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建武:看着學生們一天天成長,那是一種幸福

“我打心眼裏覺得天底下最好的職業就是老師,尤其是做一名輔導員,給學生上思想品德課,看着學生們一天天成長,那是一種幸福。”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曲建武説。

在海大,曲建武的理論課堂從不點名,卻總是座無虛席;每到學生生日,他都會發去一份少則幾百字,多則上千字的祝福以及叮囑,學生由衷地稱他為“我們的父親”。

儘管年逾六旬,但是對教書育人崗位的熱愛,讓他依然滿懷激情、不知疲倦。對學生的愛、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愛,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之中。

假如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會做一名輔導員

“我有38年從事學生工作的心得和經驗,哪怕能影響到一個人,就不枉此行。”最近兩年,曲建武先後獲得“全國時代楷模”“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最美奮鬥者”“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來自全國各地的邀請紛至沓來,只要時間允許,曲建武都不會推辭,面對記者採訪,他如是説。

從輔導員到學生處處長,再到校黨委副書記,直至遼寧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副廳長,38年來,曲建武的職務一直在變。但是他的初心始終沒有變過,不論在什麼崗位,在曲建武內心深處,最牽掛的始終是學生。

曲建武對教師情有獨鍾,填報志願時,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師範學院,他本打算去西藏做一名教師,因為分配時沒有計劃便沒有如願。1982年,曲建武留校擔任輔導員後,他決心要做一名優秀的輔導員。因為對學生工作的愛,他投入滿腔熱情,和學生們同吃、同住、同樂。他當年的工作手冊上,詳細記錄了每一位同學的情況,包括家庭、學習、個人特長喜好等。

2013年,曲建武做出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決定。那時,他是遼寧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兼省教育廳副廳長,可他卻執意返回校園,一心只想重新站上三尺講台。他的這一決定令很多人錯愕,至今仍有人不理解,但對曲建武來説,這並非衝動,而是醖釀已久——回到思想政治教育一線、回到學生當中,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在他心中。“2013年我56歲,正好可以帶一屆學生,再遲就來不及了。”曲建武説。

“學生們需要更多貼心的輔導員。青年代表着未來、代表着希望,我無論在什麼位置上,想的都是能不能回到學生當中,在輔導員的崗位上畫上職業生涯的句號。”在曲建武看來,沒做過輔導員工作的人,不會理解這份工作對人生的意義。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學生怎能實現人生的幸福?而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正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一環。

如今談起2013年的那個決定,曲建武依然很堅定:“當輔導員是我的看家本領,我願意幫助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大學裏那麼多的學問要研究,輔導員育人是尤其高深的學問。假如再讓我選擇一次,我還會做一名輔導員。”

我會等你們,一直等到連一碗水也端不起來的時候

2013年,曲建武終於回到了心心念唸的校園。辭去領導職務的他來到大連海事大學,做了公共管理與人文學院的一名普通輔導員。新生一入學,他就為自己所帶年級的每一名學生建立了電子檔案,並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大學夢想和最關心的問題。他把自己的手機、微信向同學們公開,承諾24小時為同學們開機,他對同學們説:“我將伴隨和見證你們的成長。”曲建武説到,也做到了。

他組織學生成立讀書社,要求每個學生都加入其中,還多次到書店為學生選購了8000多元的人生勵志書籍,並舉辦了多期讀書報告會,幫助學生們養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

在這期間,曲建武倡導建立了中隊愛心基金,自己每年出資10000元作為基金經費,解決困難學生回家的路費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瞭解到一名學生的母親患了癌症,曲建武給了這個學生10000元,並在假期去看望這個學生家長;在微信中他得知其他學院的三個學生的母親、弟弟患了重病,他分別給了這三個學生5000元、10000元和1000元……這樣的慷慨解囊,不勝枚舉。

“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曲建武所帶的139名大學生,每到生日當天,都會收到他一條特別的祝福短信。曲建武有一個本子,隨時隨地都帶在身上,上面記錄着學生的生日。無論是在學校裏還是出差在外,每當有學生過生日的時候,他都會結合學生自身特點,送上一份生日祝福,囑咐學生在大學裏一定要好好發展,幸福快樂。每年的端午節,他還會給年級每位學生送上一份雞蛋和粽子;中秋節,給每個學生送上一斤月餅;冬天,還會給每個學生送一箱蘋果。

