個人中,就有9對情侶。
“你們要是不着急,其實可以不用湊這個熱鬧,工作日再來吧。”為了提升工作效率,拿到更多有效訂單,琳琳對那些並非為了情人節送禮,也不着急當天下單的顧客,選擇了直接“勸退”,“工作日沒那麼多人,購物體驗也會更好一些。”
禮物能換錢!二奢商家稱情人節前後是收貨的好時機
某社交種草平台,以“情人節禮物”為關鍵詞的筆記下,Gucci、LV、Tiffany、愛馬仕等品牌相關的內容佔據了首頁。送禮、收禮都要曬圖,還有博主們整理的大牌禮物性價比攻略,“預算900元買愛馬仕”“預算3000內送LV”“500元的Tiffany”“直男認證Tiffany”等內容鋪天蓋地。
對於喜愛追逐潮流的年輕人來説,送奢侈品既能彰顯送禮者的身份,同時還能博得對方好感,看似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但是,關於這份送出去的禮物,有人選擇珍藏,也有人會選擇轉手賣掉。
情人節一早,做二手奢侈品生意的馮強就收到了一個老顧客的微信,要賣一個老花的LV購物袋,這一直是市場的爆款。但顧客告訴馮強,因為男朋友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一個同款購物袋,所以買重了,放着也浪費,這才準備出手賣掉。
這不是馮強在情人節的第一筆生意,多名二奢商家告訴時代財經,每年的情人節前後都是收貨的好時機。
很多人在收到情人節禮物之後都會來二手店賣掉或者置換,有的因為款式不合心意,有的可能是和已有的重合,還有的就是想換成錢存起來。“平時回收不到的款式,在情人節後回收到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和馮強一樣,可欣做二手奢侈品生意也有些年頭了,隨着近些年奢侈品二手商品的流通增大,各大二奢平台崛起,情侶們在選擇奢侈品作為情人節禮物這件事上,和前些年出現了不一樣的趨勢。“他們除了看顏值,開始考慮這件禮物以後保不保值,不喜歡了再賣會不會虧得太多。”
情人節前夕,廣州太古匯Chanel門店外,時代財經/攝
奢侈品鑑定師等於“情感鑑定師”?
有意思的是,在二手奢侈品回收市場,他們還看到了不少因購買奢侈品而引發的感情問題。
可欣告訴時代財經,她的顧客曾有過這樣的操作,有顧客會向伴侶索要一個自己喜歡的指定商品,當收到心儀的禮物之後,以回收價格轉手將該商品賣給二手奢侈品店,隨後自己去市場上購買該商品的“復刻/定製版本”,也就是大家通常説的“假貨”,用於日常使用,這樣既不會傷害送禮人的心意,自己也能獲得一筆現金。
作為一名奢侈品鑑定師,除了可欣説的“套路”,馮強還看到了另一個現象。
“本來奢侈品的售假市場就一直十分活躍,節日前後大家購買奢侈品的需求激增,爆款商品門店基本處於缺貨狀態,有些不太懂奢侈品的人要想買到心儀的款式只能選擇代購或者其他缺乏保障的平台,他們就可能買到假貨。”隨着節日前後的出售者增多,馮強的鑑定工作也愈發忙碌,鑑定出假貨的幾率也隨之增加,據他透露,還有不少人知假買假。
“禮物剛到手,我驚訝又驚喜,但我覺得他並沒有那個消費能力。”去年,王櫻桃的情人節禮物是一個市面價值8000元左右的LV包包,“我開玩笑的問他,花了多少錢買的,他笑着説9塊9,我看出來了,他在掩飾。”
王櫻桃後來把禮物拿去鑑定,鑑定結果果然為假貨,她又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來生活中男朋友對自己的種種不好,在情人節後的一週,王櫻桃提出了分手。“失望又無奈,其實情人節送什麼真的不重要,只要看得到他用心了,買些好吃的、情侶裝都可以。”
她直到現在也沒能明白,對女朋友送出以假亂真的奢侈品,是出於什麼原因,但“想起來都有點犯惡心”。
王櫻桃不是第一個看破情人節“假奢侈品禮物”套路的人,社交平台上的“王櫻桃”在節後特別多,還有很多人選擇在收到禮物的第一時間拿去做鑑定。
二手交易平台上,45元一套的Tiffany手鍊被賣家標上了“情人節送禮首選”的標籤,賣家告知節日前已賣出了10餘套。
如今的情人節禮物,奢侈品氾濫,真心實意反而“奢侈”。
球鞋鑑定師勾玉對時代財經説,相比傳統的奢侈品,年輕潮人也會選擇高價球鞋來送伴侶,但轉賣的人也不少,所以不少球鞋發燒友在情人節前後去二手轉賣平台蹲點。
“前年情人節,一個顧客在閒魚上蹲到了標價為300元、但市價為2200元的Air Jordan11,這位顧客收到的這雙鞋的鞋盒中,還躺着一封寫給賣家的情書。”勾玉稱,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也都正常。
“鑑定到假貨,有些顧客會跟我們説,但有些顧客不會,每個假貨背後都有個故事,不能在顧客傷口上撒鹽。除了情人節,很多顧客也會選擇在分手之後,把對方送的奢侈品拿去鑑定,我們一個顧客背了4年的包就被鑑定為假貨。”做奢侈品鑑定做得多了,馮強有時也戲稱自己為“情感鑑定師”。
奢侈品何時能夠量化感情了?
誰在用“奢侈品”量化感情?
“你不買包了,這情人節咋過,還要想新的過節方式太為難我了!”阿塔連續三年的情人節禮物都是奢侈品包包,七夕節禮物也是。她告訴時代財經,受疫情的影響,以前都是一起出去玩,現在就只能買包。
疫情肯定不是奢侈品在情人節爆火的唯一原因。一位學習心理學、從事市場分析研究工作的人士向時代財經透露,奢侈品並非快消品,購買動力受到性價比等其他因素影響比較小,其中一個突出的因素可能是社會認同感。
有研究認為,奢侈品本質提供的是“社交價值”:對於富裕階層,奢侈品能讓其在社交中彰顯身份;對於中產階層,奢侈品能讓其在交往信息不對稱的時候獲得社交溢價;對於二手商家來説,更受市場歡迎的、更流行的“經典款”奢侈品,社會認可度更高,流通性更強,也就更能保值和增值。
“隨着社交平台的發展,抖音、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的相關內容比比皆是,還延伸出了‘包治百病’的理念,跟風和從眾心理讓更多人不僅認可了自己對於奢侈品的需求,同時也認可了奢侈品的‘社交價值’。這也是為什麼奢侈品假貨源源不斷,在人際交往中,有人願意用更低的價格、冒着更高的風險去獲取奢侈品‘社交溢價’。”
但這僅僅只是情人節奢侈品消費增長的原因之一,他進而解釋,情人節奢侈品銷售的火爆和商家在此節點的投放和營銷不無關係,“所有的節日都會觸發情緒,不止情人節,但是觸發出來的情緒不一樣。情人節的環境和氛圍在商業環境中比較強烈,更容易引起的情緒有幸福感、安全感、還有攀比心理等。”
“這些情緒也更容易刺激消費,所以情人節前後,你會看到大量奢侈品牌會在各個渠道投放廣告,試圖説服消費者量化情感——為伴侶花錢就能證明愛情。而另外一些量化指標,比如陪伴時間、紀念日數量、約會次數這些都不會在商家的考慮範圍內。”他説。
(文中採訪對象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