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和兄長站在對立面的他,本該是個張揚性子,奈何遭困半生

由 仁連榮 發佈於 經典

對於大部分的獨生子女來説,如果能有個兄弟或者姐妹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可放在並非獨生的家庭裏,他們就會告訴你,哥哥或者姐姐,弟弟或者妹妹是怎樣討人煩的存在。不但經常和自己搶奪東西,而且還會爭搶爸媽的關注等等。那如果是古往千百年裏的帝王家呢?同一個母親所出的孩子,就會自動聯合在一起對抗旁的兄弟嗎?其實不然,真實的歷史可比虛構中的更殘酷。比如這位主人公,他和他的哥哥便是一生站在對立面上,甚至由於奪嫡失敗,而慘遭親哥哥囚禁半生,也是蠻令人感慨的。
這個人正是康熙排行在一十四位的兒子,名喚胤禎,也叫胤禵。他出生在父親成為君王的第二十七年裏。母親從低位一路攀爬至高等妃位,等到他出生,早就是一宮之主,頗得帝王寵愛。再加上他自小聰穎,且才華天賦極高,所以帝王對他的關注也特別多。少年時,經常跟在父親身旁,陪同他外出巡視。及至他成年離開宮苑,獨自去到外面居住,則又受到來自父親的優待,連續七年裏得到父親准許,由官家來供應府邸內部的食物損耗等。
當然,他受寵的事例也並非此一件。比較知名的大抵就是後來他奉命出征,帝王不但給了他十萬兩銀子的賞賜,而且在他征戰期間,頻繁把他的兒子們帶在自己身旁,且多給賞賜。哪怕那個時候他的爵位只是貝子,但所受待遇卻和自己幾個年長的哥哥相似,使得他的風頭一時間蓋過全部的兄弟,成為皇子裏最受恩寵者。大概也正是這一點,讓後世人多猜測帝王當時是打算將他立為儲君,又由於登位者乃是他的同母四兄,且兩人名字相似,以至於傳出各種篡改詔書,篡權奪位的説法。
雖然後世人基本無法得知此事真假,但還是能夠看出來,他和自己四兄之間的關係可能不怎麼親密。哪怕他們的血緣是全部兄弟中最接近的,可依舊無法成為一個陣營裏的同夥。而他在兄弟中,比較親近的是他的八兄幾人,甚至在年少時候,還曾幫助過其等爭奪權位。再則,他的性子很是爽朗,對待一個人的情誼也會真誠到願意為這人無條件付出,即便觸怒帝王,也無任何懼怕。
譬如那件所傳甚廣的事情,也是在奪位後期。當太子被罷黜,八皇子的陣營成員開始頻繁向帝王建議把其立為儲君,導致徹底惹火君主,當眾訓斥自己的八兒子,且要把其囚禁的時候,是他勇敢地站出來公然為自己八兄説情。然而正在怒火裏的帝王怎會聽他辯解,更因為他公然抵抗的態度而愈加憤怒,甚至直接拔出來佩刀,想要當場誅殺這個小兒子。幸而他的兄長們強行抱住父親,且叩首為他求情,才免除他慘死自己父親刀下,只改為重打二十板子的懲罰。而等到事後,帝王平靜怒火,又回憶起自己小兒子的舉動,竟然覺得他這是重情且直率的表現,故而愈加對他喜歡,並賞賜不斷。
再到他奉命率軍趕赴邊疆,迎戰敵軍的時候,更是做出了很多能體現他性格和軍事天賦的事情。比如,在討論如何應戰事情的時候,臣子們皆認為他是皇子,為了避免在戰役裏受到傷害,應該留在後方較為安全的營地裏。但他卻堅決反對這種做法,直接向父親表示,要麼就讓他真正走入戰場,要麼讓他親自保證後援能夠進入到戰場裏。這件事直接表現出他面對困難時,無畏勇敢的性子。又比如,在大軍還沒有出發前,他就開始整頓相關軍務。等到了地方,更是命令底下人嚴查行事不妥的官員。而雖然他本人頗具主見,但旁人給予他提供建議時,他也不會直接拒絕,反而認真聽其講述,且從中找出來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但特別可惜的是,就是如此一位一心想要馳騁在戰場上的將軍,卻在父親病故以後,受到來自親兄長的忌憚和限制。不但立刻軍權被立刻奪走,而且回來途中,攔截他和家人信件等等。對此,他自然惱火非常,且把怒氣和憤懣盡數撒在了面見帝王的過程裏,拒絕下跪,肆意責罵帝王侍衞,更質疑父親遺詔等等。總之,這般舉動直接成為帝王治他罪的理由,先是讓他看守父親皇陵,接着又把他囚禁在別苑裏。一直到他的侄子登位,才將他放了出來。但那個時候,他早已是個半老的將軍,也再沒有了昔日裏神采肆意的張揚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