“正是在曲老師的影響下,我將輔導員定為自己的職業方向。”吐爾遜·肉孜是大連海事大學2018屆的畢業生。來自新疆的他,畢業後在曲建武的影響下選擇留校成為一名輔導員。閆沛興來自西北山區,因為家庭貧困等原因,進入大連海事大學後總是愁眉不展,大一下半年甚至產生了退學的念頭。在瞭解他的困境後,曲建武不遠千里趕到了位於甘肅的閆沛興家,拿出50000元為學生家翻修房子,幫他解決了後顧之憂。如今的閆沛興在曲建武的影響下,立志要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我會等你們,一直等到連一碗水也端不起來的時候,歡迎你們回來。”2017年,曲建武帶的139名學生畢業,在與學生的畢業聚會上,曲建武深情地告別他的“小夥伴們”,曲建武現場流淚的場景深深銘刻在學生們心中。

“曲導,我們愛您!”畢業會現場,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説。

“有學生就有一切。”

曲建武不只是在學校裏關注着每一個學生,很多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都説,曲老師對他們來説,已經不只是老師,還是知心朋友,甚至是親人。

家訪是曲建武從事學生工作以來堅持做的重要事情。20多個省份,上百個家庭……只要有學生的地方,就有曲建武的身影,哪怕山路崎嶇,哪怕日夜兼程。“這麼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家訪對學生的教育助益很大。只要能走動,家訪的路我一定要繼續走下去。”曲建武説。

曲建武教過的學生無數,他們身份各異,但對曲建武來説,這些人只有一個身份——他的孩子。曲建武有個工作理念:每逢佳節倍思“貧”。他説,越是過節的時候,越是要想到生活困難的學生。節日裏請困難學生集體吃飯,是他的生活常態。他曾向學生承諾:“誰也不能餓着肚子來上課、餓着肚子要求進步。吃不上飯找我,有我吃的就有你們吃的。”

如今,曲建武還資助着大連海事大學和遼寧師範大學的孤兒學生,聽説遼師的三個孤兒考上了研究生,曲建武為他們每人買了一台電腦。其實早在省裏工作時,曲建武就心繫孤兒學生,他曾完成一份3.5萬字的調研報告,建議免除全省孤兒大學生的學費和住宿費,最終得到落實。

這兩年,曲建武把自己的稿費、報告費、公眾號打賞費等40萬元,加上他個人以及多方籌集來的資金,幾乎全部用於資助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他像父親一樣,成為學生堅實的靠山。“不是我有多少錢,而是我有多少情。”曲建武説。

不用等我,我寫完這部分再説

“不用等我,我寫完這部分再説……”2020年年初,一場疫情突如其來,從除夕夜到元宵節,從學校忙碌的背影到疫情期間的家庭辦公,這是曲建武教授對家人説過最多的一句話。疫情隔離了他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他卻在雲端開啓了一堂堂生動鮮活的思政課。

除夕當日,闔家團圓時,曲建武以“關於新型肺炎的深思”為題,揭開一名理論工作者抗疫工作的序幕。接下來的每一天,他的公眾號都會如約發佈:《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證》《寫給奮戰在戰“疫”中的“海大”志願者的一封信》《再給大學生朋友寫封信》……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曲建武就撰寫10餘萬字。

三年前,曲建武籌劃建立愛心基金,基金的服務宗旨是“你為祖國服務,我為你服務”。2019年大連海事大學建校110週年紀念大會上,曲建武將自己的稿費、報告費、公眾號打賞費,以及籌集資金作為基礎,設立了全國“時代楷模”曲建武勵志基金,用以獎勵那些表現優異的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大學生。

這次抗疫行動,大連海事大學有近400名同學做了“志願者”,在知曉海事大學抗疫志願者中有90多名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後,曲建武在與學校溝通後,決定將“基金”中的10萬元通過財務處給在防疫一線戰鬥的海大志願者中的貧困生每人1000元作為獎勵,為他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解決燃眉之急。在曲建武的大力推動和相關部門通力配合下,大連海事大學不到一天時間就將補助全部發給貧困學生。“老師知道這對你們來説‘微不足道’,更不是你們的所求,此舉旨在告訴同學們,為祖國服務的人,祖國不會忘記;那些關心祖國的人,必會得到關心。”曲建武説,“你們就應該成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疫情當前,困難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更是成為他的急中之急。於是,他給全校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和他授課年級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髮放10000元,用自己設立的勵志基金給10個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設立”了每人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勤工助學”崗位,給30多個學生寫了信,囑咐他們在家好好學習,聽從學校和當地組織的安排。他還給一個新疆籍的輔導員2000元,並給他寫信,讓他把抗疫期間新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細。

採訪中,曲建武告訴記者,這項基金將進一步做大,吸納社會資本參與,讓勵志基金髮揮更大效能,激勵更多的人投身到服務國家的行列中去。

(光明日報記者 吳琳 光明日報通訊員 吳江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52 字。

轉載請註明: 曲建武:看着學生們一天天成長,那是一種幸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