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隨着新時代的育人選才方向需要不斷調適和完善。新高考改革實施以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為一項必須落地的配套舉措。作為深化中考改革的重要內容,發揮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價值和作用,對引領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意義重大。濰坊市作為教育部確定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和中考改革試點市,始終把健全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作為關鍵抓手,建機制、探路子、做文章,努力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的高質量教育。
在認識上,注重做好“三個融入”,即把綜合素質評價融入到落實“五育並舉”育人要求、“四個面向”育才導向、高標準落實“雙減”要求的全過程。首先,設計綜合素質評價要素時,重點突出對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能夠全面精準體現。其次,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的要求之後,需要更加明確的是,“雙減”不能減學生的核心素養、減關鍵能力、減知識傳授,而是落實學校育人主陣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優化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路徑和方式。
在定位上,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通過實施個性化、多元化、“一校一方案”的綜合素質評價,把“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轉化成初中、高中學校的生動實踐。二是作為高質量課後服務的重要項目,圍繞落實“雙減”要求開展“5+2”課後服務的機遇,科學設計課後服務內容,重點聚焦每位學生的需求和個性發展需要,按照“作業時間+自主時間+家校共育時間”等分時間段來統籌推進,重點關注鄉村學校和薄弱學校。三是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發展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綜合素質評價將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放在更大的時空背景下,基於每所學校實際情況多措並舉創造性落地,做成教育改革創新的品牌。
在機制上,高質量做好綜合素質評價,離不開合乎學生成長規律的內容設計和公開公正的操作程序。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要既定性又定量,通過量表方式,哪些定性,哪些定量,聚焦哪些能力要素,一目瞭然一清二楚,既發揮正向激勵又管好管牢底線,便於學生日常遵循和管理。評價方式要既民主又集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都能發表意見,又充分發揮好評價小組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價值導向的有效實現。評價過程要陽光公開,要向學生、向家長完全公開,靠公開實現公正,靠陽光贏得認同,這是濰坊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剛性底線。要植入更多信息化智慧化手段,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方式,既面對面又屏對屏,既便捷又高效,既豐富全面體現過程性又能為教師、為學生、為家長減負。
在保障上,建立系列制度來確保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效而不能為評價而評價,走了形式,成為師生和家長的負擔。將綜合素質評價開展情況納入對縣市區黨委、政府的督導和履職評估,建立起抓落實的頂層設計和協同推進機制。綜合素質評價真正發揮實效,校長的治校育人能力至關重要。將綜合素質評價開展情況納入對初中、高中學校的學年度考核和對校長的職級評定,成為學校層面的常規工作和校長牽頭的重點項目。將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納入中考錄取,與語文、數學、英語等值,真正讓學校、學生和家庭都重視起來。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和學情會商兩項制度,並將其納入對教師的評價,引導每位教師既教書又育人,主動研究綜合素質評價要素並指導落實。健全家校社共育機制,把綜合素質評價導向及做法等通過家庭教育贏得家長認可,引導社會提供更多綜合素質場所、平台和機會,形成育人合力,確保綜合素質評價落地見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綜合素質評價真正落地見效,檢驗着一所學校、一位校長的辦學智慧和擔當,最終要體現在“一校一方案”特色化個別化的實施上。需要結合校情、學情,把綜合素質評價的各項要求轉化成辦學、教學和學習的內在需求,有機融合到各項教育教學任務中去。
作者:井光進,濰坊市教育局副局長、濰坊北辰中學黨委書記