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做好擴招工作促進職教轉型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經典

作者: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副主任 胡衞

實施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應對國內外新形勢新挑戰的重要政策抓手。2019年高職百萬擴招錄取工作已結束,總體情況良好,不過我在調研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本次擴招時間緊、任務重,有些地方和院校未能完成招生任務;從院校和專業情況看,一些名校、強校和熱門專業報考人數較多,不同地區院校、同一地區不同院校、同一院校不同專業、公辦民辦院校之間,招生存在冷熱不均的情況。一些農民工、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新型職業農民等由於年齡偏大,且部分已婚,出於機會成本和費用支出等考量,整體報考意願不高。我在調研時發現,某省高職一階段擴招,普通高中和中職畢業生佔錄取人數的大多數,四類人員佔比較低;一些院校降低了選拔標準,表面“寬進”,實則存在無序招生、搶佔生源等問題;還有一些學校為完成任務,照抄照搬上級政策和其他院校政策,招生目標不明確。同時,一些職業院校教室、宿舍、食堂、實習實訓場所等硬件設施被新增生源攤薄,難以滿足實際需要,且不符合辦學標準,師資尤其是“雙師型”教師較為緊缺。

在我看來,深入做好新一輪高職院校擴招工作,需要進一步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牢牢把握“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原則,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化的擴招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高職擴招“穩就業,促發展”的政策功效,推動高等教育普及化和職業教育“類型化”的轉型發展。

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充分研判疫情影響下的就業形勢,結合現有辦學資源情況,逐年合理確定擴招人數,非控制布點專業的招生人數應以院校自報為主。科學安排不同類型及不同批次招生的時間和節奏。結合產業鏈調整情況,除繼續挖潛中職生源和“四類人員”外,適當擴大有接受高職教育意願的產業職工的招生比例,從源頭上緩解不同地區、院校及專業之間的招生失衡情況,遏制部分院校擴招過程中的短期行為。

我建議,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放寬擴招户籍限制,為“四類人員”就近報考入學創造便利。加大對農民工、下崗失業人員的財政補貼,對職業技能突出者免除全部或部分學費。教育、退役軍人、人保和農業農村等部門,應加強政策宣傳力度,開展聯合辦公,提供招考一站式服務,全方位做好擴招諮詢及相關服務工作。各地教育部門可以會同財政部門按照彈性學制的教學基本要求,根據實際擴招人數給予教學及生活設施基建專項補助。教育部門要敦促院校按擴招後生師比,加大“雙師型”教師引進和培養力度,並鼓勵院校間教學生活設施開放共享。鼓勵院校借鑑疫情期間的做法及經驗,創新教育教學形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培訓機構為“四類人員”提升文化素質提供培訓服務。

教育、人社等部門可以職業教育法修訂為契機,以高職擴招為抓手,遴選一批職業院校開展“職業高等學校”試點建設。整合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從設置標準、招生考試、教育教學、畢業就業、評估標準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探索更具職業教育特點、有別於普通高等學校的“職業高等學校”新序列建設,推動整個職業教育向“類型教育”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